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3, Vol. 25 ›› Issue (3): 7176.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3.03.012
张一果1,孙卫1,任大忠1,王越2,齐恒玄1,屈雪峰 3,4
ZHANG Yiguo1, SUN Wei1, REN Dazhong1, WANG Yue2, QI Hengxuan1, QU Xuefeng 3,4
摘要: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英旺油田长8 储层非均质性强、微观孔隙结构复杂及产量低等问题,利用扫描电 镜、铸体薄片、高压压汞和油水两相渗流实验等对长8 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微观孔隙结构及对 渗流能力和驱油效率的影响作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的孔隙结构可分为3 类,即粒间孔-溶 孔、溶孔-粒间孔和微孔-溶孔类,其中溶孔-粒间孔类为该区最好的储层,应重点开发;填隙物的类型和相 对含量、岩心孔隙度和平均孔喉半径是影响低渗透储层渗流能力的主要因素。
[1] 王桂成,王羽君.鄂尔多斯盆地英旺油田长8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5(5):16-19. [2] 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专业标准化委员会. SY/T 6285-2011 油气储层评价方法[S].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2. [3] 张涛,王桂成,靳亚勤.英旺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8 油层组储层特征[J].辽宁化工,2010,39(2):199-203. [4] 蔡忠.储集层孔隙结构与驱油效率关系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0,27(6):45-49. [5] 李道品.低渗透油田高效开发决策论[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4-5. [6] 陈杰,周改英,赵喜亮,等.储层岩石孔隙结构特征研究方法综述[J].特种油气藏,2005,12(4):11-14. [7] 王瑞飞,陈明强,孙卫,等.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超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J].地质评论,2008,54(2):270-277. [8] 杨希濮,孙卫.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藏孔隙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特种油气藏,2011,18(6):44-47. [9] 赵哲,罗明高,欧阳可悦,等.克拉玛依油田七中—东区克下组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分类[J].特种油气藏,2011,18(5):41-44. [10] 赵靖舟,吴少波,武富礼.论低渗透储层的分类与评价标准———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J].岩性油气藏,2007,19(3):28-31. [11] 杨秋莲,李爱琴,孙燕妮,等.超低渗储层分类方法探讨[J].岩性油气藏,2007,19(4):51-56. [12] 罗蛰潭,王允诚.油气储集层的孔隙结构[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21-30. [13] 武春英.陕北英旺探区延长组长8 储层特征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7:8-16. [14] 何文祥,杨乐,马超亚,等.特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参数对渗流行为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长 6 储层为例[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1,22(3):477-481. [15] 王瑞飞,沈平平,宋子齐,等.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微观孔喉特征[J].石油学报,2009,30(4):560-569. [16] 胡志明,把智波,熊伟,等.低渗透油藏微观孔隙结构分析[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6,30(3):51-53. |
[1] | 洪智宾, 吴嘉, 方朋, 余进洋, 伍正宇, 于佳琦. 纳米限域下页岩中可溶有机质的非均质性及页岩油赋存状态[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160-168. |
[2] | 孔令峰, 徐加放, 刘丁. 三塘湖盆地侏罗系西山窑组褐煤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脱水演化规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5-24. |
[3] | 朱彪, 邹妞妞, 张大权, 杜威, 陈祎. 黔北凤冈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147-158. |
[4] | 唐述凯, 郭天魁, 王海洋, 陈铭. 致密储层缝内暂堵转向压裂裂缝扩展规律数值模拟[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169-177. |
[5] | 李启晖, 任大忠, 甯波, 孙振, 李天, 万慈眩, 杨甫, 张世铭.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侏罗系延安组煤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2): 76-88. |
[6] | 王天海, 许多年, 吴涛, 关新, 谢再波, 陶辉飞.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沉积相展布特征及沉积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98-110. |
[7] | 杨博伟, 石万忠, 张晓明, 徐笑丰, 刘俞佐, 白卢恒, 杨洋, 陈相霖. 黔南地区下石炭统打屋坝组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含气性评价[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45-58. |
[8] | 姚秀田, 王超, 闫森, 王明鹏, 李婉. 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新近系馆陶组储层敏感性[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2): 159-168. |
[9] | 肖玲, 陈曦, 雷宁, 易涛, 郭文杰.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三叠系长7段页岩油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2): 80-93. |
[10] | 文志刚, 罗雨舒, 刘江艳, 赵春雨, 李士祥, 田伟超, 樊云鹏, 高和婷. 陇东地区三叠系长7段页岩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成因机制[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6): 47-59. |
[11] | 张凤奇, 李宜浓, 罗菊兰, 任小锋, 张兰馨, 张芥瑜.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奥陶系乌拉力克组页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5): 50-62. |
[12] | 杨帆, 卞保力, 刘慧颖, 姚宗全, 尤新才, 刘海磊, 卫延召. 玛湖凹陷二叠系夏子街组限制性湖盆扇三角洲沉积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5): 63-72. |
[13] | 王茂桢, 吴奎, 郭涛, 惠冠洲, 郝轶伟. 辽东凹陷东南缘古近系沙二段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4): 66-78. |
[14] | 张记刚, 杜猛, 陈超, 秦明, 贾宁洪, 吕伟峰, 丁振华, 向勇. 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储层孔隙结构定量表征[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4): 89-102. |
[15] | 程丹华, 焦霞蓉, 王建伟, 庄东志, 王政军, 江山. 黄骅坳陷南堡凹陷古近系沙一段页岩油储层特征及油气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3): 70-8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