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09, Vol. 21 ›› Issue (1): 9498.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09.01.018
文钢锋1,2,王智3,韩军4,谷斌3
WEN Gangfeng 1,2,WANG Zhi3,HAN Jun4,GU Bin3
摘要:
常规波阻抗反演难以解决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的难题。地质模型反演技术和方法是运用钻井、地质资料和参数建立地质模型,在地质模型的约束下进行反演,得到相应的地质数据体(密度、电阻率、速度数据体等),根据数据体进行分析可以预测油气藏。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构造圈闭贫乏的C8 井区,侏罗系三工河组储层与非储层波阻抗差异较小,而密度和电阻率差异明显,经过地质模型反演,得到密度和电阻率数据体,进行交会预测油气藏分布,预测结果基本得到了验证。
[1] 张运东,薛红兵,朱如凯,等.国内外隐蔽油气藏勘探现状[J].中国石油勘探,2005,10(3):64-68. [2] 杜美霞,庄新国.隐蔽油气藏勘探方法及发展趋势[J].海洋地质动态,2005,21(8):18-23. [3] 郝芳,邹华耀,方勇.隐蔽油气藏研究的难点和前沿[J].地学前缘,2005,12(4):481-488. [4] 李祥权,陈少平,杜学斌,等.隐蔽油气藏勘探方法与发展趋势[J].断块油气田,2005,12(3):1-3. [5] 张厚福,徐兆辉.从油气藏研究的历史论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J].岩性油气藏,2008,20(1):116-123. [6] 李庆忠.岩性油气藏地震勘探若干问题讨论(Ⅰ)[J].岩性油气藏,2008,20(2):2-15. [7] 史松群,王宇超.有关岩性地震勘探的讨论与思考[J].岩性油气藏,2007,19(3):131-134. [8] 杜维良,肖阳,祖志勇,等.储层反演技术在二连盆地隐蔽油藏勘探中的应用[J].物探与化探,2005,29(5):447-451. [9] 陈方鸿,王树平,李志政.三维可视化地震相分析在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3):73-75. [10] 吴胜东,陈华军, 刘少华,等.三维可视化技术在隐蔽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J].石油物探,2005,44(1):44-46. [11] 张越迁,张年富, 姚新玉.准噶尔盆地腹部油气勘探回顾与展望[J].新疆石油地质,1998,21(2):67-70. [12] 沈楠, 朱爱国, 高先志.准噶尔盆地彩南地区下侏罗统沉积特征[J].古地理学报,2005,10(3):271-276. [13] 胡向阳, 熊琦华, 王志章,等.彩南油田西山窑组储集层三维建模[J].新疆石油地质,2001,22(5):431-432. [14] Sun Longde. Donghe sandstone subtle reservoir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echnology in Hade 4 Oilfield[J]. Petroleum Science,2004,1(2):35-43. [15] 姜香云, 王志章, 吴胜和.储层三维建模及在油藏描述中的应用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902-908. |
[1] | 程静, 闫建平, 宋东江, 廖茂杰, 郭伟, 丁明海, 罗光东, 刘延梅. 川南长宁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低电阻率响应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31-39. |
[2] | 夏明军, 邵新军, 杨桦, 王忠生, 李之宇, 张超前, 原瑞娥, 法贵方. 海外岩性油气藏储量分类分级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6): 37-44. |
[3] | 彭妙, 张磊, 陶金雨, 赵康, 张祥辉, 张昌民. 玛湖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砂砾岩中砾石磨圆度定量表征[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5): 121-129. |
[4] | 李树博, 郭旭光, 郑孟林, 王泽胜, 刘新龙. 准噶尔盆地东部西泉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岩性识别[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1): 258-266. |
[5] | 符东宇, 李勇明, 赵金洲, 江有适, 陈曦宇, 许文俊. 基于REV尺度格子Boltzmann方法的页岩气藏渗流规律[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5): 151-160. |
[6] | 何健, 武刚, 聂文亮, 刘松鸣, 黄伟. 基于近似支持向量机的裂缝分类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2): 115-121. |
[7] | 曹茜, 戚明辉, 张昊天, 黄毅, 张烨毓. 一种基于应力-应变特征的岩石脆性指数评价改进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4): 54-61. |
[8] | 韩培慧, 闫坤, 曹瑞波, 高淑玲, 佟卉. 聚驱后油层提高采收率驱油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2): 143-150. |
[9] | 凌浩川, 孟智强, 石洪福, 孙强, 潘杰. 基于甲型水驱规律曲线的表征方法改进[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6): 125-130. |
[10] | 蔡冬梅, 叶涛, 鲁凤婷, 高坤顺, 任云鹏. 渤海海域中生界火山岩岩相特征及其识别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1): 112-120. |
[11] | 付 广,陈雪晴,邓 玮,胡欣蕾. 油源断裂输导油气时间有效性研究方法及其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16, 28(6): 9-15. |
[12] | 靳军,王子强,李震,邓泳. 准噶尔盆地致密油岩心洗油技术探讨————以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6, 28(6): 103-108. |
[13] | 付 广, 宿碧霖, 历 娜. 一种利用断层岩泥质含量判断断层侧向封闭性的方法及其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16, 28(2): 101-106. |
[14] | 周志军,薛江龙,赵立斌. 数值模拟拟合精度方法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6, 28(1): 101-105. |
[15] | 刘苍宇,辛仁臣. ΔlgR 方法在深水沉积物层序分析中的应用----以松辽盆地古龙凹陷古57 井青山口组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5, 27(5): 30-3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