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0, Vol. 22 ›› Issue (4): 7279.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0.04.013
胡媛1,张子明2,王恩辉3
HU Yuan1, ZHANG Ziming2, WANG Enhui3
摘要:
斜坡带控制油气富集已被勘探实践所证实。塔里木盆地广泛发育的斜坡带按其成因特点可分为3类,即沉积期古斜坡、构造变动期古斜坡和保存期的斜坡。不同类型的斜坡带发育不同类型的油气藏,沉 积期古斜坡主要为寒武纪—奥陶纪台缘斜坡带和志留纪—石炭纪超覆斜坡带,发育礁滩型油气藏和地层超覆型油气藏;构造变动期古斜坡主要为加里东—喜山期的构造枢纽带,发育奥陶系岩溶型油气藏和志留系—泥盆系地层上倾尖灭型油气藏;保存期斜坡带主要指现今构造斜坡,发育不同时期的构造-地层复合型油气藏。
[1] 袁书坤,王英民,陈振岩,等.逆源坡折带的控砂作用———以陈家洼陷沙三段地层为例[J].岩性油气藏,2007,19(3):54-58. [2] 范嘉松.世界碳酸盐岩油气田的储层特征及其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J].地学前缘,2005,12(3):23-30. [3] 白国平.世界碳酸盐岩大油气田分布特征[J].古地理学报,2006,8(2):241-250. [4] 高志前,樊太亮,焦志峰,等.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台地样式及其沉积响应特征[J].沉积学报,2006,24(1):19-27. [5] 樊太亮,于炳松,高志前.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及其控油作用[J].现代地质,2007,21(1):57-65. [6] 赵军,海川,张承森.测井储层描述在塔中Ⅰ号礁滩体中的应用[J].岩性油气藏,2008,20(2):86-90. [7] 何登发,贾承造,周新源,等.多旋回叠合盆地构造控油原理[J].石油学报,2005,26(3):1-8. [8] 李景明,李东旭,杨冬,等.中国岩性地层气藏的勘探前景[J].岩性油气藏,2007,19(4):1-8. [9] 李富恒,邹才能,侯连华,等.地层油气藏形成机制与分布规律研究综述[J].岩性油气藏,2009,21(4):32-36. [10] 顾家裕.塔里木盆地沉积层序特征及其演化[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 [11] 贾承造.中国塔里木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12] 罗志立,雍自权,刘树根,等.试论“塔里木-扬子古大陆”再造[J].地学前缘,2006,13(6):131-138. [13] 彭洪超,张振生,刘社平.塔里木盆地古生代盆地类型及板块运动特征[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6,41(6):711-718. [14] 胡九珍,冉启贵,刘树根,等.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寒武系—奥陶系沉积相分析[J].岩性油气藏,2009,21(2):70-75. [15] 何登发.塔里木盆地地层不整合面与油气聚集[J].石油学报,1995,16(3):14-21. [16] 李宇翔,李国蓉,顾炎午,等.塔中地区寒武系—下奥陶统白云岩层序不整合面控制的大气水溶蚀作用研究[J].岩性油气藏,2009,21(2):45-48. [17] 刘高波,施泽进,佘晓宇.巴楚—麦盖提的区域构造演化与油气分布规律[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04,31(2):157-161. [18] 赵文智,何登发.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导论[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
[1] | 李道清, 陈永波, 杨东, 李啸, 苏航, 周俊峰, 仇庭聪, 石小茜. 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凸起侏罗系西山窑组煤岩气“甜点”储层智能综合预测技术[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23-35. |
[2] | 周自强, 朱正平, 潘仁芳, 董於, 金吉能. 基于波形相控反演的致密砂岩储层模拟预测方法——以黄骅坳陷沧东凹陷南部古近系孔二段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77-86. |
[3] | 陈康, 戴隽成, 魏玮, 刘伟方, 闫媛媛, 郗诚, 吕龑, 杨广广. 致密砂岩AVO属性的贝叶斯岩相划分方法——以川中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沙一段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11-121. |
[4] | 王子昕, 柳广弟, 袁光杰, 杨恒林, 付利, 王元, 陈刚, 张恒. 鄂尔多斯盆地庆城地区三叠系长7段烃源岩特征及控藏作用[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33-144. |
[5] | 何文渊, 陈可洋. 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Doshan斜坡带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1-11. |
[6] | 申有义, 王凯峰, 唐书恒, 张松航, 郗兆栋, 杨晓东. 沁水盆地榆社—武乡区块二叠系煤系页岩储层地质建模及“甜点”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98-108. |
[7] | 桂金咏, 李胜军, 高建虎, 刘炳杨, 郭欣. 基于特征变量扩展的含气饱和度随机森林预测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2): 65-75. |
[8] | 熊波, 朱冬雪, 方朝合, 王社教, 杜广林, 薛亚斐, 莫邵元, 辛福东. 基于BP算法的中深层同轴套管换热量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2): 15-22. |
[9] | 李毕松, 苏建龙, 蒲勇, 缪志伟, 张文军, 肖伟, 张雷, 江馀.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二叠系茅口组相控岩溶刻画及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69-77. |
[10] | 刘亚明, 王丹丹, 田作基, 张志伟, 王童奎, 王朝锋, 阳孝法, 周玉冰. 巴西桑托斯盆地复杂碳酸盐岩油田火成岩发育特征及预测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6): 127-137. |
[11] | 张昌民, 张祥辉, 朱锐, 冯文杰, 尹太举, 尹艳树, Adrian J. HARTLEY. 分支河流体系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展望[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5): 11-25. |
[12] | 李胜军, 高建虎, 张繁昌, 贺东阳, 桂金咏. 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强反射地震信号消减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4): 70-78. |
[13] | 张卫卫, 刘军, 刘力辉, 张晓钊, 白海军, 杨登锋. 珠江口盆地番禺4洼古近系文昌组岩性预测技术及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6): 118-125. |
[14] | 孟智强, 葛丽珍, 祝晓林, 王永平, 朱志强. 气顶边水油藏气/水驱产油量贡献评价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5): 162-170. |
[15] | 邱晨, 闫建平, 钟光海, 李志鹏, 范存辉, 张悦, 胡钦红, 黄毅. 四川盆地泸州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沉积微相划分及测井识别[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3): 117-1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