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2, Vol. 24 ›› Issue (1): 4651.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2.01.009
李阔1,曾韬2,潘磊2
LI Kuo1, ZENG Tao2, PAN Lei2
摘要:
通过钻井取心和露头采样测试、岩石薄片分析及扫描电镜分析等手段,对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的 储层岩石学特征、储层空间类型、成岩作用类型、孔隙结构及孔隙类型等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川 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储层砂岩以中—细粒为主,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中等;储集空间主要为残余原 生粒间孔隙、次生溶蚀孔隙和裂缝,孔隙结构以小孔、细喉型为主。研究区孔渗较低,为典型的低孔、低渗 至特低孔、特低渗储层。
[1] 杨威,谢增业,金惠,等.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评价及天然气成藏机理[J].天然气工业,2010,30(12):10-15. [2] 郭正吾,登康龄,韩永辉,等.四川盆地形成与演化[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 [3] 汪泽成,赵文智,张林,等.四川盆地构造层序与天然气勘探[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2. [4] 黄思静,谢连文,张萌,等.中国三叠系陆相砂岩中自生绿泥石的形成机制及其与储层孔隙保存的关系[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1(3):273-279. [5] 胡明毅,李士祥,魏国齐,等.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评价[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6,17(4):456-458. [6] 刘树根,罗志立,戴苏兰,等.龙门山冲断带的隆升和川西前陆盆地的沉降[J].地质学报,1995,9(3):205-213. [7] 林良彪,陈洪德,翟常博,等.四川盆地西部须家河组砂岩组分及其古地理探讨[J].石油实验地质,2006,28(6):511-517. [8] 于兴河.碎屑岩油气储层沉积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9] 张富贵,刘家铎,孟万斌,等.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研究[J].岩性油气藏,2010,22(1):30-36. [10] 杨晓宁,陈洪德,寿建峰,等.碎屑岩次生孔隙形成机制[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4,28(1):4-6. [11] 孙治雷,黄思静,张玉修,等.四川盆地须家河组砂岩储层中自生绿泥石的来源与成岩演化[J].沉积学报,2008,26(3):459-468. [12] 冯文立,黄思静,黄培培,等.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太原组砂岩储层特征[J].岩性油气藏,2009,21(1):89-93. [13] 汪洋,王桂成,王羽君,等.鄂尔多斯盆地郑庄油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储层特征[J].岩性油气藏,2010,22(3):48-52. [14] 钟金银,戴鸿鸣,王满,等.台北凹陷柯柯亚构造八道湾组储层成岩作用[J].岩性油气藏,2010,22(3):38-42. |
[1] | 钟会影, 沈文霞, 藏秋缘, 许严芮. 基于PEBI网格的考虑诱导裂缝的聚合物驱压力动态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3): 164-170. |
[2] | 李传亮, 王凤兰, 杜庆龙, 由春梅, 单高军, 李斌会, 朱苏阳. 砂岩油藏特高含水期的水驱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5): 163-171. |
[3] | 周焱斌, 何逸凡, 章威, 张吉磊, 杨磊. 海上注水开发油田单井经济极限含水率分析[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3): 130-134. |
[4] | 赵晓姣, 屈展, 索向宇, 韩强, 赵慧博. 地层水物化作用下的泥页岩破裂压力计算[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2): 159-164. |
[5] | 谢晓庆. 聚合物驱注采参数无梯度优化新算法[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1): 139-146. |
[6] | 印森林, 陈恭洋, 陈玉琨, 吴小军. 砂砾岩储层孔隙结构模态控制下的剩余油分布——以克拉玛依油田七东1区克下组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5): 91-102. |
[7] | 曾杨, 康晓东, 唐恩高, 未志杰, 程时清. 三层油藏水驱后转聚驱的试井解释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5): 146-153. |
[8] | 徐赢,潘有军,周荣萍,吴迪,蒲玉娥,肖露. 油田注水开发期含水率随时间变化规律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6, 28(4): 127-132. |
[9] | 李传亮,朱苏阳. 关于油藏含水上升规律的若干问题[J]. 岩性油气藏, 2016, 28(3): 1-5. |
[10] | 陈国飞,唐 海,唐 聪,梁 毅. 预测水驱油田含水率的 Von Bertalanffy 模型[J]. 岩性油气藏, 2016, 28(1): 135-138. |
[11] | 潘有军,徐赢,吴美娥,张中劲. 牛圈湖区块西山窑组油藏含水上升规律及控水对策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4, 26(5): 113-118. |
[12] | 王涛. 底水油藏直井含水上升预测新方法的建立[J]. 岩性油气藏, 2013, 25(5): 109-112. |
[13] | 周庆. 基于灰色主成分的聚合物驱操作成本预测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12, 24(5): 116-119. |
[14] | 王涛,赵进义. 底水油藏水平井含水变化影响因素分析[J]. 岩性油气藏, 2012, 24(3): 103-107. |
[15] | 章威,喻高明,胡海霞,石立华,张昕. 含水率曲线对聚合物驱特征参数的敏感性分析[J]. 岩性油气藏, 2012, 24(1): 125-12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