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 当期目录

《岩性油气藏》

  •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集团西北地质研究所有限公司
  • 甘肃省石油学会
  • 周  期:双月 出版单位:科学出版社
  • 国际刊号:ISSN 1673-8926
  • 国内刊号:CN 62-1195/TE
  • 编辑出版:《岩性油气藏》编辑部
  • 创刊时间:1989年

刊出日期:2022-05-01

  • 简明目录
  • 带摘要目录
目录

2022年 34卷 3 期 封面

2022, Vol.34(3): 0–0    摘要 ( 46 )    HTML( ) PDF (4765 KB)  ( 202 )

2022年 34卷 3 期 目录

2022, Vol.34(3): 2–1    摘要 ( 52 )    HTML( ) PDF (357 KB)  ( 88 )

地质勘探

渤海海域新生界大型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及勘探方向

牛成民, 杜晓峰, 王启明, 张参, 丁熠然

2022, Vol.34(3): 1–14    摘要 ( 261 )    HTML( ) PDF (11666 KB)  ( 196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20301

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甜点”成因与分布预测

柳忠泉, 曾治平, 田继军, 李艳丽, 李万安, 张文文, 张治恒

2022, Vol.34(3): 15–28    摘要 ( 217 )    HTML( ) PDF (12754 KB)  ( 155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20302

渤海深层变质岩潜山油藏裂缝主控因素及预测

郑华, 康凯, 刘卫林, 龚敏, 陈善斌

2022, Vol.34(3): 29–38    摘要 ( 179 )    HTML( ) PDF (5528 KB)  ( 161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20303

川中地区寒武系洗象池组白云岩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李璐萍, 梁金同, 刘四兵, 郭艳波, 李堃宇, 和源, 金九翔

2022, Vol.34(3): 39–48    摘要 ( 207 )    HTML( ) PDF (12723 KB)  ( 111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20304

库车坳陷克深井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孔缝充填特征及流体来源

汪林波, 韩登林, 王晨晨, 袁瑞, 林伟, 张娟

2022, Vol.34(3): 49–59    摘要 ( 181 )    HTML( ) PDF (8282 KB)  ( 96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20305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古近系地层超压成因及测井响应特征

何玉, 周星, 李少轩, 丁洪波

2022, Vol.34(3): 60–69    摘要 ( 235 )    HTML( ) PDF (4660 KB)  ( 155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20306

黄骅坳陷南堡凹陷古近系沙一段页岩油储层特征及油气意义

程丹华, 焦霞蓉, 王建伟, 庄东志, 王政军, 江山

2022, Vol.34(3): 70–81    摘要 ( 211 )    HTML( ) PDF (12136 KB)  ( 105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20307

黄骅坳陷埕海斜坡古近系油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

郭美洁, 时保宏, 董雄英, 李昊东, 何川

2022, Vol.34(3): 82–92    摘要 ( 153 )    HTML( ) PDF (7530 KB)  ( 115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20308

辽东湾坳陷东北部新近系馆陶组辫曲过渡型河流沉积特征

李晓辉, 杜晓峰, 官大勇, 王志萍, 王启明

2022, Vol.34(3): 93–103    摘要 ( 158 )    HTML( ) PDF (9843 KB)  ( 148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20309

塔里木盆地迪那2气田古近系离散裂缝表征与建模

陈袁, 廖发明, 吕波, 贾伟, 宋秋强, 吴燕, 亢鞠, 鲜让之

2022, Vol.34(3): 104–116    摘要 ( 202 )    HTML( ) PDF (7423 KB)  ( 105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20310

四川盆地泸州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沉积微相划分及测井识别

邱晨, 闫建平, 钟光海, 李志鹏, 范存辉, 张悦, 胡钦红, 黄毅

2022, Vol.34(3): 117–130    摘要 ( 288 )    HTML( ) PDF (9596 KB)  ( 143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20311

A/S对断陷湖盆三角洲时空演化的控制及数值模拟——以珠江口盆地陆丰22洼古近系文昌组为例

张威, 李磊, 邱欣卫, 龚广传, 程琳燕, 高毅凡, 杨志鹏, 杨蕾

2022, Vol.34(3): 131–141    摘要 ( 196 )    HTML( ) PDF (8890 KB)  ( 91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20312

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页岩油储层孔隙结构及分类评价

雷海艳, 郭佩, 孟颖, 齐婧, 刘金, 张娟, 刘淼, 郑雨

2022, Vol.34(3): 142–153    摘要 ( 196 )    HTML( ) PDF (11964 KB)  ( 124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20313

四川盆地东北部三叠系飞三段沉积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张本健, 徐唱, 徐亮, 周刚, 丁熊

2022, Vol.34(3): 154–163    摘要 ( 224 )    HTML( ) PDF (8669 KB)  ( 118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20314

石油工程与油气田开发

基于PEBI网格的考虑诱导裂缝的聚合物驱压力动态研究

钟会影, 沈文霞, 藏秋缘, 许严芮

2022, Vol.34(3): 164–170    摘要 ( 158 )    HTML( ) PDF (2430 KB)  ( 107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20315

目录

2022年 34卷 3 期 封面

2022, Vol.34(3): 0–0    摘要 ( 46 )    PDF (4765 KB) ( 202 )

2022年 34卷 3 期 目录

2022, Vol.34(3): 2–1    摘要 ( 52 )    PDF (357 KB) ( 88 )

地质勘探

渤海海域新生界大型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及勘探方向

牛成民, 杜晓峰, 王启明, 张参, 丁熠然

2022, Vol.34(3): 1–14    摘要 ( 261 )    PDF (11666 KB) ( 196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20301

通过对渤海海域新生界盆地的构造特征、层序格架下的沉积充填演化和主力烃源岩特征的研究,剖析了该区域规模型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和有利发育区,并明确了下一步的重点勘探领域及攻关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渤海海域大型油气藏的重点勘探层系为古近系沙河街组、东营组和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明下段)。明下段处于湖盆萎缩期,形成了河道、极浅水三角洲和河湖交互体系等3类大型岩性油气藏;东营组形成于坳陷期,受盆外水系供给影响形成滑塌浊积扇和坡移扇2类大型湖底扇岩性油气藏;沙河街组形成于断陷期,受盆内局部物源影响,形成了近源扇三角洲侧向尖灭型、走向斜坡地层超覆型、上倾尖灭型等3类大型岩性油气藏。其中明下段河湖交互体系与沙河街组近源扇体是最有利的领域。②黄河口凹陷西段以及部分环渤中凹陷斜坡区的明下段勘探潜力极大,是渤海储量增长最现实的勘探领域;石臼坨凸起西段陡坡带、渤南低凸起陡坡带以及埕北低凸起陡坡带等区域的沙河街组近源扇体为下步勘探的重点突破方向;环渤中凹陷以及辽中凹陷中部和北部东营组湖底扇勘探前景良好;莱州湾凹陷北部等沙三段大型前积三角洲和环渤中凹陷沙一二段滩坝为后续潜在的有利勘探领域。

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甜点”成因与分布预测

柳忠泉, 曾治平, 田继军, 李艳丽, 李万安, 张文文, 张治恒

2022, Vol.34(3): 15–28    摘要 ( 217 )    PDF (12754 KB) ( 155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20302

通过岩石类型、矿物组分、物性特征、沉积环境及成岩作用等资料,对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甜点”成因与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上“甜点”主要为砂质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及白云质粉砂岩,下“甜点”主要为泥质白云岩、白云质粉砂岩、粉砂岩及白云质泥岩;上“甜点”平均孔隙度为9.4%,平均渗透率为0.0637mD,下“甜点”平均孔隙度为9.3%,平均渗透率为0.0231mD,均属于中低孔、特低渗储层。②研究区“甜点”储层主要孔隙类型为粒内溶孔和粒间溶孔,上、下“甜点”的差异受沉积环境变化和成岩作用影响,近岸滩和远岸滩物性较好,其次为远岸坝和云坪,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降低储集能力的两大因素,溶蚀作用可一定程度上改善其物性。③研究区上“甜点”具有“高自然伽马-高电阻率”特征,测井曲线呈尖峰状;下“甜点”具有“中自然伽马-高电阻率”特征;核磁孔隙度大于5.5%可作为识别“甜点”的敏感参数,地震反演剖面上“甜点”具有中高阻抗特征。④下“甜点”段相较于上“甜点”段在凹陷内分布更广,储层物性更优。

渤海深层变质岩潜山油藏裂缝主控因素及预测

郑华, 康凯, 刘卫林, 龚敏, 陈善斌

2022, Vol.34(3): 29–38    摘要 ( 179 )    PDF (5528 KB) ( 161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20303

渤中13-2大型潜山地区是渤海海域发现的首个亿吨级深层变质岩潜山油藏。通过已钻井的岩心、薄片、测试、测井等资料,从构造演化、成岩作用、古地貌特征等方面,阐述了研究区潜山储集空间类型、裂缝发育主控因素及分布规律,为研究区的高效开发奠定基础。研究结果表明:①多期次构造运动是导致裂缝形成的主控因素,风化淋滤和裂缝充填是造成储层纵向差异的主要原因。②利用结构张量场与绕射波耦合属性可以有效指导研究区储层平面预测,根据最大似然属性体能够较好地预测潜山裂缝走向。③平面上靠近大断层附近裂缝发育较好,纵向上风化带裂缝好于内幕带裂缝,渤中13-2地区主力层段风化带储层可划分为4类,Ⅰ类储层最好,主要位于构造高部位;Ⅱ类储层次之,主要位于构造腰部; Ⅲ类储层较差,主要位于距离断层较近区域的构造翼部; Ⅳ类储层最差,主要位于距离大断层较远处。

川中地区寒武系洗象池组白云岩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李璐萍, 梁金同, 刘四兵, 郭艳波, 李堃宇, 和源, 金九翔

2022, Vol.34(3): 39–48    摘要 ( 207 )    PDF (12723 KB) ( 111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20304

四川盆地中部寒武系洗象池组是盆地内油气勘探重要的接替领域。通过对川中地区及邻区典型钻井岩心和薄片进行详细观察,结合物性分析,系统研究了该区洗象池组白云岩的储层特征与成岩演化,进一步探讨了储层孔隙演化模式与成岩作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川中地区寒武系洗象池组有利储集岩性主要为(残余)颗粒白云岩,其次为粗粉—细晶白云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孔洞,包括粒间溶孔、晶间溶孔以及溶洞等类型,主要发育裂缝-孔隙型储层。②洗象池组碳酸盐岩成岩演化经历了海水、大气淡水和埋藏等成岩作用,包括同生—准同生阶段、早成岩阶段、表生成岩阶段和晚成岩阶段。③成岩作用控制了洗象池组储层的孔隙演化,其中白云化作用和溶蚀作用是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尤其表生溶蚀(岩溶)和埋藏溶蚀作用促进了孔隙的发育,而多期胶结充填作用充填了部分储集空间。

库车坳陷克深井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孔缝充填特征及流体来源

汪林波, 韩登林, 王晨晨, 袁瑞, 林伟, 张娟

2022, Vol.34(3): 49–59    摘要 ( 181 )    PDF (8282 KB) ( 96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20305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为典型的超深层裂缝-孔隙型砂岩储层。通过岩石薄片观察和阴极发光分析对裂缝内充填的碳酸盐脉体和孔隙内赋存的碳酸盐胶结物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微区原位元素测试等技术手段,对比分析了库车坳陷克深井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孔缝碳酸盐流体性质、期次和来源等。研究结果表明:①库车坳陷克深井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孔隙中赋存2期方解石胶结物和2期白云石胶结物;裂缝中充填2期方解石脉体和1期白云石脉体。②研究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孔隙中赋存的第Ⅱ期方解石胶结物与裂缝中充填的第Ⅰ期方解石脉体阴极发光均呈橙黄色,且具有相似的稀土配分模式(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δCe弱负异常,δEu明显正异常),显示孔隙和裂缝中存在着同期同源流体,且该期流体的胶结倾向于发生在裂缝内,对裂缝周边孔隙的保存具有建设作用。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古近系地层超压成因及测井响应特征

何玉, 周星, 李少轩, 丁洪波

2022, Vol.34(3): 60–69    摘要 ( 235 )    PDF (4660 KB) ( 155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20306

通过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古近系的测压、测井数据建立全井段地层压力曲线,划分其垂向超压带,并根据垂直有效应力-速度交会图、烃源岩发育层段及镜质体反射率分析了超压成因和类型,完善了超压成因的识别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渤中凹陷古近系东二下段至沙三段均发育异常超压,超压成因主要为欠压实、有机质生烃、流体传导,随着地层年代变老,超压成因由欠压实向有机质生烃、流体传导等非欠压实成因变化。②欠压实超压多发生在厚泥岩段,声波速度变化小,岩石密度较小,垂直有效应力稳定;有机质生烃超压层段的声波速度低于正常压实地层的速度,但随深度增加略有增大,垂直有效应力较小;流体传导超压一般发生于不具备自源型超压生成条件的流体封存箱,声波速度及岩石密度均为正常压实趋势,实测压力纵向上随深度线性增加,表现为同一压力系统。

黄骅坳陷南堡凹陷古近系沙一段页岩油储层特征及油气意义

程丹华, 焦霞蓉, 王建伟, 庄东志, 王政军, 江山

2022, Vol.34(3): 70–81    摘要 ( 211 )    PDF (12136 KB) ( 105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20307

南堡凹陷古近系沙一段页岩油藏为黄骅坳陷南堡凹陷未来勘探的重点领域。利用岩心及薄片观察、扫描电镜、核磁共振、X射线衍射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南堡凹陷沙一段页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及孔隙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页岩发育灰暗相间水平纹层长英质页岩、深灰色块状混合质页岩、灰色粒序纹层混合质页岩、黑灰色水平纹层混合质页岩等4种岩相,页岩油主要储集在深灰色块状混合质页岩、灰色粒序纹层混合质页岩、黑灰色水平纹层混合质页岩中。②黑灰色水平纹层混合质页岩的裂缝最为发育,孔隙度最大;灰色粒序纹层混合质页岩比深灰色块状混合质页岩孔隙度大,但深灰色块状混合质页岩比灰色粒序纹层混合质页岩裂缝发育;储集空间包括裂缝、残余粒间孔、矿物晶间孔及溶蚀孔,孔喉特征主要为大孔微细喉,孔隙半径为125.369~156.048 μm,平均为133.209 μm,喉道半径为0.377~0.860 μm,平均为0.622 μm。③南堡凹陷沙一段混合质页岩厚度大、含油性好、裂缝发育、储集性能好,具有良好的页岩油形成条件,具有较大的页岩油勘探潜力。

黄骅坳陷埕海斜坡古近系油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

郭美洁, 时保宏, 董雄英, 李昊东, 何川

2022, Vol.34(3): 82–92    摘要 ( 153 )    PDF (7530 KB) ( 115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20308

通过原油特征、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储层物性等资料,对黄骅坳陷埕海斜坡古近系油气富集规律和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①埕海斜坡古近系发育沙一段和沙三段2套主力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和Ⅱ2型为主,油源条件充足;孔隙类型以粒间溶蚀孔、粒内溶蚀孔、铸模孔为主;纵向上发育3个优质孔隙带,压差排烃为油气运移提供动力,断层与储层的不同组合形式形成多样的断层-岩性圈闭。②斜坡高部位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是砂体和不整合面侧向输导体系;斜坡中部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是断层;斜坡低部位距油源近,供烃量充足,储层成为其成藏的关键因素。③斜坡低部位是油藏富集程度的主控因素,斜坡高部位的储层条件最好,但供烃量不足;斜坡中部的断层较多,断裂活动可为油气聚集提供良好的运移和保存条件;斜坡低部位供烃量充足,但储层条件较差,故斜坡中部是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区块。

辽东湾坳陷东北部新近系馆陶组辫曲过渡型河流沉积特征

李晓辉, 杜晓峰, 官大勇, 王志萍, 王启明

2022, Vol.34(3): 93–103    摘要 ( 158 )    PDF (9843 KB) ( 148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20309

辫曲过渡型河流是发育于辫状河向曲流河演化过程中的一种河流类型。综合现代沉积类比、构造演化分析、岩心分析与地震正演,对渤海湾盆地辽东湾坳陷东北部新近系馆陶组沉积体系类型及沉积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在层序分析的基础上,对馆陶组辫状河、曲流河与辫曲过渡型河流等3种沉积类型的宏观和微观沉积特征、成藏条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辽东湾坳陷东北部馆陶组沉积时期,沉积体系由辫状河向曲流河逐渐过渡,其中在馆中段沉积期发育辫曲过渡型河流沉积。②辫曲过渡型河流具有水动力较强、垂向加积与侧向加积相复合、储层发育程度与成熟度适中、砂泥岩低频互层、测井曲线呈箱形与钟形相叠加的沉积特征。③相对于辫状河与曲流河储层,辫曲过渡型河流储层横向连通性好,垂向上间隔发育规模性泥岩夹层,具备更好的储盖组合条件,更有利于油气规模性聚集成藏。

塔里木盆地迪那2气田古近系离散裂缝表征与建模

陈袁, 廖发明, 吕波, 贾伟, 宋秋强, 吴燕, 亢鞠, 鲜让之

2022, Vol.34(3): 104–116    摘要 ( 202 )    PDF (7423 KB) ( 105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20310

通过岩心分析、成像测井、地球物理、储层地质、油藏动态等资料,对塔里木盆地迪那2气田古近系裂缝进行了研究。利用构造光滑、三维边界探测和边界加强等联合技术识别不同尺度的裂缝分布,采用分级次的裂缝建模技术建立裂缝分布的三维地质模型。研究结果表明:①迪那地区古近系裂缝走向以近东西向的高角度斜交缝和垂直缝为主,宏观裂缝真开度普遍小于0.460mm,线密度均值为0.730条/m,充填程度较高;微观裂缝真开度小于0.037mm,面密度均值为0.031条/m2,充填程度低,裂缝多为与构造变形及断裂作用相关的剪裂缝。②三维最小曲率地震属性对断层和裂缝响应敏感。联合边界探测处理及三维边界增强等技术识别的蚂蚁体在断层和裂缝的识别度方面明显提高。沉积储层及生产动态特征可用于预测井间小尺度裂缝的分布。③储层模拟采用相控条件下的序贯高斯随机模拟,模拟前后孔隙度和渗透率数据基本保持一致,计算模型地质储量较真实储量误差小,地质模型整体上能客观反映气藏地质特征。④将研究区的4组裂缝的不同属性体做权重分析,利用不同权重系数对属性体进行融合建立裂缝密度属性场,最后通过优选裂缝建模方法,对不同裂缝组设置相应的模型参数,完成离散裂缝三维地质建模,通过动态验证地层系数总体误差小于5%。

四川盆地泸州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沉积微相划分及测井识别

邱晨, 闫建平, 钟光海, 李志鹏, 范存辉, 张悦, 胡钦红, 黄毅

2022, Vol.34(3): 117–130    摘要 ( 288 )    PDF (9596 KB) ( 143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20311

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物性测试、薄片鉴定、地球化学分析以及测井资料,对川南泸州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深层页岩地层开展了沉积微相细分,明确了其测井响应特征及识别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泸州地区页岩沉积微相可细分为5个大类、8个小类,其中强还原富有机质富硅深水陆棚相物性好、含气量高、TOC含量高、脆性矿物含量高,是最优微相细分类型,主要分布于龙一段一亚段一小层; ②利用无铀伽马、自然伽马、钍含量、声波时差、中子、横波时差及钍铀比等7条敏感曲线,通过K-means的贝叶斯判别法划分的页岩地层微相细分类型,与取心结果的吻合率高于90.0%。

A/S对断陷湖盆三角洲时空演化的控制及数值模拟——以珠江口盆地陆丰22洼古近系文昌组为例

张威, 李磊, 邱欣卫, 龚广传, 程琳燕, 高毅凡, 杨志鹏, 杨蕾

2022, Vol.34(3): 131–141    摘要 ( 196 )    PDF (8890 KB) ( 91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20312

湖盆可容空间与沉积物供给的比值(A/S)与三角洲沉积地层的层序结构及其在剖面上的叠置样式存在重要关联。通过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钻测井资料,基于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理论与沉积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了珠江口盆地陆丰22洼古近系文昌组的等时地层格架,并结合沉积数值模拟技术探索了A/S对断陷湖盆三角洲时空演化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陆丰22洼文昌组可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自下而上分别为SQ1,SQ2,SQ3,SQ4和SQ5+6,发育了杂乱前积型、下超前积型、斜交前积型、叠瓦前积型等4类三角洲沉积体系;②文昌组SQ3和SQ4层序沉积体系具有明显差异。SQ3层序沉积期,A/S大于1,湖盆三角洲多为近源沉积,洼陷内部发育大面积半深湖—深湖沉积;SQ4层序沉积期,A/S小于等于1,三角洲发育规模扩大,向湖盆中心推进,洼陷内部广泛发育滨浅湖沉积;③选择研究区文昌组SQ3和SQ4层序开展三角洲沉积体系数值模拟,在软件中设置可容空间、沉积物供应和搬运方式等3个主要参数,模拟结果与实际地质认识较一致,进一步明确了研究区砂体的空间分布。

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页岩油储层孔隙结构及分类评价

雷海艳, 郭佩, 孟颖, 齐婧, 刘金, 张娟, 刘淼, 郑雨

2022, Vol.34(3): 142–153    摘要 ( 196 )    PDF (11964 KB) ( 124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20313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下二叠统风城组为盆地西北缘的主力烃源岩,具有较大的页岩油勘探前景。利用场发射电子扫描显微镜以及高压压汞等测试手段,对研究区玛页1井风城组页岩油储层的孔隙结构进行了精细研究和分类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油储层以薄层状或块状云质、粉砂质、钙质或硅质泥岩为主,且泥岩中常发育大量白云石、方解石、及硅质条带、团块或斑块。②研究区风城组页岩油储层孔隙类型主要有粒间孔、基质溶孔、粒内溶孔、晶间孔、晶内溶孔以及微裂缝等,以基质溶孔和晶间孔最为发育。储层物性差,孔隙度为0.4%~17.7%,大多小于3.0%;渗透率最大值为2.90 mD,大多小于0.03 mD,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③研究区样品孔隙体积普遍较小,平均为0.25cm3;均值系数平均为13.95;分选系数平均为2.44;偏态平均为0.97;峰态平均为1.25;变异系数平均为0.17;最大进汞饱和度低,平均为37.23%;退汞效率低,平均仅为25.73%。④研究区页岩油储层可分为Ⅰ,Ⅱ,Ⅲ等3类,其中物性好且内部孔隙连通性好的Ⅰ类页岩油储层具有好的油气勘探开发前景。

四川盆地东北部三叠系飞三段沉积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张本健, 徐唱, 徐亮, 周刚, 丁熊

2022, Vol.34(3): 154–163    摘要 ( 224 )    PDF (8669 KB) ( 118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20314

近年来,四川盆地东北部三叠系飞三段天然气勘探持续获得新发现。通过钻井岩心观察、测井解释、相标志鉴定和颗粒岩优势相分析,系统研究了四川盆地东北部三叠系飞三段沉积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飞三段主要发育开阔台地和局限—蒸发台地,可进一步识别出台内滩、滩间海、潮坪和瀉湖等4种沉积亚相。②台内滩以颗粒岩沉积为主,可进一步分为鲕滩微相和生屑滩微相,鲕滩形成于开阔台地或局限—蒸发台地内部微地貌高地,生屑滩形成于开阔台地,两者沉积水体能量高,均具有向上变粗的逆粒序特征。③滩间海和瀉湖主要发育于台地内部较低洼地区,沉积环境能量低,可进一步划分为灰质滩间海(灰质瀉湖)、云质瀉湖微相,属于半局限—局限滩间海(瀉湖)范畴。潮坪发育于台地内部平均海平面附近,发育于多级次海平面下降晚期,是沉积水体变浅和水动力变弱的沉积响应,可进一步划分为膏坪微相和云坪微相。④P6—L1—L5井区东北部颗粒岩厚度大于15m,膏岩厚度为15~20m,为研究区飞三段天然气藏勘探的重点区域。

石油工程与油气田开发

基于PEBI网格的考虑诱导裂缝的聚合物驱压力动态研究

钟会影, 沈文霞, 藏秋缘, 许严芮

2022, Vol.34(3): 164–170    摘要 ( 158 )    PDF (2430 KB) ( 107 )

doi: https://doi.org/10.12108/yxyqc.20220315

通过PEBI网格变尺度剖分方法,考虑注聚井在注入过程中会产生诱导裂缝的情况,综合聚合物溶液黏浓关系、剪切效应、渗透率下降以及吸附机理,建立了考虑诱导裂缝的聚合物驱垂直裂缝井数学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对数学模型进行离散,从而得到井底压力数值解,进而绘制压力及压力导数双对数曲线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聚合物驱垂直裂缝井试井曲线可以分为5个流动阶段:纯井筒储集阶段、双线性流阶段、线性流阶段、椭圆流阶段与径向流阶段;聚合物浓度主要影响试井曲线后期阶段,浓度越大,双线性流及非牛顿径向流阶段曲线越靠上。②诱导裂缝半长越小,压力和压力导数曲线上翘越明显;通过与水驱诱导裂缝闭合压力动态曲线的对比,基于混合PEBI网格考虑诱导裂缝聚合物驱数值计算方法能够准确描述诱导裂缝闭合后的压力动态。③当裂缝闭合速度因子(delpat)为0时,裂缝瞬间闭合,压力发生突变,在压力导数图中表现为一个明显峰值;delpat越大,裂缝闭合速度越慢,压力导数的峰值越高,曲线越靠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