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4, Vol. 26 ›› Issue (2): 128132.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4.02.021
• 油气田开发 • 上一篇
黄春霞1,郭茂雷1,余华贵1,张新春2,张冠华2,周海成2
HUANG Chunxia1, GUO Maolei1, YU Huagui1, ZHANG Xinchun2, ZHANG Guanhua2, ZHOU Haicheng2
摘要:
利用实验分析了空气泡沫在不同渗透率、不同气液比的单管均质岩心模型中的渗流能力及其影响 因素,并研究了不同渗透率级差双管并联模型中产出液分流量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气液比越大,泡沫 渗流阻力越大;随着岩心渗透率和泡沫注入量的增加,岩心中泡沫阻力系数增大,封堵能力增强;泡沫在 非均质地层中具有很好的液流转向能力,但随着渗透率级差的增大,液流转向能力变弱。
中图分类号:
[1]庞占喜,程林松,陈月飞,等.常规稠油底水油藏氮气泡沫控制水锥技术研究[J].石油学报,2007,28(5):99-103. [2]张弦,刘永建,车洪昌,等.伴注非凝气体和化学剂提高汽驱采收率实验研究[J].岩性油气藏,2010,22(2):116-119. [3]陈辉.非均质油藏特高含水开发期空气泡沫驱实验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41(1):120-125. [4]王志伟,张毅,魏淋生.孔隙介质中泡沫形成机理研究进展[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8,22(3):8-11. [5]熊春明,唐孝芬.国内外堵水调剖技术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7,34(1):83-88. [6]王杰祥,李娜,孙红国,等.非均质油层空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试验研究[J].石油钻探技术,2008,36(2):4-8. [7]张莉,郭兰磊,任韶然.埕东油田强化泡沫驱矿场驱油效果[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0,34(1):47-50. [8]李兆敏,孙茂盛,林日亿.泡沫封堵及选择性分流实验研究[J].石油学报,2007,28(4):115-118. [9]李爱芬,陈凯,赵琳,等.泡沫体系注入方式优化及可视化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6(5):49-52. [10]庞占喜,程林松,李春兰.热力泡沫复合驱提高稠油采收率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07,29(6):71-74. [11]冯松林,居迎军,杨红斌,等.空气泡沫驱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22(10):169-171. [12]兰玉波,刘春林,赵永胜.大庆油田泡沫复合驱矿场试验评价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6,26(6):102-104. [13]周国华,宋新旺,王其伟,等.泡沫复合驱在胜利油田的应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6,33(3):369-373. [14]杨华,刘显阳,张才利,等.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低渗透岩性油藏主控因素及其分布规律[J].岩性油气藏,2007,19(3):1-6. [15]王道富,付金华,雷启鸿,等.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与展望[J].岩性油气藏,2007,19(3):126-130. [16]庞雯,郭德运,赵靖舟,等.甘谷驿油田延长组长6 油层沉积特征[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4(4):465-468. [17]钱杰,付国民,刘云焕,等.甘谷驿油田长6 油层裂缝特征及对注水开发的影响[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5,27(4):49-52. [18]王辉,王凤琴.甘谷驿油田共大滩区延长组长6 段非均质模式与油气分布[J].岩性油气藏,2008,20(2):48-53. [19]张新春,杨兴利,师晓伟.“三低”油藏空气泡沫驱低温氧化可行性研究———以甘谷驿油田唐 80 区块为例[J].岩性油气藏,2013,25(2):86-91. [20]张积耀,高瑞民,余华贵,等.低温低压油藏注空气提高采收率耗氧初探[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2,19(5):81-83. [21]萧汉敏,毕艳昌,孙灵辉,等.二元超低界面张力泡沫体系渗流特性[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1,30(4):123-126. |
[1] | 李盛谦, 曾溅辉, 刘亚洲, 李淼, 焦盼盼.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孔雀亭地区古近系平湖组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5): 49-61. |
[2] | 冯明友, 高瑞琪, 王兴志, 徐亮, 赵金, 刘小洪, 尚俊鑫. 川西南宝兴地区二叠系栖霞组一段白云岩储层充填序列及流体指示[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2): 11-20. |
[3] | 肖玲, 陈曦, 雷宁, 易涛, 郭文杰.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三叠系长7段页岩油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2): 80-93. |
[4] | 曾治平, 柳忠泉, 赵乐强, 李艳丽, 王超, 高平.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哈山地区二叠系风城组页岩油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1): 25-35. |
[5] | 文志刚, 罗雨舒, 刘江艳, 赵春雨, 李士祥, 田伟超, 樊云鹏, 高和婷. 陇东地区三叠系长7段页岩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成因机制[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6): 47-59. |
[6] | 吕正祥, 廖哲渊, 李岳峰, 宋修章, 李响, 何文军, 黄立良, 卿元华. 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碱湖云质岩储层成岩作用[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5): 26-37. |
[7] | 雷海艳, 郭佩, 孟颖, 齐婧, 刘金, 张娟, 刘淼, 郑雨. 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页岩油储层孔隙结构及分类评价[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3): 142-153. |
[8] | 魏钦廉, 王翀峘, 刘军峰, 胡榕, 刘美荣, 吕玉娟. 鄂尔多斯盆地樊家川地区三叠系长63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2): 31-44. |
[9] | 马正武, 官大勇, 王启明, 刘尧均, 李晓辉. 辽中凹陷古近系东三段湖底扇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2): 131-140. |
[10] | 徐诗雨, 林怡, 曾乙洋, 赵春妮, 何开来, 杨京, 黎洋, 祝怡. 川西北双鱼石地区下二叠统栖霞组气水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1): 63-72. |
[11] | 熊加贝, 何登发. 全球碳酸盐岩地层-岩性大油气田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1): 187-200. |
[12] | 张玉晔, 高建武, 赵靖舟, 张恒, 吴和源, 韩载华, 毛朝瑞, 杨晓.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6油层组致密砂岩成岩作用及其孔隙度定量恢复[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6): 29-38. |
[13] | 赵小萌, 郭峰, 彭晓霞, 张翠萍, 郭岭, 师宇翔. 鄂尔多斯盆地安边地区延10砂质辫状河相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6): 124-134. |
[14] | 许璟, 贺永红, 马芳侠, 杜彦军, 马浪, 葛云锦, 王瑞生, 郭睿, 段亮. 鄂尔多斯盆地定边油田主力油层有效储层厚度[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5): 107-119. |
[15] | 张文凯, 施泽进, 田亚铭, 王勇, 胡修权, 李文杰. 川东南志留系小河坝组致密砂岩孔隙类型及成因[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4): 10-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