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4, Vol. 26 ›› Issue (4): 8187.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4.04.012
杨喆1,2,钟大康1,2,杜本强3,李其荣3,祝海华1,2,周煜哲1,2
摘要:
针对四川盆地蜀南地区嘉二段储层薄、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利用岩心、岩石薄片、岩石物性和测井资料,对储层岩石特征、成岩作用、储集空间类型、储层物性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优质储层基本发育在白云岩中,尤其是鲕粒白云岩和泥粉晶白云岩。 其中鲕粒白云岩的形成与鲕粒灰岩早期白云石化有关,发育粒内溶孔;泥粉晶白云岩是泥晶灰岩经历准同生白云石化作用形成的,发育多种溶孔;鲕粒白云岩和泥粉晶白云岩均发生埋藏白云石化作用和埋藏溶蚀作用。 储层总体具有低孔、低渗特征,储集性能受古隆起、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的影响,分布在古隆起东南部局限台地的白云岩以及全区浅滩颗粒岩均为该区有利储集岩。
[1] 童崇光.四川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2. [2] 胡明毅,魏国齐,李思田,等.四川盆地嘉陵江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和储层预测[J].沉积学报,2010,28(6):1145-1152. [3] 鲍志东,冯增昭,李永铁.中国南方东部三叠纪古地理演化及其构造控制[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3(4):19-21. [4] 王文之,田景春,张翔,等.川南丹凤—塘河地区嘉陵江组沉积环境分析[J].岩性油气藏,2011,23(6):50-55. [5] 魏国齐,刘德来,张林,等.四川盆地天然气分布规律与有利勘探领域[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5,16(4):437-442. [6] 马永生,蔡勋育,赵培荣,等.四川盆地大中型天然气田分布特征与勘探方向[J].石油学报,2010,31(3):347-354. [7] 徐国盛,何玉,袁海锋,等.四川盆地嘉陵江组天然气藏的形成与演化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2):171-178. [8] 朱其,李国蓉,乔占峰,等.四川盆地泸州古隆起嘉陵江组储层特征研究[J].四川地质学报,2008,28(1):30-34. [9] 陈宗清.论四川盆地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三—四段天然气勘探[J].中国石油勘探,2008,3(6):1-11. [10] 赵澄林,陈丽华,涂强,等.中国天然气储层[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11] 魏国齐,杨威,张林,等.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白云石化成因模式[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5,16(2):162-166. [12] 高梅生,郑荣才,文华国,等.川东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白云岩成因———来自岩石结构的证据[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4(3):297-304. [13] 祝海华,钟大康.四川盆地龙岗气田三叠系飞仙关组储集层特征及成因机理[J].古地理学报,2013,15(2):275-282. [14] 林雄,侯中健,田景春.四川盆地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储层成岩作用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2):8-12. [15] 郑荣才,史建南,罗爱君,等.川东北地区白云岩储层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8,28(11):16-21. [16] 曾伟,黄先平,杨雨,等.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储集层中的埋藏溶蚀作用[J].天然气工业,2006,26(11):4-8. [17] 张廷山,陈晓慧,姜照勇,等.泸州古隆起对贵州赤水地区早、中三叠世沉积环境和相带展布的控制[J].沉积学报,2008,26(4):583-592. [18] 赵雪凤,朱光有,刘钦甫,等.深部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发育的主控因素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7,18(4):514-521. [19] 黄思静,张雪花,刘丽红,等.碳酸盐成岩作用研究现状与前瞻[J].地学前缘,2009,16(5):219-231. [20] 洪海涛,杨雨,刘鑫,等.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J].石油学报,2012,33(增刊2):64-73. [21] 张学丰,刘波,蔡忠贤,等.白云岩化作用与碳酸盐岩储层物性[J].地质科技情报,2010,29(3):79-85. [22] 马永生.四川盆地普光超大型气田的形成机制[J].石油学报,2007,28(2):9-14. |
[1] | 余琪祥, 罗宇, 段铁军, 李勇, 宋在超, 韦庆亮. 准噶尔盆地环东道海子凹陷侏罗系煤层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45-55. |
[2] | 张天择, 王红军, 张良杰, 张文起, 谢明贤, 雷明, 郭强, 张雪锐. 射线域弹性阻抗反演在阿姆河右岸碳酸盐岩气藏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56-65. |
[3] | 关蕴文, 苏思羽, 蒲仁海, 王启超, 闫肃杰, 张仲培, 陈硕, 梁东歌.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旬宜地区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77-88. |
[4] | 白玉彬, 李梦瑶, 朱涛, 赵靖舟, 任海姣, 吴伟涛, 吴和源. 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页岩油“甜点”评价[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110-121. |
[5] | 肖博雅. 二连盆地阿南凹陷白垩系凝灰岩类储层特征及有利区分布[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135-148. |
[6] | 乔桐, 刘成林, 杨海波, 王义凤, 李剑, 田继先, 韩杨, 张景坤. 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侏罗系三工河组凝析气藏特征及成因机制[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169-180. |
[7] | 李道清, 陈永波, 杨东, 李啸, 苏航, 周俊峰, 仇庭聪, 石小茜. 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凸起侏罗系西山窑组煤岩气“甜点”储层智能综合预测技术[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23-35. |
[8] | 苏皓, 郭艳东, 曹立迎, 喻宸, 崔书岳, 卢婷, 张云, 李俊超. 顺北油田断控缝洞型凝析气藏衰竭式开采特征及保压开采对策[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78-188. |
[9] | 杨海波, 冯德浩, 杨小艺, 郭文建, 韩杨, 苏加佳, 杨皩, 刘成林. 准噶尔盆地东道海子凹陷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特征及热演化史模拟[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56-166. |
[10] | 魏成林, 张凤奇, 江青春, 鲁雪松, 刘刚, 卫延召, 李树博, 蒋文龙. 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东部深层二叠系超压形成机制及演化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67-177. |
[11] | 孔令峰, 徐加放, 刘丁. 三塘湖盆地侏罗系西山窑组褐煤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脱水演化规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5-24. |
[12] | 周自强, 朱正平, 潘仁芳, 董於, 金吉能. 基于波形相控反演的致密砂岩储层模拟预测方法——以黄骅坳陷沧东凹陷南部古近系孔二段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77-86. |
[13] | 徐田录, 吴承美, 张金凤, 曹爱琼, 张腾. 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天然裂缝特征与压裂模拟[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35-43. |
[14] | 何文渊, 陈可洋. 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Doshan斜坡带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1-11. |
[15] | 申有义, 王凯峰, 唐书恒, 张松航, 郗兆栋, 杨晓东. 沁水盆地榆社—武乡区块二叠系煤系页岩储层地质建模及“甜点”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98-1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