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6, Vol. 28 ›› Issue (1): 6571.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6.01.008
杨晓利1,董雪华2,郭爱华1,陈启艳2,王海龙2
Yang Xiaoli 1,Dong Xuehua 2,Guo Aihua 1,Chen Qiyan 2,Wang Hailong 2
摘要:
盆地沉积环境研究对于预测储层分布及分析储层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在岩石学、沉积构造、古生物 学、沉积序列及测井相研究的基础上,对冀东油田高北斜坡带沙三段(Es3)沉积环境特征进行研究。 结果 表明:Es3 沉积期为扇三角洲—滨浅湖沉积环境;沉积序列为 Es33 沉积期湖盆萎缩→扇三角洲发育、Es32 沉积期湖盆扩张→扇三角洲萎缩、Es31 沉积期湖盆再度萎缩→扇三角洲发育;高尚堡油田北东向中央构 造带的隆起过程使得研究区存在 2 个相对独立的沉积分区。 通过探讨沉积环境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 认为:扇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是形成储层砂体的主要沉积体;储层砂体的分布和发育规模均受到 扇三角洲发育特征的控制;沉积环境变化导致岩性在横向和纵向上有所变化,并引起储层非均质性增强。
[1] | 张晓丽, 王小娟, 张航, 陈沁, 关旭, 赵正望, 王昌勇, 谈曜杰. 川东北五宝场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87-98. |
[2] | 陈康, 戴隽成, 魏玮, 刘伟方, 闫媛媛, 郗诚, 吕龑, 杨广广. 致密砂岩AVO属性的贝叶斯岩相划分方法——以川中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沙一段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11-121. |
[3] | 邵威, 周道容, 李建青, 章诚诚, 刘桃. 下扬子逆冲推覆构造后缘凹陷油气富集关键要素及有利勘探方向[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61-71. |
[4] | 王小娟, 陈双玲, 谢继容, 马华灵, 朱德宇, 庞小婷, 杨田, 吕雪莹. 川西南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78-87. |
[5] | 白佳佳, 司双虎, 陶磊, 王国庆, 王龙龙, 史文洋, 张娜, 朱庆杰. DES+CTAB复配驱油剂体系提高低渗致密砂岩油藏采收率机理[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169-177. |
[6] | 黄彦庆, 刘忠群, 王爱, 肖开华, 林恬, 金武军.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三段致密砂岩气甜点类型与分布[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2): 21-30. |
[7] | 杨楷乐, 何胜林, 杨朝强, 王猛, 张瑞雪, 任双坡, 赵晓博, 姚光庆. 高温-超压-高CO2背景下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特征——以莺歌海盆地LD10区新近系梅山组-黄流组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1): 83-95. |
[8] | 米伟伟, 谢小飞, 曹红霞, 马强, 杜永慧, 张琼, 邓长生, 宋珈萱.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二叠系山2—盒8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6): 101-117. |
[9] | 王永骁, 付斯一, 张成弓, 范萍.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2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6): 12-20. |
[10] | 张玉晔, 高建武, 赵靖舟, 张恒, 吴和源, 韩载华, 毛朝瑞, 杨晓.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6油层组致密砂岩成岩作用及其孔隙度定量恢复[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6): 29-38. |
[11] | 徐宁宁, 王永诗, 张守鹏, 邱隆伟, 张向津, 林茹.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二叠系盒1段储层特征及成岩圈闭[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4): 52-62. |
[12] | 张文凯, 施泽进, 田亚铭, 王勇, 胡修权, 李文杰. 川东南志留系小河坝组致密砂岩孔隙类型及成因[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4): 10-19. |
[13] | 刘桓, 苏勤, 曾华会, 孟会杰, 张小美, 雍运动. 近地表Q补偿技术在川中地区致密气勘探中的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3): 104-112. |
[14] | 郭永伟, 闫方平, 王晶, 褚会丽, 杨建雷, 陈颖超, 张笑洋. 致密砂岩油藏CO2驱固相沉积规律及其储层伤害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3): 153-161. |
[15] | 魏钦廉, 崔改霞, 刘美荣, 吕玉娟, 郭文杰.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二叠系盒8下段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2): 17-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