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07, Vol. 19 ›› Issue (2): 18.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07.02.001
• 油气地质 • 下一篇
郑荣才1, 耿威1, 周刚1, 韩永林2, 王海红2, 文华国1
ZHENG Rongcai1,GENG Wei1,ZHOU Gang1,HAN Yonglin2,WANG Haihong2,WEN Huaguo1
摘要:
上三叠统延长组6 段是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重要的勘探目的层, 也是典型岩性- 地层油藏。文章在岩心和沉积相分析基础上, 结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等分析化验资料, 对长6砂岩的成岩作用进行系统研究, 确定对储层起破坏作用的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 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和充填作用, 起建设性成岩作用的主要有早期绿泥石和白云石的环边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综合成岩作用方式的组合类型和演化序列, 认为长6 砂岩的成岩演化主体已进入中成岩阶段B 期。在建立成岩演化模式的基础上, 对成岩相组合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 划分出压实- 胶结成岩相组合、压实成岩相组合和胶结- 溶蚀成岩相组合, 分析了成岩相组合与储层发育的关系及其区域分布规律, 为进一步的岩性- 地层油藏的成藏规律分析和储层预测提供了依据。
[ 1] 郝世彦, 李旦. 志丹油田义正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 石油地质特征[ J] . 西北地质, 2005, 38( 4) : 94- 110. [ 2] 郑荣才, 文华国, 韩永林, 等. 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长6 油层组湖底滑塌浊积扇沉积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J]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6, 33( 6) : 566- 575. [ 3] 郑荣才, 王昌勇, 李虹, 等. 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华池地区长6油层组物源区分析[ J] . 岩性油气藏, 2007, 19( 1) : 32- 38. [ 4] 朱平, 黄思静, 李德敏, 等. 粘土矿物绿泥石对碎屑储集岩孔隙的保护[ J]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4, 31 ( 2) :153- 156. [ 5] 黄思静, 谢连文, 张萌, 等. 中国三叠系陆相砂岩中自生绿泥石的形成机制及其与储层孔隙保存的关系[ J]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4, 31( 3) : 273- 281. [ 6] Ehrenberg S N. Preservation of anomalously high porosity in deeply buried sandstones by grain coating chlorite: Examples from the Norwegian continental Shelf [ J] . AAPG Bulletin, 1993, 77: 1260-1286. [ 7] 郑荣才, 柳梅青. 鄂尔多斯盆地长6 油层组古盐度研究[ J]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9, 20( 1) : 20- 25. [ 8] 窦伟坦, 田景春, 徐小蓉, 等. 陇东地区延长组长6—长8 油层组成岩相研究[ J]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32( 2) : 129- 132. |
[1] | 冉逸轩, 王健, 张熠. 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古隆起基岩气藏形成条件与有利勘探区[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66-76. |
[2] | 闫雪莹, 桑琴, 蒋裕强, 方锐, 周亚东, 刘雪, 李顺, 袁永亮. 四川盆地公山庙西地区侏罗系大安寨段致密油储层特征及高产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98-109. |
[3] | 张培军, 谢明贤, 罗敏, 张良杰, 陈仁金, 张文起, 乐幸福, 雷明. 巨厚膏盐岩形变机制解析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以阿姆河右岸东部阿盖雷地区侏罗系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36-44. |
[4] | 尹路, 李博, 齐雯, 孙东, 乐幸福, 马慧. 天然氢气规模生成的成因类型与成藏特点[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1-11. |
[5] | 闫建平, 来思俣, 郭伟, 石学文, 廖茂杰, 唐洪明, 胡钦红, 黄毅. 页岩气井地质工程套管变形类型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14. |
[6] | 王洪星, 韩诗文, 胡佳, 潘志浩. 松辽盆地德惠断陷白垩系火石岭组凝灰岩储层预测及成藏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35-45. |
[7] | 张晓丽, 王小娟, 张航, 陈沁, 关旭, 赵正望, 王昌勇, 谈曜杰. 川东北五宝场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87-98. |
[8] | 杨学锋, 赵圣贤, 刘勇, 刘绍军, 夏自强, 徐飞, 范存辉, 李雨桐. 四川盆地宁西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99-110. |
[9] | 陈康, 戴隽成, 魏玮, 刘伟方, 闫媛媛, 郗诚, 吕龑, 杨广广. 致密砂岩AVO属性的贝叶斯岩相划分方法——以川中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沙一段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11-121. |
[10] | 邱玉超, 李亚丁, 文龙, 罗冰, 姚军, 许强, 文华国, 谭秀成. 川东地区寒武系洗象池组构造特征及成藏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22-132. |
[11] | 杨为华. 松辽盆地双城断陷白垩系营城组四段致密油成藏主控因素及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25-34. |
[12] | 徐田录, 吴承美, 张金凤, 曹爱琼, 张腾. 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天然裂缝特征与压裂模拟[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35-43. |
[13] | 孟庆昊, 张昌民, 张祥辉, 朱锐, 向建波. 塔里木盆地现代分支河流体系形态、分布及其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44-56. |
[14] | 田亚, 李军辉, 陈方举, 李跃, 刘华晔, 邹越, 张晓扬. 海拉尔盆地中部断陷带下白垩统南屯组致密储层特征及有利区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136-146. |
[15] | 唐述凯, 郭天魁, 王海洋, 陈铭. 致密储层缝内暂堵转向压裂裂缝扩展规律数值模拟[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169-17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