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0, Vol. 22 ›› Issue (4): 104108.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0.04.019
易超1,丁晓琪1,葛鹏莉2,郭佳1
YI Chao1, DING Xiaoqi1, GE Pengli2, GUO Jia1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油田长8 油藏属于致密超低渗油藏,影响其产能的因素很多,关系也很复杂,给产能预测带来了诸多困难。通过找寻油层、差油层、油水同层及干层在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来加以 区分识别。对识别出的油层、差油层及油水同层,分别计算其有效厚度,并通过试油资料找出对产能影响较大因素。利用这些数据构建出一个与产能有良好线性关系的相关系数,并根据该相关系数与产能的 线性关系对产能进行预测。
[1] 秦开明,高乐.利用测井资料进行储层产能的评价[J].国外测井技术,2001,16(4):9-12. [2] 朱诗战,任建华.单井油层质量评价及其产能预测[J].江汉试油科技,1996,6(3):36-40. [3] 欧阳健.石油测井解释与储层描述[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87-90. [4] 毛志强,李进福.油气层产能预测方法及模型[J].石油学报,2000,21(5):58-61. [5] Rinaldi,Djauhari H H. Prediction of specific productivity index for Sihapas Formation in uncored wells of Minas Field using limited available core and log date[R].SPE38037,1997:183-190. [6] 魏斌,魏红红,陈全红,等.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物源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2008,33(4):447-450. [7] 杨华,刘显阳,张才利,等.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低渗透岩性油藏主控因素及其分布规律[J].岩性油气藏,2007,19(3):1-6. [8] 李书恒,赵继勇,崔攀峰,等.超低渗透储层开发技术对策[J].岩性油气藏,2008,20(3):128-131. [9] 王瑞飞.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微观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为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 [10] 丁晓琪,张哨楠,刘朋坤.镇泾区块延长组层序地层格架下油层富集规律[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08,30(2):49-54. [11] 王道富,付金华,雷启鸿,等.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与展望[J].岩性油气藏,2007,19(3):126-130. [12] 庞雄奇,陈冬霞,张俊,等.隐蔽性油气藏的概念与分类及其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J].岩性油气藏,2007,19(1):1-8. [13] 赵应天,王天琦,田光荣,等.低渗透油田富集区预测技术研究[J].岩性油气藏,2007,19(1):21-26. [14] 冯一波,张哨楠,丁晓琪,等.镇泾油田延9、长6、长8 段砂体孔隙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新疆地质,2009,27(1):66-69. [15] 尉中良,邹长春.地球物理测井[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 [16] 张冲.用测井资料预测储层产能方法综述[J].国外测井技术,2007,22(2):23-26. [17] 陈明强,张志国,曹宝格,等.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超低渗透砂岩储层油井产能影响因素分析[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4(3):38-41. |
[1] | 何文渊, 陈可洋. 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Doshan斜坡带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1-11. |
[2] | 王同川, 陈浩如, 温龙彬, 钱玉贵, 李玉琢, 文华国. 川东五百梯地区石炭系岩溶古地貌识别及储集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109-121. |
[3] | 牛成民, 惠冠洲, 杜晓峰, 官大勇, 王冰洁, 王启明, 张宏国. 辽中凹陷西斜坡古近系东三段湖底扇发育模式及大油田发现[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2): 33-42. |
[4] | 郭海峰, 肖坤叶, 程晓东, 杜业波, 杜旭东, 倪国辉, 李贤兵, 计然. 乍得Bongor盆地花岗岩潜山裂缝型储层有效渗透率计算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6): 117-126. |
[5] | 窦立荣, 李志, 杨紫, 张兴阳, 康海亮, 张明军, 张良杰, 丁梁波. 中国石油海外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进展与前景展望[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6): 1-9. |
[6] | 马文杰, 王景春, 田作基, 马中振, 万学鹏, 林金逞, 许翔麟, 周玉冰. 南美洲Oriente盆地斜坡带W区块构造-岩性复合油藏成藏模式及有利区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6): 29-36. |
[7] | 刘计国, 周鸿璞, 秦雁群, 邹荃, 郑凤云, 李早红, 肖高杰. 非洲Muglad盆地Fula凹陷白垩系AG组岩性油气藏勘探潜力[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6): 82-91. |
[8] | 齐育楷, 郭景祥, 罗亮, 骆福嵩, 周学文, 姚威, 张坦, 林会喜. 库车坳陷南部斜坡带隐蔽圈闭发育模式及勘探方向[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5): 108-119. |
[9] | 何雁兵, 肖张波, 郑仰帝, 刘君毅, 易浩, 赵庆, 张月霞, 贺勇. 珠江口盆地陆丰13洼转换带中生界陆丰7-9潜山成藏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3): 18-28. |
[10] | 薛罗, 史忠生, 马轮, 赵艳军, 岳世俊, 洪亮, 王磊, 雷明. 南苏丹Melut盆地北部地区中—新生界稠油成藏模式及勘探潜力[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3): 76-85. |
[11] | 倪新锋, 沈安江, 乔占峰, 郑剑锋, 郑兴平, 杨钊.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岩溶储层成因及勘探启示[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2): 144-158. |
[12] | 郑华, 康凯, 刘卫林, 龚敏, 陈善斌. 渤海深层变质岩潜山油藏裂缝主控因素及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3): 29-38. |
[13] | 熊加贝, 何登发. 全球碳酸盐岩地层-岩性大油气田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1): 187-200. |
[14] | 田晓平, 张汶, 周连德, 沈孝秀, 郭维. 南堡凹陷二号断裂带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岩溶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6): 93-101. |
[15] | 叶涛, 牛成民, 王清斌, 高坤顺, 孙哲, 陈安清. 用“成分-结构”分类法识别古潜山变质岩岩性——以渤海海域太古界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6): 156-16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