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08, Vol. 20 ›› Issue (1): 5963.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08.01.010
石雪峰,杜海峰
SHI Xuefeng, DU Haifeng
摘要:
姬塬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 在区域上处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天环坳陷2 个构造单元之间。姬塬腹地勘探程度较低, 对长3 和长4+5 沉积体系、沉积相和储层的展布、圈闭的成藏、油气富集规律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认识。该文以露头、岩心、测井曲线为基础, 通过对区内岩性特征、测井曲线形态及沉积微相特征进行分析, 认为姬塬地区延长组长3 和长4+5 油层组主要由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组成, 并进一步分为2 种亚相和5 种微相。根据长3 和长4+5 的沉积微相的展布及演化规律可以得出研究区的沉积模式。
[ 1] 刘化清, 袁剑英, 李相博, 等.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期湖盆演化及其成因分析[ J] .岩性油气藏, 2007, 19( 1) : 52- 56. [ 2] 郑荣才, 王昌勇, 李虹, 等.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华池地区长6油层组物源区分析[ J] .岩性油气藏, 2007, 19( 1) : 32- 38. [ 3] 韩永林, 李健, 王海红, 等.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晚三叠世早期沉积体系分析[ J] .低渗透油气田, 2005, 10( 4) : 1- 4. [ 4] 杨飏, 郭正权, 黄锦绣, 等.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过剩压力与油藏的关系[ J]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6, 28( 2) : 49-52. [ 5] 魏斌, 魏红红, 陈全红, 等.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物源分析[ J] .西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 33( 4) : 447- 450. [ 6] 宋凯, 吕剑文, 杜金良, 等.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上三叠统延长组物源方向分析与三角洲沉积体系[ J] . 古地理学报, 2002,4( 3) : 59- 66. [ 7] 陈钢花.陕甘宁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测井- 沉积微相研究[ J] . 中国海上油气( 地质) , 2002, 16( 1) : 54- 57. |
[1] | 张天择, 王红军, 张良杰, 张文起, 谢明贤, 雷明, 郭强, 张雪锐. 射线域弹性阻抗反演在阿姆河右岸碳酸盐岩气藏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56-65. |
[2] | 陈康, 戴隽成, 魏玮, 刘伟方, 闫媛媛, 郗诚, 吕龑, 杨广广. 致密砂岩AVO属性的贝叶斯岩相划分方法——以川中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沙一段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11-121. |
[3] | 张卫卫, 刘军, 刘力辉, 张晓钊, 白海军, 杨登锋. 珠江口盆地番禺4洼古近系文昌组岩性预测技术及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6): 118-125. |
[4] | 周东红, 谭辉煌, 张生强. 渤海海域垦利6-1油田新近系复合河道砂体地震描述技术[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4): 13-21. |
[5] | 张艳, 高世臣, 孟婉莹, 成育红, 蒋思思. 致密砂岩储层AVO正演模拟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分析[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6): 120-128. |
[6] | 李新豫, 张静, 包世海, 张连群, 朱其亮, 闫海军, 陈胜. 川中地区须二段气藏地震预测陷阱分析及对策——以龙女寺区块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1): 120-127. |
[7] | 王秀姣, 黄家强, 姜仁, 曾庆才. 不同含气砂岩的AVO响应类型及其近似式误差分析[J]. 岩性油气藏, 2017, 29(5): 120-126. |
[8] | 王 靖,孙赞东,吴 杰,苏 勤,臧胜涛. 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的叠前保幅性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6, 28(3): 105-112. |
[9] | 韩光明,潘光超,付 琛,罗 琪,邵 远,汪 锐. 含气储层及盖层速度变化对地震响应和AVO 类型的影响[J]. 岩性油气藏, 2016, 28(2): 107-113. |
[10] | 潘光超,周家雄,韩光明,朱沛苑,刘 峰. 中深层“甜点”储层地震预测方法探讨—— 以珠江口盆地西部文昌 A 凹陷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6, 28(1): 94-100. |
[11] | 窦春霞,唐新功,向 葵,孙 斌,严良俊. 筇竹寺组和龙马溪组页岩弹性与复电阻率特性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6, 28(1): 111-116. |
[12] | 冯小英,秦凤启,唐钰童,刘 慧,王 亚 . 沁水盆地煤层含气后的 AVO 响应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15, 27(4): 103-108. |
[13] | 张水山, 刘勇江, 刘贤红. 建南地区须六段致密砂岩优质储层预测技术[J]. 岩性油气藏, 2015, 27(3): 98-102. |
[14] | 李胜军,高建虎,雍学善,王耀,魏新建. 小尺度体反射系数近似公式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4, 26(1): 96-99. |
[15] | 段金宝,李平平,陈丹,冯冲. 元坝气田长兴组礁滩相岩性气藏形成与演化[J]. 岩性油气藏, 2013, 25(3): 43-4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