岩性油气藏 ›› 2008, Vol. 20 ›› Issue (3): 119123.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08.03.024
王永强1, 2, 刘占良2, 洪鸿2, 郝玉鸿2, 乔亚斌2, 张林2, 马云峰2, 刘小江2
WANG Yongqiang 1, 2, LIU Zhanliang2, HONG Hong2, HAO Yuhong2, QIAO Yabin2,ZHANG Lin2, MA Yunfeng2, LIU Xiaojiang2
摘要:
根据榆林气田为典型的低渗透岩性气藏的地质特征, 从气田高效开发思路出发, 强化气田开发动态分析, 主要包括气井产能核实和气井分类管理, 实现了低产井的科学开发。采用气藏工程方法简化气田动态监测工作量, 主要通过地层压力、井底流压等的理论计算, 节约了气田开发的大量测试费用。探索气田效益分类方法和判断标准, 采用多项评价指标分析气田效益形势, 为提高气田的开发效益评价工作奠定了基础, 指导了榆林气田的高效开发。
[ 1] 赵澄林, 朱筱敏.沉积岩石学[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1. [ 2] 谭中国.低渗透气田动态监测技术指标计算方法研究[ J] .海洋石油, 2005, 25( 4) : 55- 58. [ 3] 杨继盛.采气工艺基础[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2. [ 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气开发管理纲要[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6. [ 5] 杨华, 金贵孝, 张明禄, 等.低渗透气田开发理论与实践[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1. [ 6] 刘斌, 任芳详, 郭福军, 等.油田效益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 J] .特种油气藏, 2003, 10( 3) : 1- 5. [ 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规划计划部、规划设计总院主编.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1. [ 8] 李安琪, 谭中国, 洪鸿, 等.榆林气田南区高效开发技术探讨[ J] .低渗透油气田, 2006, 11( 3- 4) : 52- 59. |
[1] | 闫建平, 来思俣, 郭伟, 石学文, 廖茂杰, 唐洪明, 胡钦红, 黄毅. 页岩气井地质工程套管变形类型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14. |
[2] | 孔令峰, 徐加放, 刘丁. 三塘湖盆地侏罗系西山窑组褐煤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脱水演化规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5-24. |
[3] | 杨学锋, 赵圣贤, 刘勇, 刘绍军, 夏自强, 徐飞, 范存辉, 李雨桐. 四川盆地宁西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99-110. |
[4] | 邱玉超, 李亚丁, 文龙, 罗冰, 姚军, 许强, 文华国, 谭秀成. 川东地区寒武系洗象池组构造特征及成藏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22-132. |
[5] | 宋志华, 李垒, 雷德文, 张鑫, 凌勋. 改进的U-Net网络小断层识别技术在玛湖凹陷玛中地区三叠系白碱滩组的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40-49. |
[6] | 卞保力, 刘海磊, 蒋文龙, 王学勇, 丁修建. 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石炭系火山岩凝析气藏的发现与勘探启示[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96-105. |
[7] | 聂礼尚, 马静辉, 唐小飞, 杨智, 张婉金, 李鸿蕊. 准噶尔盆地东部帐篷沟地区中新生代构造事件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5): 81-91. |
[8] | 朱秀香, 赵锐, 赵腾. 塔里木盆地顺北1号断裂带走滑分段特征与控储控藏作用[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5): 131-138. |
[9] | 姚秀田, 王超, 闫森, 王明鹏, 李婉. 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新生界断层精细表征及地质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4): 50-60. |
[10] | 应凯莹, 蔡长娥, 梁煜琦, 陈鸿, 尚文亮, 苏桂娇. 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古近系断层的垂向封闭性及其控藏作用[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2): 136-143. |
[11] | 郑彬, 董翱, 张源智, 张毅, 苏珊, 张士超, 樊津津, 骆垠山. 济阳坳陷渤南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流体压力建场过程及其石油地质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2): 59-67. |
[12] | 缪欢, 王延斌, 何川, 李建红, 张伟, 张雨建, 龚训. 渤海湾盆地埕北断阶带断裂发育特征及其控藏作用[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2): 105-115. |
[13] | 刘化清, 刘宗堡, 吴孔友, 徐怀民, 杨占龙, 孙夕平, 倪长宽, 康继伦, 王牧, 靳继坤. 岩性地层油气藏区带及圈闭评价技术研究新进展[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1): 25-36. |
[14] | 陈棡, 卞保力, 李啸, 刘刚, 龚德瑜, 曾德龙. 准噶尔盆地腹部中浅层油气输导体系及其控藏作用[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1): 46-56. |
[15] | 朱如凯, 崔景伟, 毛治国, 曹正林, 王兴志, 高长海, 刘永福. 地层油气藏主要勘探进展及未来重点领域[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1): 12-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