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 当期目录

《岩性油气藏》

  •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集团西北地质研究所有限公司
  • 甘肃省石油学会
  • 周  期:双月 出版单位:科学出版社
  • 国际刊号:ISSN 1673-8926
  • 国内刊号:CN 62-1195/TE
  • 编辑出版:《岩性油气藏》编辑部
  • 创刊时间:1989年

刊出日期:2022-03-01

  • 简明目录
  • 带摘要目录
目录

2022年 34卷 2 期 封面

2022, Vol.34(2): 0–0    摘要 ( 70 )    HTML( ) PDF (4859 KB)  ( 107 )

2022年 34卷 2 期 目录

2022, Vol.34(2): 2–1    摘要 ( 36 )    HTML( ) PDF (346 KB)  ( 65 )

地质勘探

四川盆地及周缘寒武系洗象池组层序-岩相古地理演化与天然气有利勘探区带

文华国, 梁金同, 周刚, 邱玉超, 刘四兵, 李堃宇, 和源, 陈浩如

2022, Vol.34(2): 1–16    摘要 ( 340 )    HTML( ) PDF (18350 KB)  ( 251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20201

塔里木盆地顺北一区奥陶系鹰山组与一间房组沉积特征

彭军, 夏梦, 曹飞, 夏金刚, 李峰

2022, Vol.34(2): 17–30    摘要 ( 288 )    HTML( ) PDF (10582 KB)  ( 231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20202

鄂尔多斯盆地樊家川地区三叠系长63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魏钦廉, 王翀峘, 刘军峰, 胡榕, 刘美荣, 吕玉娟

2022, Vol.34(2): 31–44    摘要 ( 263 )    HTML( ) PDF (8853 KB)  ( 250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20203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古近系湖相碳酸盐岩储层特征

崔俊, 毛建英, 陈登钱, 施奇, 李雅楠, 夏晓敏

2022, Vol.34(2): 45–53    摘要 ( 248 )    HTML( ) PDF (6161 KB)  ( 134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20204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伊利石包膜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田建锋, 高永利, 张蓬勃, 喻建, 张志国

2022, Vol.34(2): 54–65    摘要 ( 234 )    HTML( ) PDF (6810 KB)  ( 181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20205

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TSR与储层改造

赵思思, 李建明, 柳金城, 李积永, 崔俊

2022, Vol.34(2): 66–74    摘要 ( 194 )    HTML( ) PDF (7601 KB)  ( 129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20206

辽河西部凹陷雷家地区古近系沙四段湖相白云岩成因

李甜, 代宗仰, 李阳, 黄蕾, 宫振超, 赵晓阳, 周晓龙, 黄澜

2022, Vol.34(2): 75–85    摘要 ( 215 )    HTML( ) PDF (11162 KB)  ( 138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20207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米脂地区奥陶系马五5亚段叠层石白云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罗振锋, 苏中堂, 廖慧鸿, 黄文明, 马慧, 佘伟

2022, Vol.34(2): 86–94    摘要 ( 302 )    HTML( ) PDF (6525 KB)  ( 192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20208

恩平凹陷南带中新统河流-波浪联控沉积体系及其意义

张晓钊, 吴静, 彭光荣, 许新明, 郑小波

2022, Vol.34(2): 95–104    摘要 ( 253 )    HTML( ) PDF (9758 KB)  ( 104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20209

渤海湾盆地埕北断阶带断裂发育特征及其控藏作用

缪欢, 王延斌, 何川, 李建红, 张伟, 张雨建, 龚训

2022, Vol.34(2): 105–115    摘要 ( 220 )    HTML( ) PDF (5285 KB)  ( 234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20210

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东侧三叠系飞仙关组鲕滩沉积特征

李阳, 王兴志, 蒲柏宇, 徐昌海, 杨西燕, 朱逸青, 黄梓桑, 康家豪

2022, Vol.34(2): 116–130    摘要 ( 354 )    HTML( ) PDF (15777 KB)  ( 123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20211

辽中凹陷古近系东三段湖底扇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

马正武, 官大勇, 王启明, 刘尧均, 李晓辉

2022, Vol.34(2): 131–140    摘要 ( 225 )    HTML( ) PDF (6935 KB)  ( 158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20212

川西南缘天宫堂构造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

张梦琳, 李郭琴, 何嘉, 衡德

2022, Vol.34(2): 141–151    摘要 ( 264 )    HTML( ) PDF (5894 KB)  ( 214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20213

川东二叠系龙潭组页岩岩相特征与沉积环境

肖威, 张兵, 姚永君, 王艳, 杨洪宇, 杨凯

2022, Vol.34(2): 152–162    摘要 ( 295 )    HTML( ) PDF (7564 KB)  ( 186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20214

目录

2022年 34卷 2 期 封面

2022, Vol.34(2): 0–0    摘要 ( 70 )    PDF (4859 KB) ( 107 )

2022年 34卷 2 期 目录

2022, Vol.34(2): 2–1    摘要 ( 36 )    PDF (346 KB) ( 65 )

地质勘探

四川盆地及周缘寒武系洗象池组层序-岩相古地理演化与天然气有利勘探区带

文华国, 梁金同, 周刚, 邱玉超, 刘四兵, 李堃宇, 和源, 陈浩如

2022, Vol.34(2): 1–16    摘要 ( 340 )    PDF (18350 KB) ( 251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20201

综合利用钻井、测井、露头剖面、岩心和地震等资料,对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寒武系洗象池组层序岩相古地理开展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洗象池组主要为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环境,自西向东依次发育混积潮坪、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斜坡—盆地相沉积。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可将洗象池组自下而上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SQ1—SQ5)。②局限台地相是四川盆地主要发育的沉积相类型,并可细分为台坪、台内滩、半局限瀉湖3个沉积亚相;台内滩亚相早期呈点状分布,后期随着滩体规模增大,表现为连片分布的特征。③洗象池组发育台内滩颗粒白云岩和台内晶粒白云岩储集体,整体物性呈“低—特低孔渗”的特征;优质储层发育同时受滩相沉积、溶蚀改造和裂缝作用的控制。洗象池组储层虽然单层厚度普遍较薄,但垂向累计厚度可达5~40m;储层平面展布连续性较差,集中分布在蜀南、川东和川东北部地区。④四川盆地洗象池组发育5个天然气有利勘探区,分别位于川中古隆起、威远古隆起、川东—川东南地区以及川东北地区,勘探面积超过2×104 km2,为四川盆地潜在的后备勘探领域。

塔里木盆地顺北一区奥陶系鹰山组与一间房组沉积特征

彭军, 夏梦, 曹飞, 夏金刚, 李峰

2022, Vol.34(2): 17–30    摘要 ( 288 )    PDF (10582 KB) ( 231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20202

近年来,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油气藏的持续发现揭示了其较大的勘探潜力。通过开展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常规测井曲线和成像测井图像分析以及元素地球化学测试,对顺北一区奥陶系鹰山组上段与一间房组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结合沉积相识别标志,系统描述了研究区沉积特征,指明了优质储层类型及有利发育区。研究结果表明:①顺北一区奥陶系鹰山组上段与一间房组Mn的质量分数大于200×10-6,Sr/Ba平均值为2.025 4~3.260 2,U/Th平均值为2.02,多大于0.75,δU平均值为1.29,多大于1,显示沉积时整体处于水体由深变浅、盐度正常、温暖潮湿的弱氧化-弱还原的海相沉积环境。②研究区奥陶系鹰山组上段与一间房组为开阔台地相沉积,发育台坪和台内滩2种亚相,可细分为灰坪、云灰坪、云坪、砂屑滩、生屑滩、颗粒滩等6个微相。③研究区整体以灰坪微相为主,纵向上一间房组砂屑滩与生屑滩微相较鹰山组上段更为发育,平面上自东向西台内滩亚相发育减弱。

鄂尔多斯盆地樊家川地区三叠系长63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魏钦廉, 王翀峘, 刘军峰, 胡榕, 刘美荣, 吕玉娟

2022, Vol.34(2): 31–44    摘要 ( 263 )    PDF (8853 KB) ( 250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20203

鄂尔多斯盆地樊家川长6储层为新的开发区域,其中长63为主力油层。为研究其致密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开展了岩石薄片鉴定、常规物性及高压压汞分析等,对储层的岩石学、物性及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建立了不同孔隙结构与成岩参数的识别函数,分析了不同孔隙结构储层储集性能主控因素。结果表明:①樊家川地区长63主要岩石类型为岩屑长石砂岩,岩性较细,黏土矿物主要发育水云母,其次是绿泥石,碳酸盐胶结物主要发育铁白云石,其次是铁方解石;②樊家川地区长63储层孔隙主要发育粒间孔和长石溶孔,物性较差,平均孔隙度为9.05%,平均渗透率为0.17 mD,以低孔-特低孔、超低渗储层为主;依据孔隙结构分类标准将樊家川长63储层孔隙结构分成3类,并区分各自的喉道类型与分布区域;③沉积微相是控制樊家川长63储层物性和含油性的关键因素,压实作用是造成储层致密化的主要成岩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是造成孔隙结构差异的重要因素,且不同孔隙结构储层其沉积和成岩作用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该研究结果对长庆油田致密油的综合评价具有指导价值。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古近系湖相碳酸盐岩储层特征

崔俊, 毛建英, 陈登钱, 施奇, 李雅楠, 夏晓敏

2022, Vol.34(2): 45–53    摘要 ( 248 )    PDF (6161 KB) ( 134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20204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E32)至上油砂山组(N22)广泛发育湖相碳酸盐岩。为研究其分布及储层发育特征,开展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分析等工作。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湖相碳酸盐岩具有岩石类型多、相变快、陆源碎屑发育、普遍白云石化等特点;主要岩石类型有块状碳酸盐岩、纹层状碳酸盐岩、藻灰岩、颗粒碳酸盐岩,其分布与沉积微相及古环境密切相关。②研究区块状碳酸盐岩储集空间以晶间孔为主,局部发育裂缝,纹层状碳酸盐岩顺层微裂缝发育,藻灰岩储集空间以藻格架孔为主,非均质性强,颗粒碳酸盐岩受胶结作用影响显著。③块状碳酸盐岩平均孔隙度为10.6%,平均基质渗透率为0.03 mD,排驱压力为10.0 MPa,平均孔喉半径为0.038 μm;纹层状碳酸盐岩平均孔隙度为7.4%,平均渗透率为0.76 mD,排驱压力为11.5 MPa,平均孔喉半径为0.071 μm;藻灰岩平均孔隙度为10.1%,平均渗透率为9.09 mD,排驱压力为3.2 MPa,平均孔喉半径为0.117 μm;颗粒碳酸盐岩平均孔隙度为7.1%,平均渗透率为0.01 mD,排驱压力为15.0 MPa,平均孔喉半径为0.026 μm。④尕斯地区古近系优质储层以藻灰岩为主,英西—干柴沟地区的碳酸盐岩发育裂缝系统,为高产“甜点”区;茫崖凹陷为勘探潜力区。该成果对柴达木盆地古近系湖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具有借鉴作用。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伊利石包膜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田建锋, 高永利, 张蓬勃, 喻建, 张志国

2022, Vol.34(2): 54–65    摘要 ( 234 )    PDF (6810 KB) ( 181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20205

通过系统分析延长组伊利石包膜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开展了薄片分析、扫描电镜观测及能谱分析,对伊利石包膜的产状、成分、分布及其与绿泥石包膜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伊利石包膜与自生蒙脱石包膜具有相似的特征,是自生蒙脱石包膜伊利石化的产物;②研究区自生蒙脱石和绿泥石包膜均是火山物质溶蚀的产物,其相对含量受火山物质的组份控制,且二者均以颗粒表面为基底同时垂直生长;蒙脱石包膜发生伊利石化时,常伴随着钾长石的溶蚀;③弯曲片状伊利石晶体直径和晶间孔均远大于竹叶状绿泥石,但厚度薄,导致显微镜下黏土包膜内层为绿泥石、外层为伊利石,而扫描电镜下仅易见伊利石;伊利石包膜虽然降低了储层渗透率,但有利于砂岩孔隙的保存和亲水性的保留,对油气的开采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成果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优质储层预测及开发均具有借鉴意义。

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TSR与储层改造

赵思思, 李建明, 柳金城, 李积永, 崔俊

2022, Vol.34(2): 66–74    摘要 ( 194 )    PDF (7601 KB) ( 129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20206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作为溶蚀作用的一种重要机制在储层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测井等资料的分析,研究了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TSR特征及其对储层的改造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TSR反应物主要为烃类与硫酸盐岩,生成物为高含量的H2S,CO2及蚀变烃类、方解石、单质硫、黄铁矿、含硫有机物等,反应起始温度为100~140℃,对应英西地区地层深度为3 113~4 536 m。②英西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TSR造成了碳酸盐岩孔缝充填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晶粒状和块状黄铁矿、单质硫及沥青等蚀变矿物,含硫矿物的δ34S值偏大;天然气烃组分具有甲烷含量高、重烃含量低的特征,干燥系数偏大,碳同位素δ13C1值和δ13C2值较大,并且常见H 2S及相对较高含量的CO2等TSR生成物,地层水盐度降低。③TSR相关流体对碳酸盐岩储层进行了改造,埋藏溶蚀作用发育,形成了不同规模的孔洞系统,平均增孔率可达3.5%,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储层物性。

辽河西部凹陷雷家地区古近系沙四段湖相白云岩成因

李甜, 代宗仰, 李阳, 黄蕾, 宫振超, 赵晓阳, 周晓龙, 黄澜

2022, Vol.34(2): 75–85    摘要 ( 215 )    PDF (11162 KB) ( 138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20207

通过岩石学特征、主微量元素、碳氧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明确了辽河西部凹陷雷家地区古近系沙四段湖相白云岩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白云岩沉积时,湖盆水体较咸,且处于强还原环境,以泥晶级白云岩为主,有均匀分散型、纹层状富集型2种产状。②研究区白云岩的δ18O值平均为-4.4‰,δ13C值平均为8.7‰,整体上具有“碳同位素偏正、氧同位素偏负”的特征,反映沉积水体整体上咸化的特征;阴极发光测试结果为不发光或发昏暗光、发暗红色、橘黄色光;稀土元素具有轻稀土相对富集、弱Eu正异常的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含方沸石白云岩与下伏房身泡组碱玄岩和同层位玄武岩具有一定的亲缘性。③研究区白云岩具有准同生白云岩化和热水沉积白云岩化2种成因类型:准同生白云岩化以泥晶结构为主,晶粒细小,有序度低,富钙贫镁,为高盐度湖水交代而成;深部热液流体携带大量阳离子喷涌出地表并与湖水混合,从而形成热水沉积岩。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米脂地区奥陶系马五5亚段叠层石白云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罗振锋, 苏中堂, 廖慧鸿, 黄文明, 马慧, 佘伟

2022, Vol.34(2): 86–94    摘要 ( 302 )    PDF (6525 KB) ( 192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20208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米脂地区马五5亚段底部发育一套叠层石白云岩,是研究微生物岩及微生物白云岩化作用的良好素材。通过岩石学、矿物学、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碳氧锶同位素及地球化学等分析,对米脂地区奥陶系马五5亚段叠层石白云岩进行了研究,确定了马五5亚段沉积环境,并探讨了该套叠层石白云岩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叠层石按形态特征可划分为柱状与枝状,白云石晶体呈微—粉晶,阴极发光为暗红色,扫描电镜下见白云石呈粒状产出。②叠层石白云岩的δ13C值(-4.15‰~-0.80‰)位于同期海水值范围内,δ18O值(-13.19‰~-6.62‰)与同期海水值相比明显偏负;87Sr/86Sr值(0.708 9~0.709 8)较同期海水偏高;Fe,Mn,Na含量均相对较高,Sr含量相对较低,显示其白云石化流体主要为海源性流体,混有大气淡水,为潮间—潮下带的浅埋藏渗透回流作用的产物。③海侵初期海水盐度转换的潮间带为叠层石白云岩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域。

恩平凹陷南带中新统河流-波浪联控沉积体系及其意义

张晓钊, 吴静, 彭光荣, 许新明, 郑小波

2022, Vol.34(2): 95–104    摘要 ( 253 )    PDF (9758 KB) ( 104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20209

恩平凹陷南带是油气有利富集区,具有发育岩性圈闭的沉积背景,但由于该区岩性油藏勘探起步较晚,对其形成的岩性圈闭条件的研究不够深入,制约了岩性圈闭勘探进展。为了落实恩平凹陷南带岩性圈闭的发育条件及勘探潜力,在高精度层序格架和沉积充填序列的基础上,应用测井、岩心和地震资料,对该区河流-波浪联控体系沉积特征、沉积相展布及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进而解剖河流-波浪联控体系下砂体的识别标志、分布规律及岩性圈闭发育特征。结果表明:恩平凹陷南带中新统发育河流-波浪联控的三角洲沉积体系,EP1,EP2和EP3油区为岩性圈闭发育有利区,韩江组五、六段和珠江组一段为岩性圈闭发育的有利层段,波浪改造砂岩为岩性圈闭的主要储集体。该研究成果对恩平凹陷南带岩性勘探具有指导作用。

渤海湾盆地埕北断阶带断裂发育特征及其控藏作用

缪欢, 王延斌, 何川, 李建红, 张伟, 张雨建, 龚训

2022, Vol.34(2): 105–115    摘要 ( 220 )    PDF (5285 KB) ( 234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20210

为研究渤海湾盆地埕北断阶带主干断层的发育特征及其与上古生界烃源岩二次生烃成藏的关系,开展了地震资料解释、钻井资料分析和各时代底面构造特征研究,精细刻画了区内张北、张东、赵北和羊二庄4条主干断层几何形态、活动性和封堵性特征。结果表明:①研究区主干断层断面呈铲式或坡坪式,与两侧的次级断裂在剖面呈“Y”字型、花状等构造样式,在平面上呈羽状、雁列状;各主干断层在Es期内的活动性最强,Ng期最弱;张东断层和赵北断层在Ed期的封堵性较差,Ng期封堵性好;张北断层在Ed期的封堵性好,Ng期的封堵性较差;羊二庄断层在Ed期和Nm期的封堵性均为较好;②歧口主凹上古生界烃源岩在Es3期内达到生烃高峰期,现今为过成熟阶段;埕北断阶带上古生界烃源岩在新近系达到生烃高峰,且现今仍处于生烃高峰期;③Ed期至现今,埕北断阶带内各成藏要素比配极好,为上古生界油气藏形成的关键时期,上古生界原生油气藏主要为自生自储的背斜油气藏、断块-断鼻油气藏和新生古储的古潜山油气藏,其中背斜油气藏和断块—断鼻油气藏在全区均有分布,而古潜山油气藏分布于张东潜山。该研究成果可为埕北断阶带上古生界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东侧三叠系飞仙关组鲕滩沉积特征

李阳, 王兴志, 蒲柏宇, 徐昌海, 杨西燕, 朱逸青, 黄梓桑, 康家豪

2022, Vol.34(2): 116–130    摘要 ( 354 )    PDF (15777 KB) ( 123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20211

为了厘清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东侧三叠系飞仙关组层序地层格架下鲕滩的时空分布特征,明确海平面变化对鲕滩迁移的控制机理,开展了岩性特征分析、沉积构造标志识别、层序界面层序地层格架划分等。结果表明:①开江—梁平海槽东侧飞仙关组在持续海退背景下发育2个三级层序(SQ1和SQ2),可进一步细分出5个四级层序(Ⅰ—Ⅴ)。②研究区飞仙关组鲕滩主要分布于Ⅰ—Ⅳ层序,Ⅱ层序内的鲕滩最为发育,单体厚度大、连续性好,而Ⅲ,Ⅰ和Ⅳ层序内的滩体发育程度依次减弱,最差呈不连续的零星状分布。③鲕滩在垂向加积的同时也具有明显的侧向迁移特征,整体由台地内部向斜坡方向迁移,其中Ⅰ层序至Ⅱ层序鲕滩侧向迁移特征最明显。④局部地貌高地发生的高频旋回与碳酸盐岩生产速率协同变化,导致研究区飞仙关组鲕滩呈现垂向加积和多期次叠置现象,而海平面下降到基准面以下时,适合滩体生长的水动力条件由局部高地向局部洼地变迁,使得鲕滩由垂向生长演化为侧向进积。⑤平面上,研究区飞仙关组鲕滩主要沿北西—南东(即台地边缘一带)方向展布,以铁山坡、普光地区最为发育,其次为渡口河、七里北以及罗家寨等地。该研究成果可为开江—梁平海槽地区飞仙关组优质滩相储层勘探提供依据。

辽中凹陷古近系东三段湖底扇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

马正武, 官大勇, 王启明, 刘尧均, 李晓辉

2022, Vol.34(2): 131–140    摘要 ( 225 )    PDF (6935 KB) ( 158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20212

辽中凹陷古近系东三段发育湖底扇沉积,为明确研究区湖底扇的沉积特征、发育控制因素及沉积展布特征,结合区域构造发育特征及古地貌分析,综合分析岩心、岩石学、测井响应、地震响应等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东三段主要发育湖底扇沉积体系,湖底扇可划分为内扇、中扇和外扇等3个沉积亚相及主水道、辫状水道等若干微相。湖底扇沉积特征受控于物源供给、古地貌及坡折带的分布,其中远源的三角洲是湖底扇的发育先决条件;古地貌提供了可容纳空间,控制了湖底扇的发育位置及规模;坡折带控制沉积物的沉积速率及湖底扇的调节与再分配。东三段沉积早期仅在B,C构造区发育3期湖底扇沉积;中期辫状河三角洲体系发育,大规模发育湖底扇沉积;晚期仅在中部和B构造区发育湖底扇沉积。综上可知,B构造区湖底扇展布面积大,砂体厚度大,储层物性好,垂向叠合性好,紧邻生烃中心,油气运聚条件优越,是有利的勘探目标。

川西南缘天宫堂构造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

张梦琳, 李郭琴, 何嘉, 衡德

2022, Vol.34(2): 141–151    摘要 ( 264 )    PDF (5894 KB) ( 214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20213

综合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及岩心分析化验资料,分析了四川盆地西南缘天宫堂构造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的构造、沉积、储层及可改造性等基本地质特征,探讨了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天宫堂构造优质页岩集中分布在五峰组—龙马溪组龙一1亚段,Ⅰ类储层主要发育于龙一11—龙一13小层,厚度为0.8~17.0 m,具典型的高TOC含量、含气性好、高脆性矿物的特征。②天宫堂构造经历了晚白垩世前快速沉降、深埋藏和大量排烃阶段,形成早期富集型超压页岩气藏;晚白垩世后经2期抬升改造,早期富集型超压页岩气藏逐步向高压—常压页岩气藏调整。③研究区保存条件受地层倾角与宫1号断层的影响,造成不同构造部位页岩气差异富集。④研究区为“早期深埋藏促富集,后期隆升调富集、保存条件控富集”的背斜构造型成藏模式,构造南西翼是下步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潜在有利区。

川东二叠系龙潭组页岩岩相特征与沉积环境

肖威, 张兵, 姚永君, 王艳, 杨洪宇, 杨凯

2022, Vol.34(2): 152–162    摘要 ( 295 )    PDF (7564 KB) ( 186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20214

川东地区二叠系龙潭组属于过渡相—海相地层,页岩气勘探前景广阔。根据研究区页岩的矿物学、岩石学特征划分了岩相类型,利用地球化学数据重建了古沉积环境,并探讨了其有机质富集的控制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岩相、有机质富集与沉积环境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川东龙潭组页岩主要发育硅质页岩、黏土质硅质混合页岩、黏土质钙质混合页岩和钙质硅质混合页岩等4种岩相,垂向上岩相分布可划分为早期相对富黏土阶段和晚期硅质含量相对较高阶段。②沉积环境分析表明,龙潭组沉积早期海平面低,主要处于氧化—次氧化环境,其U/Th平均为0.42,EFMo平均为6.66,V(/V+Ni)平均为0.77,古生产力较低,陆源输入大,硅质来源为陆源搬运;晚期海平面持续上升,主要处于还原环境,其U/Th平均为5.96,EFMo平均为148.01,V(/V+Ni)平均为0.79,古生产力高,陆源输入低,有大量生物成因硅富集。③龙潭组沉积时期有机质的富集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沉积早期受陆源输入强度和古生产力共同控制,大量陆源高等植物碎屑等被带入,造成其有机碳含量较高;沉积晚期仅受古生产力控制,陆源碎屑供给相对前期减弱,有机质多来源于海洋藻类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