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07, Vol. 19 ›› Issue (4): 116120.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07.04.021
张立秋
ZHANG Liqiu
摘要:
大庆油田一类油层聚驱潜力逐年减少, 二类油层开发技术还在试验完善阶段, 未能大面积实施于工业化区块。针对南二区东部二类油层河道砂发育规模明显变小, 小层数目增多, 单层厚度变薄、渗透率变低的储层特点。为了使二类油层提高采收率, 通过研究确定二类油层的选层标准、油层沉积特征, 考虑层系组合的多项影响因素, 对该区块聚驱上返二类油层进行了合理的层系组合研究, 确定了上返层系厚度及注采井距, 为该区块聚驱上返层系组合提供了依据。
[ 1] 徐正顺, 王冬梅, 陈福明, 等.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潜力评价[ 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1, 20( 2) : 50- 52. [ 2] 邵振波, 李洁.大庆油田二类油层注聚对象的确定及层系组合研究[ 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4, 23( 1) : 52- 55. [ 3] 慈建发.水淹层变化特征分析研究, 断块油气田, 2005, 12( 2) :31- 34. [ 4] 彭昱强, 涂彬, 魏俊之, 等.油气田开发井网研究综述[ 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2, 21( 6) : 25- 28. [ 5] 付百舟, 孔祥亭, 陈志敏, 等.喇萨杏油田聚合物驱层系组合原则研究[ 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2, 21( 6) : 51- 54. |
[1] | 余琪祥, 罗宇, 段铁军, 李勇, 宋在超, 韦庆亮. 准噶尔盆地环东道海子凹陷侏罗系煤层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45-55. |
[2] | 田亚, 李军辉, 陈方举, 李跃, 刘华晔, 邹越, 张晓扬. 海拉尔盆地中部断陷带下白垩统南屯组致密储层特征及有利区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136-146. |
[3] | 刘国勇, 许多年, 胡婷婷, 潘树新, 潘拓, 王国栋, 马永平, 关新.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侏罗系八道湾组滩砂的发现及石油地质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5): 1-10. |
[4] | 徐壮, 石万忠, 王任, 骆福嵩, 夏永涛, 覃硕, 张晓. 塔北隆起西部地区白垩系碎屑岩油气成藏规律及成藏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2): 31-46. |
[5] | 袁纯, 张惠良, 王波. 大型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构型与储层特征——以库车坳陷北部阿合组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6): 73-84. |
[6] | 赵汉卿, 温慧芸, 穆朋飞, 李超, 吴穹螈. 垦利A油田沙三上段近源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3): 37-44. |
[7] | 朱筱敏, 董艳蕾, 张明君, 潘荣, 梁官忠, 张久强. 二连盆地洪浩尔舒特凹陷洪10区块精细沉积学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7, 29(2): 10-18. |
[8] | 李志华, 黄文辉. 辫状河三角洲岩相特征及沉积模式——以鄂尔多斯盆地苏南地区盒8段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7, 29(1): 43-50. |
[9] | 唐 武,王英民,仲米虹 . 隆后坳陷区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演化模式—— — 以桑塔木地区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6, 28(3): 34-41. |
[10] | 王 越,陈世悦,梁绘媛,邓 远 . 和什托洛盖盆地侏罗系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5, 27(5): 81-86. |
[11] | 王明飞,屈大鹏,肖伟,凌涛,陈灵君. 四川盆地元坝中部断褶带须四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J]. 岩性油气藏, 2014, 26(4): 97-102. |
[12] | 张顺存,仲伟军,梁则亮,鲁新川,贾艳艳,史基安. 准噶尔盆地车拐地区侏罗系八道湾组储层成岩作用特征分析[J]. 岩性油气藏, 2011, 23(5): 49-55. |
[13] | 郭川,李国蓉,周彬,李廷骊,解发川,董文玉. 四川盆地垫江—万县地区长兴组层序格架内沉积相演化[J]. 岩性油气藏, 2011, 23(5): 64-68. |
[14] | 郭川,李国蓉,杨莹莹,解发川,董文玉,唐锰. 川东南涪陵地区长兴组层序地层及沉积相演化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11, 23(4): 41-47. |
[15] | 钟金银,戴鸿鸣,王 满. 台北凹陷柯柯亚构造八道湾组储层成岩作用[J]. 岩性油气藏, 2010, 22(3): 38-4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