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1, Vol. 23 ›› Issue (4): 106109.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1.04.019
李胜军,刘伟方,高建虎
LI Shengjun, LIU Weifang, GAO Jianhu
摘要:
在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识别中,“串珠状”反射是十分重要的地震响应特征之一。文中利用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技术,设计了不同的溶洞模型,分析了溶洞宽度和高度变化时对“串珠状”响应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洞宽度增加时,“串珠”响应振幅增强,但响应时间长度不变;溶洞高度增加时,“串珠”振幅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响应时间长度变长。模型正演为进一步研究溶洞的响应机理、溶洞形状与“串珠”特征的关系提供了手段,从而为碳酸盐岩储层的半定量或定量预测提供了依据。
[1] 魏建新,狄帮让,王立华.孔洞储层地震物理模拟研究[J].石油物探,2008,47(2):156-160. [2] 滕团余,余建平,崔海峰,等.YH 地区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方法研究及应用[J].岩性油气藏,2008,20(2):119-123. [3] 姚姚,唐文榜.深层碳酸盐岩岩溶风化壳洞缝型油气藏可检测性的理论研究[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3,38(6):623-629. [4] 唐文榜,刘来祥,樊桂芳,等.溶洞充填物判识的频率差异分析技术[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2,23(1):41-44. [5] 姚姚.菲涅尔带与洞缝型油气藏地震波场[J].石油物探,2005,44(5):491-494. [6] 何建军,刘家铎,鲁新便,等.基于模型正演的地震属性分析技术识别和划分碳酸盐岩储层缝洞单元[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9,44(4):472-477. [7] 李胜军,孙成禹,高建虎,等.地震波数值模拟中的频散压制方法分析[J].石油物探,2008,47(5):444-448. [8] 孙东,张虎权,王宏斌.碳酸盐岩溶洞体的空间定位与体积计算[C]∥《岩性油气藏》编辑部.2010 年国际石油地球物理技术交流会会议专刊. 兰州,2010:137-140. [9] 张永刚.复杂介质地震波场模拟分析与应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174-206. [10] 张虎权,卫平生,潘建国,等.碳酸盐岩地震储层学[J].岩性油气藏,2010,22(2):14-17. [11] 王宏斌,张虎权,卫平生,等.碳酸盐岩地震储层学在塔中地区生物礁滩复合体油气勘探中的应用[J].岩性油气藏,2010,22(2):18-23. |
[1] | 张坦, 贾梦瑶, 孙雅雄, 丁文龙, 石司宇, 范昕禹, 姚威. 四川盆地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岩溶古地貌恢复及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111-120. |
[2] | 翟咏荷, 何登发, 开百泽. 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晚二叠世构造-沉积环境与原型盆地演化[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32-44. |
[3] | 王天海, 许多年, 吴涛, 关新, 谢再波, 陶辉飞.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沉积相展布特征及沉积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98-110. |
[4] | 魏嘉怡, 王红伟, 刘刚, 李涵, 曹茜.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冲断带石炭系羊虎沟组沉积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5): 120-130. |
[5] | 付文俊, 张昌民, 冀东升, 娄林, 刘家乐, 王绪龙. 准噶尔盆地南安集海河剖面中侏罗统头屯河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4): 145-160. |
[6] | 文华国, 罗冰, 钟克修, 冯青平, 刘磊, 廖义沙, 彭才, 蔡家兰, 徐文礼, 朱宜新, 郝静, 罗鑫, 徐姁. 川东地区三叠系嘉陵江组邻水-丰都台凹的发现及油气勘探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1): 12-24. |
[7] | 张俊龙, 何幼斌, 梁建设, 邱春光, 吴东胜, 李华, 童乐. 东非海岸盆地下侏罗统沉积特征及其控源作用[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4): 128-140. |
[8] | 任婕, 胡忠贵, 胡明毅, 李雄, 庞艳荣, 左洺滔, 黄宇飞. 涪陵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沉积相特征及有利储集体分布[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6): 70-80. |
[9] | 阳宏, 刘成林, 王飞龙, 汤国民, 李国雄, 曾晓祥, 吴育平. 渤中凹陷东营组古沉积环境及烃源岩发育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6): 81-92. |
[10] | 陈亚军, 荆文波, 宋小勇, 何伯斌, 伍宏美, 王睿, 解士建, 宋凯辉, 马强.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上石炭统沉积岩层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环境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4): 63-75. |
[11] | 郑荣臣, 李宏涛, 史云清, 肖开华. 川东北元坝地区三叠系须三段沉积特征及成岩作用[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3): 13-26. |
[12] | 张闻亭, 龙礼文, 肖文华, 魏浩元, 李铁锋, 董震宇. 酒泉盆地青西凹陷窟窿山构造带下沟组沉积特征及储层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1): 186-197. |
[13] | 彭军, 许天宇, 于乐丹.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四段湖相细粒沉积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5): 1-12. |
[14] | 彭军, 褚江天, 陈友莲, 文舰, 李亚丁, 邓思思. 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下寒武统沧浪铺组沉积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4): 12-22. |
[15] | 庞小军, 王清斌, 解婷, 赵梦, 冯冲. 黄河口凹陷北缘古近系物源及其对优质储层的控制[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2): 1-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