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1, Vol. 23 ›› Issue (1): 123126.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1.01.023
• 油气田开发 • 上一篇
郭镜1,黄召庭1,鲁洪江1 ,袁清芸1,蒋雪2,张俊杰3
摘要:
以往通过计算气井井口静压求取井底静压的诸多方法,由于未充分考虑随井深的增加,温度、压力的变化以及天然气中硫化氢、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对偏差系数的影响,从而降低了其计算精度。文中根据温度、压力的变化范围,采用不同的天然气偏差系数计算模型,对含硫化氢高的酸性气体进行临界参数校正,以提高天然气偏差系数的计算精度,并在此基础上计算气井井底静压。通过实际资料验证,该方法能够比较精确地求取气井井底静压。
[1] 王琛.改进的计算气井井底压力的平均温度和平均压缩系数法[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9,26(2):102-105. [2] 李相方,庄湘琦,刚涛,等.天然气偏差系数模型综合评价与选用[J].石油钻采工艺,2001,23(2):42-46. [3] 张建忠,张志全,于洋洋,等.新场气田气井井底压力计算[J].新疆石油天然气,2007,3(2):31-32. [4] 杨蔚,黄炜.计算气井井底压力的新方法[J].天然气工业,1995,15(3):58-60. [5] 郭绪强,阎炜,陈爽,等.特高压力下天然气压缩因子模型应用评价[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42(6):36-38. [6] 王允诚,向阳,邓礼正,等.油层物理学[M].四川: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79-99. [7] 李冬梅. TH 油田凝析气藏水平井试井合理压差的确定[J].岩性油气藏,2007,19(1):130-133. [8] 郭康良,郭旗,程时清,等.凝析气藏水平井产能计算模型及方法研究[J].岩性油气藏,2007,19(1):120-123. [9] 李华,刘双琪,朱绍鹏,等.气井及凝析气井产能影响因素综合研究[J].岩性油气藏,2009,21(3):111-113. [10] 傅春梅,唐海,邹一锋,等. 应力敏感对苏里格致密低渗气井废弃压力及采收率的影响研究[J].岩性油气藏,2009,21(4):96-98. [11] 王永强,刘占良,洪鸿,等.榆林气田南区高效开发与效益评价[J].岩性油气藏,2008,20(3):119-123. |
[1] | 文雯, 杨西燕, 向曼, 陶夏妍, 杨容, 李阳, 范家兴, 蒲柏宇. 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东侧三叠系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2): 68-79. |
[2] | 胡忠贵, 王纪煊, 李世临, 郭艳波, 左云安, 庞宇来. 川东地区寒武系高台组白云岩-蒸发岩共生地层高频层序划分及地质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2): 113-124. |
[3] | 刘永立, 李国蓉, 何钊, 田家奇, 李肖肖. 塔北地区寒武系层序地层格架与台缘带展布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6): 80-91. |
[4] | 李阳, 王兴志, 蒲柏宇, 徐昌海, 杨西燕, 朱逸青, 黄梓桑, 康家豪. 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东侧三叠系飞仙关组鲕滩沉积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2): 116-130. |
[5] | 任婕, 胡忠贵, 胡明毅, 李雄, 庞艳荣, 左洺滔, 黄宇飞. 涪陵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沉积相特征及有利储集体分布[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6): 70-80. |
[6] | 杨占龙, 沙雪梅, 魏立花, 黄军平, 肖冬生. 地震隐性层序界面识别、高频层序格架建立与岩性圈闭勘探——以吐哈盆地西缘侏罗系—白垩系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6): 1-13. |
[7] | 刘雁婷. 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储层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1): 78-86. |
[8] | 孙春燕, 胡明毅, 胡忠贵. 川东北达川-万县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层序地层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7, 29(4): 30-37. |
[9] | 田鑫, 王绪本, 郭维华, 吕锡敏, 李国斌, 王荣华. Jabung区块层序地层格架及岩性油气藏勘探潜力[J]. 岩性油气藏, 2017, 29(2): 99-106. |
[10] | 何龙,郑荣才,梁西文,徐文礼. 川东涪陵地区大安寨段裂缝控制因素及期次分析[J]. 岩性油气藏, 2014, 26(4): 88-96. |
[11] | 顾忠安,郑荣才,王亮,梁西文. 渝东涪陵地区大安寨段页岩储层特征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4, 26(2): 67-73. |
[12] | 吴婷婷,王兴志,冯仁蔚. 普光气田飞仙关组成岩作用对滩相储层的影响[J]. 岩性油气藏, 2012, 24(6): 94-100. |
[13] | 邵晓州,秦启荣,范晓丽,史立川. 川东北黄龙场构造飞仙关组四段底部裂缝预测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1, 23(5): 96-100. |
[14] | 郭川,李国蓉,杨莹莹,解发川,董文玉,唐锰. 川东南涪陵地区长兴组层序地层及沉积相演化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11, 23(4): 41-47. |
[15] | 杨莹莹,李国蓉,郭川,李文茂. 涪陵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层序地层分析[J]. 岩性油气藏, 2011, 23(3): 35-3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