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5, Vol. 27 ›› Issue (4): 5360.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5.04.008
陈 波1,2,刘云利3,刘海上3,陈 朕3,文 革4,史基安1
Chen Bo1,2, Liu Yunli3, Liu Haishang3, Chen Zhen3, Wen Ge4, Shi Ji’an1
摘要:
通过岩心观察和铸体薄片鉴定,结合压汞物性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乌尔禾地区二叠系夏子街组储层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岩性以砾岩和砂岩为主,砾岩主要为砂砾岩,砂岩主要为岩屑砂岩,偶见岩屑长石砂岩;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存在部分原生孔隙和少量的微裂缝;储层孔隙结构较差,孔隙度和渗透率均较低;储层物性主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控制,沉积作用决定着砂体的原始孔隙度及储层后期成岩作用的类型和强度,成岩作用是决定砂体最终能否成为有效储集体的关键,较强的压实和胶结作用以及相对较弱的溶蚀作用是造成研究区储层物性较差的主要原因。根据储层物性和孔喉参数等将研究区储层划分为 5 类,大部分集中于Ⅳ类和Ⅴ类储层,属于低孔、低渗储层。 夏二段储层物性比夏一段略好,为低孔、低渗背景下的相对优质储层。
[ 1 ] 张顺存,杨兆臣,刘振宇,等 . 成岩作用对克百断裂下盘二叠系砂砾岩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研究[ J ]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0 ,21 ( 5 ): 67-73. Liu Shunsheng , Zhou Huize , Yang Yuzheng , et al. Comprehensive study on geology of conglomerate reservoir in Xiazijie oilfield [ J ] .Acta Petrolei Sinica , 2000 , 21( 5 ): 109-114. [ 23 ] 徐国盛,李建林,朱平,等 . 准噶尔盆地中部 3 区块侏罗—白垩系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形成机理[ J ] .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7 ,29 ( 3 ): 1-7. |
[1] | 周洪锋, 吴海红, 杨禹希, 向红英, 高吉宏, 贺昊文, 赵旭. 二连盆地巴音都兰凹陷B51井区白垩系阿四段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85-97. |
[2] | 张昌民, 张祥辉, 王庆, 冯文杰, 李少华, 易雪斐, Adrian J. HARTLEY. 分支河流体系沉积学工作框架与流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1-13. |
[3] | 尹艳树, 丁文刚, 安小平, 徐振华.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塞160井区三叠系长611储层构型表征[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4): 37-49. |
[4] | 屈童, 高岗, 徐新德, 王瑞, 甘军, 梁刚, 游君君. 三角洲—浅海沉积体系泥质沉积规律模拟实验——以琼东南盆地崖南凹陷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1): 24-33. |
[5] | 吕文睿, 张峰, 纪友亮, 周勇, 罗妮娜, 张艺楼, 梁星如, 程煜宗. 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沙一上亚段河口坝结构对油藏开发的影响[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4): 143-154. |
[6] | 张家强, 李士祥, 周新平, 梁益财, 郭睿良, 闫灿灿, 陈俊霖, 李树同. 志丹地区长82砂层组缓坡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发育模式及成因[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1): 36-50. |
[7] | 秦国省,吴胜和,郑联勇,喻 宸 . 基于沉积过程的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储层构型精细分析——以老君庙油田 L 1 1 小层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5, 27(6): 55-63. |
[8] | 李少华,胡晓玲,王军,宋道万,史敬华. 单一河口坝砂体规模的定量表征[J]. 岩性油气藏, 2015, 27(5): 1-5. |
[9] | 牟中海,廖 春,丁晓军,陈 袁,于 跃. 跃进二号油田下干柴沟组下段Ⅰ-11号小层河口坝增生体的精细表征[J]. 岩性油气藏, 2014, 26(6): 8-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