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07, Vol. 19 ›› Issue (3): 131134.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07.03.025
• 论坛与综述 • 上一篇
史松群1,王宇超2
SHI Songqun1,WANG Yuchao2
摘要:
在针对隐蔽型油气藏所开展的岩性地震勘探中,许多过去的地球物理问题都需要我们重新定位与思考,通过多年从事地震勘探工作的经验,提出了关于如何实现真正的岩性地震勘探的一些基本思路和设想,并通过地震勘探分辨率概念以及应用现状的讨论,对在薄储层地震预测中如何正确利用地震属性提高地震资料分辨能力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其目的在于通过讨论,为岩性地震勘探中一些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 1 ] 俞寿朋.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M] .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 2 ] 史松群,赵玉华. 苏里格气田低阻砂岩储层的含气性预测研究[J ]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3 ,38 (1) :77283. [ 3 ] 于常青,杨午阳,杨文采. 关于油气地震勘探的基础研究问题[J ] . 岩性油气藏,2007 ,19 (2) :1172120. [4 ] 刘全新,高建虎,董雪华. 储层预测中的非线性反演方法[J ] . 岩性油气藏,2007 ,19 (1) :81285. [ 5 ] 潘仁芳. 油藏描述中的信息处理技术[M] . 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 [ 6 ] 刘建新,雍学善,吴会良,等. 苏里格气田盒8 段地震多技术储层沉积相研究[J ] . 岩性油气藏,2007 ,19 (2) :80283. [ 7 ] 庞雄奇,陈冬霞,张俊. 隐蔽油气藏的概念与分类及其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J ] . 岩性油气藏,2007 ,19 (1) :128. [ 8 ] 殷八斤. AVO 技术的理论与实践[M] .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 [ 9 ] 胡德绥. 弹性波动力学[M] . 北京:地质出版社,1989. |
[1] | 刘阳平, 吴博然, 于忠良, 余成林, 王立鑫, 尹艳树. 辫状河砂岩储层三维地质模型重构技术——以冀东油田高尚堡区块新近系馆陶组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4): 159-170. |
[2] | 吴青鹏, 杨占龙, 姚军, 袁成, 张晶. 吐哈盆地北部山前带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6): 1-11. |
[3] | 印森林, 陈恭洋, 陈玉琨, 吴小军. 砂砾岩储层孔隙结构模态控制下的剩余油分布——以克拉玛依油田七东1区克下组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5): 91-102. |
[4] | 曹茜, 王志章, 王野, 张栋梁, 公言杰, 邹开真, 樊太亮. 砂砾岩储层分布非均质性和质量非均质性研究——以克拉玛依油田五2东区克上组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2): 129-138. |
[5] | 刘振峰. 油气地震地质模型述评[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1): 19-29. |
[6] | 陈玉琨,王延杰,朱亚婷,刘红现,周玉辉,闫家宁 . 克拉玛依油田七东1 区克下组冲积扇储层构型表征[J]. 岩性油气藏, 2015, 27(5): 92-97. |
[7] | 何辉,宋新民,蒋有伟,彭仕宓,李彦兰,孙景民. 砂砾岩储层非均质性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以克拉玛依油田二中西区八道湾组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2, 24(2): 117-123. |
[8] | 孙寅森,郭少斌,邵燕林. 储层物性建模在高升油田高2 区莲花油层油藏描述中的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10, 22(Z1): 27-30. |
[9] | 宋子齐, 伊军锋, 庞振宇, 王艳, 李伟峰. 三维储层地质建模与砂砾油层挖潜研究———以克拉玛依油田七中区、七东区克拉玛依组砾岩油藏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07, 19(4): 99-1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