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08, Vol. 20 ›› Issue (1): 4752.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08.01.008
邹明亮, 黄思静, 胡作维, 冯文立, 刘昊年
ZOU Mingliang, HUANG Sijing, HU Zuowei, FENG Wenli, LIU Haonian
摘要:
碳酸盐胶结物是东海西湖凹陷平湖组储层砂岩中最为重要的自生矿物。薄片鉴定、阴极发光、元素成分及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 西湖凹陷平湖组储层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的主要矿物类型是菱铁矿、铁白云石和方解石。其中菱铁矿胶结物主要形成于同生到早成岩早期, 具有最高的δ13C 和δ18O 值, 分别为0.75‰和- 10.22‰; 铁白云石胶结物的δ13C 接近同期海水, 变化于- 2.45‰ 和- 2.98‰之间, δ18O 值偏负, 最低达- 12.39‰, 其形成于相对较早的成岩时间。方解石胶结物主要以粒状和连生胶结方式产出, 粒状方解石具有复杂的多种成因机制, 而连生方解石具有最低的δ13C 值( - 6.02‰) 和δ18O 值( - 16.94‰) , 主要形成于成岩晚期, 其成因与有机酸溶解长石等铝硅酸盐矿物
及粘土矿物转化作用有关。在对储层质量的影响方面, 早期形成的菱铁矿和铁白云石胶结物增加了岩石的机械强度和抗压实能力, 对研究区储层发育的影响是正面的, 而晚期形成的连生方解石胶结物普遍占据长石溶解空间, 对储层的发育是不利的。
[ 1] 于炳松, 赖兴运, 高志前, 等.克拉2 气田砂岩储层中成岩方解石- 白云石的平衡及其对储层质量的影响[ J] . 自然科学进展, 2007, 17( 3) : 339- 345. [ 2] Kantorowicz J D, Bryant I D, Dawans JM. Controls on the geometry and distribution of carbonate cements in Jurassic sandstones: Bridport Sands, southern England and Viking Group, Troll Field,Norway[C] ∥Marshall J D, ed. Diagenesis of sedimentary sequences.London: Ge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Special Publication,1987, 36: 103- 118. [ 3] 黄思静, 石和, 张萌, 等.锶同位素地层学在碎屑岩成岩研究中的应用[ J] . 沉积学报, 2002, 20( 3) : 359- 367. [ 4] 刘昊年, 黄思静, 胡作维, 等.锶同位素在沉积学中的研究与进展[ J] .岩性油气藏, 2007, 19( 3) : 59- 65. [ 5] 饶孟余, 钟建华, 王海侨, 等.山东东营牛庄洼陷沙三中亚段浊积砂体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J] . 现代地质, 2004, 18( 2) : 256-262. [ 6] 张琴, 朱筱敏, 钟大康, 等.山东东营凹陷古近系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J] . 古地理学报, 2004, 6( 4) : 493- 502. [ 7] 漆滨汶, 林春明, 邱桂强, 等.山东省牛庄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中亚段储集层成岩作用研究[ J] . 沉积学报, 2007, 25( 1) :99- 109. [ 8] 朱筱敏, 米立军, 钟大康, 等.济阳坳陷古近系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质量的影响[ J] . 古地理学报, 2006, 8( 3) : 295- 305. [ 9] 刘琼, 何生, 陈振林, 等.江汉盆地西南缘白垩系渔洋组砂岩储集层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 J] .矿物岩石, 2007, 27( 2) : 78- 85. [ 10] 张敏强, 黄思静, 吴志轩, 等.东海盆地丽水凹陷古近系储层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及形成机制[ 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34( 3) : 259- 266. [ 11] 樊爱萍, 柳益群, 杨仁超, 等.东胜直罗组砂岩成岩作用过程与古流体运移事件分析[ J] .地质学报, 2006, 80( 5) : 694- 970. [ 12] Salem A M, Ketzer J M, Morad S, et al. Diagenesis and reservoirquality evolution of incised-valley sandstones: evidence from the abu madi gas reservoirs (Upper Miocene) , the Nile Delta Basin,Egypt[ J] . Journal of Sedimentary Research, 2005, 75: 572- 584. [ 13] 贾健谊, 顾惠荣.东海西湖凹陷含油气系统与油气资源评价[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02. [ 14] 陈志勇, 葛和平.西湖凹陷反转构造与油气聚集[ J] . 中国海上油气( 地质) , 2003, 17( 1) : 20- 24. [ 15] 王子煜, 张明利.东海西湖凹陷新生界主要不整合面地层剥蚀厚度恢复[ J] . 地质论评, 2005, 51( 3) : 309- 318. [ 16] Veizer J, Ala D, Azmyk, et al. 87Sr/ 86Sr, δ13C and δ18O evolution of Phanerozoic seawater[ J] . Chem. Geol., 1999, 161: 59- 88. [ 17] 张理刚.稳定同位素在地质科学中的应用[M] .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 [ 18] 郑永飞, 陈江峰.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0. [ 19] 吴素娟, 黄思静, 孙治雷, 等.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砂岩中的白云石胶结物及形成机制[ J]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32( 6) : 569- 575. [ 20] 陈传平, 何家雄, 熊涛.莺歌海盆地浅层CO2 可能的岩石化学成因[ J]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4, 15( 4) : 418- 421. [ 21] 聂逢君, 姜美珠, 李思田, 等.砂岩对热流体作用的响应及识别标记———以珠江口盆地西部为例[ J] .地学前缘, 2005, 12( 4) :581- 591. [ 22] Houseknecht DW. Assessing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compaction processes and cementation to reduction of porosity in sandstones [ J] . AAPGBulletin, 1987, 71: 633- 642. [ 23] 黄思静, 黄培培, 王庆东, 等.胶结作用在深埋藏砂岩孔隙保存中的意义[ J] . 岩性油气藏, 2007, 19( 3) : 7- 13. |
[1] | 关蕴文, 苏思羽, 蒲仁海, 王启超, 闫肃杰, 张仲培, 陈硕, 梁东歌.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旬宜地区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77-88. |
[2] | 王子昕, 柳广弟, 袁光杰, 杨恒林, 付利, 王元, 陈刚, 张恒. 鄂尔多斯盆地庆城地区三叠系长7段烃源岩特征及控藏作用[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33-144. |
[3] | 尹虎, 屈红军, 孙晓晗, 杨博, 张磊岗, 朱荣幸.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三叠系长7油层组深水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45-155. |
[4] | 牟蜚声, 尹相东, 胡琮, 张海峰, 陈世加, 代林锋, 陆奕帆.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三叠系长7段致密油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71-84. |
[5] | 段逸飞, 赵卫卫, 杨天祥, 李富康, 李慧, 王嘉楠, 刘钰晨.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二叠系山西组页岩气源储特征及聚集规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72-83. |
[6] | 王宏波, 张雷, 曹茜, 张建伍, 潘星. 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盒8段河流扇沉积模式及勘探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117-126. |
[7] | 曹江骏, 王茜, 王刘伟, 李诚, 石坚, 陈朝兵.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三叠系长7段夹层型页岩油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158-171. |
[8] | 李启晖, 任大忠, 甯波, 孙振, 李天, 万慈眩, 杨甫, 张世铭.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侏罗系延安组煤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2): 76-88. |
[9] | 雷涛, 莫松宇, 李晓慧, 姜楠, 朱朝彬, 王桥, 瞿雪姣, 王佳.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二叠系山西组砂体叠置模式及油气开发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2): 147-159. |
[10] | 翟咏荷, 何登发, 开百泽. 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晚二叠世构造-沉积环境与原型盆地演化[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32-44. |
[11] | 龙盛芳, 侯云超, 杨超, 郭懿萱, 张杰, 曾亚丽, 高楠, 李尚洪.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庆城地区三叠系长7段—长3段层序地层特征及演化规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145-156. |
[12] | 杜江民, 崔子豪, 贾志伟, 张毅, 聂万才, 龙鹏宇, 刘泊远.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5亚段沉积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5): 37-48. |
[13] | 魏嘉怡, 王红伟, 刘刚, 李涵, 曹茜.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冲断带石炭系羊虎沟组沉积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5): 120-130. |
[14] | 尹艳树, 丁文刚, 安小平, 徐振华.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塞160井区三叠系长611储层构型表征[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4): 37-49. |
[15] | 薛楠, 邵晓州, 朱光有, 张文选, 齐亚林, 张晓磊, 欧阳思琪, 王淑敏. 鄂尔多斯盆地平凉北地区三叠系长7段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环境[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3): 51-6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