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1, Vol. 23 ›› Issue (6): 2429.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1.06.005
谭开俊1,2,许多年1,尹路2,代冬冬2,齐雯2
TAN Kaijun 1,2,XU Duonian2,YIN Lu2,DAI Dongdong2,QI Wen2
摘要:
储层的性质与埋藏后的成岩作用具有密切关系。通过成岩相研究,能有效地确定与储层性质直接 相关的有利储集体。该文在储层特征和成岩作用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恢复原始孔隙度,定量计算了乌夏地 区三叠系储层的视压实率、视胶结率和溶蚀率,并根据计算结果厘定了储层的压实程度、胶结程度以及溶 蚀程度的分类标准,阐述了9 种成岩相的特征。通过三叠系成岩相的定量评价,认为具有中等压实弱胶 结强溶蚀成岩相特征的乌尔禾鼻隆和夏子街断褶带是有利储集体的发育区。
[1] 邹才能,陶士振,周慧,等.成岩相的形成、分类与定量评价方法[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8,35(5):526-540. [2] 陈彦华,刘莺.成岩相-储集体预测的新途径[J].石油实验地质,1994,32(3):274-281. [3] 李德江,杨威,谢增业,等.准噶尔盆地克百地区三叠系成岩相定量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8,19(4):468-474. [4] 牛海青,陈世悦,韩小锋.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三叠系成岩作用及其影响因素[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52(2):6-12. [5] 黄思静,黄培培,王庆东,等.胶结作用在深埋藏砂岩孔隙保存中的意义[J].岩性油气藏,2007,19(3):7-13. [6] 郭长敏,施振生.歧口凹陷沙一段砂岩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J].岩性油气藏,2009,21(1):34-39. [7] Beard D C,Weyl P K. Influence of texture on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of unconsolidated sand [J]. AAPG Bulletion,1973,57 (2):349-369. [8] 王建伟,鲍志东,田海芹,等.前前陆盆地层系砂岩成岩环境特征及其孔隙演化———以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二叠系为例[J].岩石矿物学杂志,2004,23(1):37-42. [9] 刘伟,窦齐丰.成岩作用与成岩储集相研究———科尔沁油田交2 断块区九佛堂组下段[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5(3):4-8. [10] 李少华,陈新民,龙玉梅,等.坪北油田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2,22(3):25-30. [11] 卢德根,刘林玉,刘秀蝉,等.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区块长81亚段成岩相研究[J].岩性油气藏,2010,22(1):82-86. [12] 张敏,王正允,王丽云,等.靖边潜台南部地区马家沟组储集岩的成岩作用及成岩相[J].岩性油气藏,2009,21(1):27-33. [13] 张响响,邹才能,陶士振,等.四川盆地广安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低孔渗砂岩成岩相类型划分及半定量评价[J].沉积学报,2010,28(1):50-57. [14] 张顺存,刘振宇,刘巍,等.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百断裂下盘二叠系砂砾岩储层成岩相研究[J].岩性油气藏,2010,22(4):43-51. |
[1] | 王天海, 许多年, 吴涛, 关新, 谢再波, 陶辉飞.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沉积相展布特征及沉积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98-110. |
[2] | 魏嘉怡, 王红伟, 刘刚, 李涵, 曹茜.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冲断带石炭系羊虎沟组沉积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5): 120-130. |
[3] | 付文俊, 张昌民, 冀东升, 娄林, 刘家乐, 王绪龙. 准噶尔盆地南安集海河剖面中侏罗统头屯河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4): 145-160. |
[4] | 任婕, 胡忠贵, 胡明毅, 李雄, 庞艳荣, 左洺滔, 黄宇飞. 涪陵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沉积相特征及有利储集体分布[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6): 70-80. |
[5] | 郑荣臣, 李宏涛, 史云清, 肖开华. 川东北元坝地区三叠系须三段沉积特征及成岩作用[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3): 13-26. |
[6] | 张闻亭, 龙礼文, 肖文华, 魏浩元, 李铁锋, 董震宇. 酒泉盆地青西凹陷窟窿山构造带下沟组沉积特征及储层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1): 186-197. |
[7] | 彭军, 褚江天, 陈友莲, 文舰, 李亚丁, 邓思思. 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下寒武统沧浪铺组沉积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4): 12-22. |
[8] | 庞小军, 王清斌, 解婷, 赵梦, 冯冲. 黄河口凹陷北缘古近系物源及其对优质储层的控制[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2): 1-13. |
[9] | 耿涛, 毛小平, 王昊宸, 范晓杰, 吴冲龙. 伦坡拉盆地热演化史及有利区带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6): 67-78. |
[10] | 郑庆华, 刘乔, 梁秀玲, 张建魁, 张建娜, 刘涛.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4+5油层组沉积相展布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6): 26-35. |
[11] | 王桂成, 曹聪. 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油田长3油层组储层特征及控藏机理[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3): 1-9. |
[12] | 谢伟, 王延锋, 李红.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2油层组油气富集规律——以永宁油田任山区块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7, 29(5): 36-45. |
[13] | 姜海健, 陈强路, 乔桂林, 曹自成, 储呈林. 塔里木盆地中东部中下奥陶统颗粒滩发育特征及分布[J]. 岩性油气藏, 2017, 29(5): 67-75. |
[14] | 苑伯超, 肖文华, 魏浩元, 韦德强. 酒泉盆地鸭儿峡地区白垩系下沟组K1g13沉积相及有利储层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17, 29(3): 52-65. |
[15] | 张廷山, 何映颉, 伍坤宇, 林丹, 张朝. 筠连地区上二叠统宣威组沉积相及聚煤控制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17, 29(1): 1-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