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09, Vol. 21 ›› Issue (1): 8993.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09.01.017
冯文立,黄思静,黄培培,邹明亮,吴萌
FENG Wenli,HUANG Si-jing,HUANG Peipei,ZOUMingliang,WU Meng
摘要:
根据岩心与铸体薄片观察、扫描电镜观测及岩石矿物学、物性资料分析,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地区太原组砂岩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区储层的岩石类型以粗粒岩屑石英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好,结构成熟度中等—好,储层物性差,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发育极少的成岩裂隙对改善储层渗透性贡献不大。储层的储集性受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综合控制,沉积作用分析表明潮坪潮道砂体是最有利储层发育的沉积微相;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控制了储层孔隙演化,其中压实作用是导致原始孔隙损失的主要原因,硅质胶结与自生伊利石进一步降低了孔隙度与渗透率,碳酸盐的胶结作用持续到了晚成岩A 期,早期胶结增强了岩石抗压实能力,晚期胶结充填则损害次生孔隙。
[1] 何自新,南珺祥.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储层图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1-12. [2] 付金华,魏新善,石晓英.鄂尔多斯盆地榆林气田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J].天然气工业,2005,25(4):9-11. [3] 蒋继辉,王宝清.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下二叠统太原组天然气的生成与储集[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4,15(5):511-515. [4] 王宝清,王凤琴,魏新善,等.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太原组古岩溶特征[J].地质学报,2006,80(5):700-704. [5] 王兴志,李凌,方少仙,等.佳县—子洲地区太原组砂体成因及对储层的影响[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1,23(3):1-4. [6] 陈冬霞,王兴志,李凌,等.鄂尔多斯盆地佳县—子洲地区上古生界储层特征[J].古地理学报,2002,4(3):93-100. [7] 刘宝珺.沉积岩石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0:123-127. [8] 付锁堂,田景春,陈洪德,等.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三角洲沉积体系平面展布特征[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03,30(3):36-41. [9] 陈全红.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沉积体系及油气富集规律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7. [10] 张刘平,罗晓容,马新华,等.深盆气-成岩圈闭:以鄂尔多斯盆地榆林气田为例[J].科学通报,2007,52(6):679-687. [11] 黄思静,黄培培,王庆东,等.胶结作用在深埋藏砂岩孔隙保存中的意义[J].岩性油气藏,2007,19(3):7-13. [12] 刘建章,陈红汉,李剑,等.运用流体包裹体确定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油气成藏期次和时期[J].地质科技情报, 2005,24(4):60-66. [13] 王岚,林潼,于轶星,等.榆林—神木气田包裹体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27(1):26-29. [14] 刘锐娥,黄月明,卫孝锋,等.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晚古生代物源区分析及其地质意义[J]. 矿物岩石,2003,23(3):82-86. [15] 张萌,黄思静,冯明石,等.碎屑岩骨架颗粒溶解的热力学模型及地质意义[J].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6,28(4):21-25. [16] 杨华,杨奕华,石小虎,等.鄂尔多斯盆地周缘晚古生代火山活动对盆内砂岩储层的影响[J].沉积学报,2007,25(4):526-532. [17] 包洪平,杨奕华,王晓方,等.同沉积期火山作用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岩储层形成的意义[J].古地理学报,2007,9(4):397-406. [18] 邱隆伟, 姜在兴. 陆源碎屑岩的碱性成岩作用[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1-8. |
[1] | 尹路, 李博, 齐雯, 孙东, 乐幸福, 马慧. 天然氢气规模生成的成因类型与成藏特点[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1-11. |
[2] | 关蕴文, 苏思羽, 蒲仁海, 王启超, 闫肃杰, 张仲培, 陈硕, 梁东歌.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旬宜地区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77-88. |
[3] | 白玉彬, 李梦瑶, 朱涛, 赵靖舟, 任海姣, 吴伟涛, 吴和源. 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页岩油“甜点”评价[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110-121. |
[4] | 屈卫华, 田野, 董常春, 郭小波, 李立立, 林斯雅, 薛松, 杨世和. 松辽盆地德惠断陷白垩系烃源岩特征及其控藏作用[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122-134. |
[5] | 王义凤, 田继先, 李剑, 乔桐, 刘成林, 张景坤, 沙威, 沈晓双. 玛湖凹陷西南地区二叠系油气藏相态类型及凝析油气地球化学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149-159. |
[6] | 乔桐, 刘成林, 杨海波, 王义凤, 李剑, 田继先, 韩杨, 张景坤. 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侏罗系三工河组凝析气藏特征及成因机制[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169-180. |
[7] | 冉逸轩, 王健, 张熠. 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古隆起基岩气藏形成条件与有利勘探区[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66-76. |
[8] | 王子昕, 柳广弟, 袁光杰, 杨恒林, 付利, 王元, 陈刚, 张恒. 鄂尔多斯盆地庆城地区三叠系长7段烃源岩特征及控藏作用[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33-144. |
[9] | 杨海波, 冯德浩, 杨小艺, 郭文建, 韩杨, 苏加佳, 杨皩, 刘成林. 准噶尔盆地东道海子凹陷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特征及热演化史模拟[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56-166. |
[10] | 程焱, 王波, 张铜耀, 齐玉民, 杨纪磊, 郝鹏, 李阔, 王晓东. 渤中凹陷渤中A-2区新近系明化镇组岩性油气藏油气运移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46-55. |
[11] | 易珍丽, 石放, 尹太举, 李斌, 李猛, 刘柳, 王铸坤, 余烨.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哈得地区中生界物源转换及沉积充填响应[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56-66. |
[12] | 孟庆昊, 张昌民, 张祥辉, 朱锐, 向建波. 塔里木盆地现代分支河流体系形态、分布及其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44-56. |
[13] | 牟蜚声, 尹相东, 胡琮, 张海峰, 陈世加, 代林锋, 陆奕帆.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三叠系长7段致密油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71-84. |
[14] | 申有义, 王凯峰, 唐书恒, 张松航, 郗兆栋, 杨晓东. 沁水盆地榆社—武乡区块二叠系煤系页岩储层地质建模及“甜点”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98-108. |
[15] | 卞保力, 刘海磊, 蒋文龙, 王学勇, 丁修建. 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石炭系火山岩凝析气藏的发现与勘探启示[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96-1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