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6, Vol. 28 ›› Issue (1): 4957.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6.01.006
覃小丽1,李荣西1,席胜利2,李 鑫3
Qin Xiaoli1, Li Rongxi1, Xi Shengli2, Li Xin3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地区太原组储层为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其黏土矿物含量高,对储层评价和天然 气勘探均具有重要影响。 在岩相学和地球化学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储层黏土矿物特征及成因进行了 研究。 结果表明:研究区太原组储层黏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和高岭石,二者均表现出蚀变成因特征;伊利 石具有高 Al2O3 和 K2O 含量及低 FeO 和 MgO 含量的特征,高岭石的 Al2O3 含量明显高于典型高岭石的 Al2O3 含量;伊利石和高岭石 Sr/Ba 值均小于 1,都表现为 LREE 富集、HREE 亏损,REE 配分模式表现为 “右倾型”,具有一定的 δ Eu 和 δ Ce 异常特征。 岩相学产状及其地球化学成分研究表明,伊利石和高岭 石均为热水蚀变形成的自生黏土矿物。 结合上古生界构造埋藏史和自生成岩矿物序列分析认为,热水蚀 变成岩作用源于早白垩世鄂尔多斯盆地发生的热异常事件;煤系烃源岩热演化所形成的含烃流体进入 太原组储层砂岩,引发热水蚀变作用,形成大量伊利石和高岭石等自生矿物。
[1] | 杜江民, 刘泊远, 张毅, 贾志伟, 付基友, 龙鹏宇, 罗金洋, 盛军. 中国典型白云岩储集层特征及成藏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3): 86-98. |
[2] | 完颜泽, 龙国徽, 杨巍, 柴京超, 马新民, 唐丽, 赵健, 李海鹏. 柴达木盆地英雄岭地区古近系油气成藏过程及其演化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2): 94-102. |
[3] | 夏青松, 陆江, 杨鹏, 张昆, 杨朝屹, 聂俊杰, 朱云舫, 李立芳. 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渐新统下干柴沟组上段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1): 132-144. |
[4] | 崔俊, 毛建英, 陈登钱, 施奇, 李雅楠, 夏晓敏.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古近系湖相碳酸盐岩储层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2): 45-53. |
[5] | 李甜, 代宗仰, 李阳, 黄蕾, 宫振超, 赵晓阳, 周晓龙, 黄澜. 辽河西部凹陷雷家地区古近系沙四段湖相白云岩成因[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2): 75-85. |
[6] | 黄成刚,袁剑英,吴梁宇,张小军,吴丽荣,潘 星. 湖相白云岩成因模式及研究方法探讨[J]. 岩性油气藏, 2016, 28(2): 7-15. |
[7] | 陈登钱,沈晓双,崔 俊,路艳平,黄 耀. 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深部混积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15, 27(5): 211-2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