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07, Vol. 19 ›› Issue (3): 4447.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07.03.008
刘俊田1 ,靳振家1 ,李在光2 ,覃新平1 ,郭 林1 ,王 波1 ,刘玉香1
LIU Juntian1,JIN Zhenjia1,LI Zaiguang2,TAN Xinping1,GUO Lin1,WANG Bo1,LIU Yuxiang1
摘要:
小草湖地区油气资源丰富,勘探程度低、潜力大,随着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构造型气藏越来越少。通过深入研究台北凹陷小草湖地区天然气成藏条件,总结气藏成藏模式,认为气藏总体受构造、岩性、断层三重因素控制,其中岩性、断层遮挡是成藏最关键的控制因素。该区岩性气藏勘探立足2 个鼻隆区和洼内,积极扩展外围区块,遵循多砂体叠合连片含气成藏模式,开展精细气藏描述。沿鼻隆脊部钻探低部位河道砂体获得成功,实现了疙7 —红台2 号含油气区的复合连片。
[ 1 ] 袁明生,梁世君,燕烈灿,等. 吐哈盆地油气地质与勘探实践[M] .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 2 ] 杨占龙,郭精义,陈启林,等. 地震信息多参数综合分析与岩性油气藏勘探———以J H 盆地XN 地区为例[J ] . 天然气地球科学,2004 ,15 (6) :629-633. [ 3 ] 杨占龙,陈启林,郭精义. 胜北洼陷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特殊性分析[J ] . 天然气地球科学,2005 ,16 (2) :181-185. [ 4 ] 彭路平,李在光,曹正林. 应用地球物理综合技术预测盐湖沉积的含油性[J ] .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1 ,28 (3) :527. [ 5 ] 李在光,刘俊田,杨占龙,等. 台北凹陷红台—疙瘩台地区含油气检测[J ] . 新疆石油地质,2006 ,27 (4) :446-448. [ 6 ] 李在光,杨占龙,郭精义,等.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葡北东斜坡含油性检测[J ] . 新疆石油地质,2005 ,26 (3) :269-271. [ 7 ] 张虎权,于均民,李在光,等. 气藏综合描述技术在吐哈盆地鄯勒地区第三系浅层气藏描述中的应用[J ] . 天然气地球科学,2004 ,15 (1) :62-67. [ 8 ] 杨占龙,彭立才,陈启林,等. 吐哈盆地胜北洼陷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与油气勘探方向[J ] . 岩性油气藏,2007 ,19 (1) :62-67. [ 9 ] 袁明生. 吐哈盆地油气分布特征及勘探方向[J ] . 新疆石油地质,1998 ,19 (2) :106-111. [ 10 ] 王捷,关德范. 油气生成运移聚集模型研究[M] .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 11 ] 王建荣,张达景,赵文智,等. 吐—哈盆地古水动力条件与油气聚集规律[J ]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7 ,18 (1) :28-33. |
[1] | 关蕴文, 苏思羽, 蒲仁海, 王启超, 闫肃杰, 张仲培, 陈硕, 梁东歌.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旬宜地区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77-88. |
[2] | 王子昕, 柳广弟, 袁光杰, 杨恒林, 付利, 王元, 陈刚, 张恒. 鄂尔多斯盆地庆城地区三叠系长7段烃源岩特征及控藏作用[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33-144. |
[3] | 尹虎, 屈红军, 孙晓晗, 杨博, 张磊岗, 朱荣幸.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三叠系长7油层组深水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45-155. |
[4] | 牟蜚声, 尹相东, 胡琮, 张海峰, 陈世加, 代林锋, 陆奕帆.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三叠系长7段致密油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71-84. |
[5] | 张磊, 李莎, 罗波波, 吕伯强, 谢敏, 陈新平, 陈冬霞, 邓彩云. 东濮凹陷北部古近系沙三段超压岩性油气藏成藏机理[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57-70. |
[6] | 段逸飞, 赵卫卫, 杨天祥, 李富康, 李慧, 王嘉楠, 刘钰晨.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二叠系山西组页岩气源储特征及聚集规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72-83. |
[7] | 董柔, 李坤, 殷际航, 薛煜恒, 江涛, 徐国盛. 渤东凹陷新生代伸展-走滑叠合断裂时空差异演化模式及控藏效应[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106-116. |
[8] | 王宏波, 张雷, 曹茜, 张建伍, 潘星. 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盒8段河流扇沉积模式及勘探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117-126. |
[9] | 朱康乐, 高岗, 杨光达, 张东伟, 张莉莉, 朱毅秀, 李婧. 辽河坳陷清水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深层烃源岩特征及油气成藏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146-157. |
[10] | 曹江骏, 王茜, 王刘伟, 李诚, 石坚, 陈朝兵.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三叠系长7段夹层型页岩油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158-171. |
[11] | 李启晖, 任大忠, 甯波, 孙振, 李天, 万慈眩, 杨甫, 张世铭.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侏罗系延安组煤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2): 76-88. |
[12] | 雷涛, 莫松宇, 李晓慧, 姜楠, 朱朝彬, 王桥, 瞿雪姣, 王佳.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二叠系山西组砂体叠置模式及油气开发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2): 147-159. |
[13] | 牛成民, 惠冠洲, 杜晓峰, 官大勇, 王冰洁, 王启明, 张宏国. 辽中凹陷西斜坡古近系东三段湖底扇发育模式及大油田发现[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2): 33-42. |
[14] | 翟咏荷, 何登发, 开百泽. 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晚二叠世构造-沉积环境与原型盆地演化[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32-44. |
[15] | 龙盛芳, 侯云超, 杨超, 郭懿萱, 张杰, 曾亚丽, 高楠, 李尚洪.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庆城地区三叠系长7段—长3段层序地层特征及演化规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145-15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