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07, Vol. 19 ›› Issue (2): 9092.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07.02.018
胡光义1, 古莉2, 王福利2
HU Guangyi1,GU Li2,WANG Fuli2
摘要:
LH4- 1 油田是在新近系中新统珠江组生物礁基础上发育起来的稠油油田。生物礁灰岩是海相地层中产生的一种生物成因的碳酸盐岩块状储集岩体。通过对礁灰岩成因环境的分析,结合地震属性认识储层空间分布特征,揭示了块状地质体与垂向加积碎屑岩储层地质建模方面的特殊性,探索了适合块状储层地质建模的技术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1] 齐志彬, 樊庆雨, 姜呈馥. 松辽盆地南部岩性圈闭识别技术与应用[ J] . 吉林石油工业, 2006, 26( 3) : 10- 13. [ 2] 赵占银, 江涛, 姜呈馥. 保乾大型三角洲岩性油藏成藏条件[ J] . 中国石油勘探, 2003, l8( 3) : 45- 49. [ 3] 孙家振, 李兰斌. 地震地质综合解释教程[M] . 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02. [ 4] 凌云研究组. 基本地震属性在沉积环境解释中的应用研究[ J]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3, 38( 6) : 642- 653. [ 5] 辛广柱, 刘赫, 彭建亮, 等.地质因素和资料因素对地震属性的影响[ J] . 岩性油气藏, 2007, 19( 1) : 105- 108. [ 6] 贾承造, 池英柳. 中国岩性地层油气藏资源潜力与勘探技术[M] .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4. |
[1] | 曹江骏, 王茜, 王刘伟, 李诚, 石坚, 陈朝兵.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三叠系长7段夹层型页岩油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158-171. |
[2] | 杨楷乐, 何胜林, 杨朝强, 王猛, 张瑞雪, 任双坡, 赵晓博, 姚光庆. 高温-超压-高CO2背景下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特征——以莺歌海盆地LD10区新近系梅山组-黄流组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1): 83-95. |
[3] | 龙盛芳, 王玉善, 李国良, 段传丽, 邵映明, 何咏梅, 陈凌云, 焦煦. 苏里格气田苏49区块盒8下亚段致密储层非均质性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2): 59-69. |
[4] | 张艳, 高世臣, 孟婉莹, 成育红, 蒋思思. 致密砂岩储层AVO正演模拟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分析[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6): 120-128. |
[5] | 张鹏, 杨巧云, 范宜仁, 张云, 张海涛. 基于Xu-White模型的致密砂岩储层含气性评价[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6): 138-145. |
[6] | 柴 毓,王贵文. 致密砂岩储层岩石物理相分类与优质储层预测—— — 以川中安岳地区须二段储层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6, 28(3): 74-85. |
[7] | 杨晓利,董雪华,郭爱华,陈启艳,王海龙. 高北斜坡带沙三沉积期沉积环境及储层特征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6, 28(1): 65-71. |
[8] | 崔 殿.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夏断裂带胶结封闭作用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5, 27(6): 48-54. |
[9] | 蒋艳霞,文华国,张 航,刘亚鹏,李 云,靳 军 . 准东阜东斜坡区齐古组砂岩成岩作用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5, 27(6): 78-86. |
[10] | 刘 露,彭 军,吴慧明,张涵冰. 巴楚地区与塔中地区东河塘组储层储集性能差异分析[J]. 岩性油气藏, 2015, 27(5): 225-231. |
[11] | 丁 熊,田景春,姚泾利,余杭航,李映宏.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101 期沉积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15, 27(4): 25-31. |
[12] | 于兴河,李顺利,杨志浩. 致密砂岩气储层的沉积-成岩成因机理探讨与热点问题[J]. 岩性油气藏, 2015, 27(1): 1-13. |
[13] | 胡作维,李云,王海红,侯长兵,王昌勇,刘犟. 鄂尔多斯盆地镇原地区长 8 油层组超低渗储层孔隙结构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14, 26(2): 15-20. |
[14] | 赵宏波,唐辉,程刚,王定峰,张于勤,张孝栋. 姬塬油田长 8 油层组短期基准面旋回与储层成因分析[J]. 岩性油气藏, 2014, 26(2): 89-95. |
[15] | 田甜,王海红,郑荣才,侯长兵,王昌勇. 鄂尔多斯盆地镇原地区长 8 油层组低渗透储层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14, 26(1): 29-3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