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5, Vol. 27 ›› Issue (4): 2531.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5.04.004
丁 熊1,2,田景春1,姚泾利3,4,余杭航2,李映宏2
Ding Xiong1,2, Tian Jingchun1, Yao Jingli3,4, Yu Hanghang2, Li Yinghong2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统延长组长 101 期发育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河流相中辫状河道和曲流河道,三角洲相中辫状水下分流河道、陆上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等沉积均发育砂岩。在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对各沉积微相砂岩的沉积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的辫状河道、辫状分流河道及辫状水下分流河道砂岩主要发育有冲刷面、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等,以向上变细的正粒序为主,砂岩粒度概率曲线主要为两段式或三段式;盆地东部的曲流河道、陆上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岩主要发育有冲刷面、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和砂纹层理等,以向上变细的正粒序为主,见向上变粗的逆粒序,砂岩粒度概率曲线主要为两段式或三段式,可见四段式。通过进一步的对比分析,认为盆地内长 101 期辫状河道、辫状分流河道、曲流河道和陆上分流河道中砂体较发育,辫状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次之。
[ 1 ] 林进,李云,何剑 . 鄂尔多斯延长探区本溪组物源及沉积体系分析[ J ] . 中国地质, 2013 , 45 ( 5 ): 1542-1551. [ 8 ] 杨华,张文正,蔺宏斌,等 .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长 10 油源及成藏条件分析[ J ] . 地球化学, 2010 , 39 ( 3 ): 274-279. |
[1] | 余琪祥, 罗宇, 段铁军, 李勇, 宋在超, 韦庆亮. 准噶尔盆地环东道海子凹陷侏罗系煤层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45-55. |
[2] | 邵威, 周道容, 李建青, 章诚诚, 刘桃. 下扬子逆冲推覆构造后缘凹陷油气富集关键要素及有利勘探方向[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61-71. |
[3] | 余海波. 东濮凹陷构造特征及古生界有利勘探区带评价[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6): 72-79. |
[4] | 朱志良, 高小明. 陇东煤田侏罗系煤层气成藏主控因素与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1): 86-94. |
[5] | 未志杰, 康晓东. 煤层气藏强化采收全流固耦合模型[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5): 181-188. |
[6] | 刘明明, 王全, 马收, 田中政, 丛颜. 基于混合粒子群算法的煤层气井位优化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6): 164-171. |
[7] | 苏朋辉, 夏朝辉, 刘玲莉, 段利江, 王建俊, 肖文杰. 澳大利亚M区块低煤阶煤层气井产能主控因素及合理开发方式[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5): 121-128. |
[8] | 未志杰, 康晓东, 刘玉洋, 曾杨. 煤层气藏全流固耦合数学模型[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2): 151-158. |
[9] | 淮银超, 张铭, 谭玉涵, 王鑫. 澳大利亚东部S区块煤层气储层特征及有利区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1): 49-56. |
[10] | 彭达, 肖富森, 冉崎, 谢冰, 陈骁, 张福宏, 陈康, 许翔. 基于KT模型流体替换的岩石物理参数反演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5): 82-90. |
[11] | 高为, 金军, 易同生, 赵凌云, 张曼婷, 郑德志. 黔北小林华矿区高阶煤层气藏特征及开采技术[J]. 岩性油气藏, 2017, 29(5): 140-147. |
[12] | 艾林, 周明顺, 张杰, 梁霄, 钱博文, 刘迪仁. 基于煤岩脆性指数的煤体结构测井定量判识[J]. 岩性油气藏, 2017, 29(2): 139-144. |
[13] | 李传亮, 朱苏阳, 彭朝阳, 王凤兰, 杜庆龙, 由春梅. 煤层气井突然产气机理分析[J]. 岩性油气藏, 2017, 29(2): 145-149. |
[14] | 张廷山, 何映颉, 伍坤宇, 林丹, 张朝. 筠连地区上二叠统宣威组沉积相及聚煤控制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17, 29(1): 1-10. |
[15] | 吴雅琴,邵国良,徐耀辉,王 乔,刘振兴,帅 哲. 沁水盆地郑庄区块煤层气开发地质单元划分及开发方式优化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6, 28(6): 125-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