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09, Vol. 21 ›› Issue (1): 116119.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09.01.023
刘瑞果,王为民,苏进昌
LIU Ruiguo,WANGWeimin,SU Jinchang
摘要:
在边水能量微弱的天然条件下,歧口18-1 油田投产后衰竭开采7.5 a,导致地层压力由30.5 MPa下降到注水前的14.8 MPa,远低于28.9 MPa 的原油饱和压力。地层压力大幅度下降对油气储层及流体产生了一定的伤害,使流体脱气形成油、气、水三相流动,大大降低了原油相对渗透率,从而降低原油产量。根据室内岩心实验结果,并类比国内外相似油田开发经验,运用物质平衡及油藏数值模拟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注水初期以不低于6 的日注采比注水,既能使地层压力得到一定恢复,又能使晚期注水仍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
[1] 洪世铎.油藏物理基础[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5:20-43. [2] 刘建军,程林松.低渗储层物性压力敏感性研究[J].新疆石油科技,2005,15(2):16-18. [3] 阮敏,王连刚.低渗透油田开发与压敏效应[J].石油学报,2002,23(3):73-76. [4] 裘怿楠.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模式[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5-76. [5] 雷光伦,张铁林,许震芳.歧口18-1 油田油层速敏和水敏性流动试验研究[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18(5):60-64. [6] 钟显彪,王岚,陈栗.长春弱挥发油油藏的开发经验[J].石油学报,2001,22(1):67-71. [7] 秦同洛.实用油藏工程方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9:93-127. [8] 陈元千,李璗.现代油藏工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88-111. |
[1] | 冉逸轩, 王健, 张熠. 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古隆起基岩气藏形成条件与有利勘探区[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66-76. |
[2] | 屈卫华, 田野, 董常春, 郭小波, 李立立, 林斯雅, 薛松, 杨世和. 松辽盆地德惠断陷白垩系烃源岩特征及其控藏作用[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122-134. |
[3] | 王洪星, 韩诗文, 胡佳, 潘志浩. 松辽盆地德惠断陷白垩系火石岭组凝灰岩储层预测及成藏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35-45. |
[4] | 魏成林, 张凤奇, 江青春, 鲁雪松, 刘刚, 卫延召, 李树博, 蒋文龙. 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东部深层二叠系超压形成机制及演化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67-177. |
[5] | 杨为华. 松辽盆地双城断陷白垩系营城组四段致密油成藏主控因素及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25-34. |
[6] | 张磊, 李莎, 罗波波, 吕伯强, 谢敏, 陈新平, 陈冬霞, 邓彩云. 东濮凹陷北部古近系沙三段超压岩性油气藏成藏机理[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57-70. |
[7] | 何文渊, 赵莹, 钟建华, 孙宁亮. 松辽盆地古龙凹陷白垩系青山口组页岩油储层中微米孔缝特征及油气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1-18. |
[8] | 杜长鹏. 松辽盆地莺山-双城断陷白垩系致密火山岩天然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4): 115-124. |
[9] | 范彩伟, 贾茹, 柳波, 付晓飞, 侯静娴, 靳叶军. 莺歌海盆地中央坳陷带成藏体系的盖层评价及控藏作用[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1): 36-48. |
[10] | 杨楷乐, 何胜林, 杨朝强, 王猛, 张瑞雪, 任双坡, 赵晓博, 姚光庆. 高温-超压-高CO2背景下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特征——以莺歌海盆地LD10区新近系梅山组-黄流组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1): 83-95. |
[11] | 杨韬政, 刘成林, 田继先, 李培, 冉钰, 冯德浩, 李国雄, 吴育平. 柴达木盆地大风山凸起地层压力预测及成因分析[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1): 96-107. |
[12] | 何玉, 周星, 李少轩, 丁洪波.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古近系地层超压成因及测井响应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3): 60-69. |
[13] | 刘宗堡, 李雪, 郑荣华, 刘化清, 杨占龙, 曹松. 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储层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以大庆长垣萨北油田北二区萨葡高油层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1): 1-13. |
[14] | 刘化清, 冯明, 郭精义, 潘树新, 李海亮, 洪忠, 梁苏娟, 刘彩燕, 徐云泽. 坳陷湖盆斜坡区深水重力流水道地震响应及沉积特征——以松辽盆地LHP地区嫩江组一段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3): 1-12. |
[15] | 符勇, 李忠诚, 万谱, 阙宜娟, 王振军, 吉雨, 黄礼, 罗静兰, 鲍志东. 三角洲前缘滑塌型重力流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以松辽盆地大安地区青一段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1): 198-2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