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3, Vol. 25 ›› Issue (4): 6872.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3.04.013
王 斌,潘建国,尹 路,谭开俊,黄 玉
WANG Bin,PAN Jianguo,YIN Lu,TAN Kaijun,HUANG Yu
摘要:
测井解释的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确定储层中的原始含水饱和度,并以此来判断储层所含流体的 性质。Archie公式是测井解释中计算含水饱和度最基本的公式。由于火山岩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为裂 缝和孔洞,简单地套用Archie公式计算含水饱和度其值偏高。因此,针对火山岩储层非均质性较强的 特点,对Archie公式进行了修正,并引入双孔隙参数开发了一套基于双孔隙结构的火山岩储层流体识 别方法。该方法在准噶尔盆地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王小善.地层倾角测井资料在低幅度构造解释中的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5,30(增刊2):84-87. [2] 周文,谢洪光,陈红.低幅度圈闭识别方法探讨[J].江汉石油科技,2006,16(3):4-8. [3] 陈冬.地震多属性分析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8. [4] 宋传春.地震-地质综合研究方法述评[J].岩性油气藏,2010,22(2):133-139. [5] 庞雄奇,陈冬霞,张俊.隐蔽油气藏的概念与分类及其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J].岩性油气藏,2007,19(1):1-8. [6] 荆文波,李道阳,宋学良,等.低幅度构造油藏滚动勘探开发实践[J].特种油气藏,2004,11(5):69-71. [7] 任森林,刘琳,徐雷.断层封闭性研究方法[J].岩性油气藏,2011,23(5):101-105. [8] 王庆,贾东,马品刚,等.微幅度构造识别方法及利用浮力开发油田[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3,30(1):65-67. |
[1] | 董柔, 李坤, 殷际航, 薛煜恒, 江涛, 徐国盛. 渤东凹陷新生代伸展-走滑叠合断裂时空差异演化模式及控藏效应[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106-116. |
[2] | 牛成民, 惠冠洲, 杜晓峰, 官大勇, 王冰洁, 王启明, 张宏国. 辽中凹陷西斜坡古近系东三段湖底扇发育模式及大油田发现[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2): 33-42. |
[3] | 张昌民, 张祥辉, 朱锐, 冯文杰, 尹太举, 尹艳树, Adrian J. HARTLEY. 分支河流体系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展望[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5): 11-25. |
[4] | 谢坤, 苏程, 刘长龙, 梅杰, 于海涛, 何欣, 卢祥国. Cr3+聚合物弱凝胶调驱剖面变化规律及改善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6): 160-170. |
[5] | 牛成民, 杜晓峰, 王启明, 张参, 丁熠然. 渤海海域新生界大型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及勘探方向[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3): 1-14. |
[6] | 马正武, 官大勇, 王启明, 刘尧均, 李晓辉. 辽中凹陷古近系东三段湖底扇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2): 131-140. |
[7] | 阳宏, 刘成林, 王飞龙, 汤国民, 李国雄, 曾晓祥, 吴育平. 渤中凹陷东营组古沉积环境及烃源岩发育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6): 81-92. |
[8] | 杜晓峰, 王清斌, 庞小军, 代黎明, 张参. 渤中凹陷石南陡坡带东三段源汇体系定量表征[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5): 1-10. |
[9] | 王力群,李超,李其正,马奎前,李红英,朱筱敏. 辽东湾盆地旅大10-1 油田储层沉积学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3, 25(5): 24-30. |
[10] | 胡治华,申春生,刘宗宾,杨庆红,刘玉娟,李拴豹. 渤海L 油田东营组储层特征与成岩作用分析[J]. 岩性油气藏, 2012, 24(4): 51-55. |
[11] | 胡明卿,刘少锋. 高柳地区东营组岩性地层油藏层序约束储层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10, 22(1): 104-108. |
[12] | 戴朝成,郑荣才,文华国,张小兵. 辽东湾盆地旅大地区古近系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J]. 岩性油气藏, 2008, 20(1): 39-4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