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09, Vol. 21 ›› Issue (3): 6569.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13
葛鹏莉,张哨楠,丁晓琪,乐锦波
GE Pengli,ZHANG Shaonan,DING Xiaoqi,YUE Jinbo
摘要:
延长组是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镇泾油田的重要勘探层位,通过岩心观察、测井解释、薄片分析和试 油结论等,对长62 储层进行了含油性研究。研究表明:长62 储层为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主要产油层位 于长6 2-2 的水下分流河道中,沉积细砂岩且物性较好,河道中心地区的产油量相对较高,而河道侧翼地区 的产油量相对较低。长62 中的油层分布主要受岩性控制,是在北西倾斜的单斜背景上发育的岩性油藏。目 前油藏开发集中于长6 2-2 的上部砂体,中部粒度细的过渡带聚集着低于目前工业价值的剩余油,可以作为 下一步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
[1] 长庆油田石油地质志编写组.中国石油地质志(卷十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7:40-55. [2] 武富礼,李文厚,李玉宏,等.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三角洲沉积及演化[J].古地理学报,2004,6(3):307-315. [3] 杨友运,张蓬勃,张忠义.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长8 油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与层序演化[J].地质科技情报,2005,24(1):45-48. [4] 崔永平,吝宏斌,李文厚.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的两种粗碎屑三角洲[J].中国石油勘探,2002,7(4):36-40. [5] 付金华,郭正权,邓秀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相及石油地质意义[J].古地理学报,2005,7(1):34-44. [6] 张哨楠,胡江柰,沙文武.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镇泾地区延长组的沉积特征[J].矿物岩石,2000,20(4):25-30. [7] 丁晓琪,张哨楠,刘岩,等.镇泾区块延长组层序格架内油层分布规律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2):49-53. [8] 姜在兴.沉积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375-392. [9] 丁晓琪,张哨楠.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镇泾油田长62 沉积相研究[J].新疆地质,2007,25(1):2-6. [10] 丁晓琪.鄂尔多斯盆地镇原—泾川地区延长组长8—长6 沉积体系、层序地层与储层评价[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06. [11] Berg R R. Reservoir sandstones[M]. Englewood Cliffs:Prentice-Hall,1986:206-225. [12] 喻建,窦伟坦,凌升阶,等.鄂尔多斯盆地庆华南地区延长统上部沉积相及油气富集规律[J].低渗透油气田,1999,4(1):19-22. |
[1] | 王义凤, 田继先, 李剑, 乔桐, 刘成林, 张景坤, 沙威, 沈晓双. 玛湖凹陷西南地区二叠系油气藏相态类型及凝析油气地球化学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149-159. |
[2] | 程焱, 王波, 张铜耀, 齐玉民, 杨纪磊, 郝鹏, 李阔, 王晓东. 渤中凹陷渤中A-2区新近系明化镇组岩性油气藏油气运移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46-55. |
[3] | 朱康乐, 高岗, 杨光达, 张东伟, 张莉莉, 朱毅秀, 李婧. 辽河坳陷清水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深层烃源岩特征及油气成藏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146-157. |
[4] | 牛成民, 惠冠洲, 杜晓峰, 官大勇, 王冰洁, 王启明, 张宏国. 辽中凹陷西斜坡古近系东三段湖底扇发育模式及大油田发现[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2): 33-42. |
[5] | 马峰, 庞文珠, 赵文光, 张斌, 赵艳军, 薛罗, 郑茜, 陈彬滔. 南苏丹境内裂谷盆地源上构造-岩性油藏成藏主控因素与成藏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6): 92-105. |
[6] | 马文杰, 王景春, 田作基, 马中振, 万学鹏, 林金逞, 许翔麟, 周玉冰. 南美洲Oriente盆地斜坡带W区块构造-岩性复合油藏成藏模式及有利区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6): 29-36. |
[7] | 满晓, 胡德胜, 吴洁, 宫立园, 柳智萱, 姜应德, 赵晔.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始新统流一段湖底扇发育特征及成藏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4): 137-144. |
[8] | 薛罗, 史忠生, 马轮, 赵艳军, 岳世俊, 洪亮, 王磊, 雷明. 南苏丹Melut盆地北部地区中—新生界稠油成藏模式及勘探潜力[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3): 76-85. |
[9] | 杜江民, 刘泊远, 张毅, 贾志伟, 付基友, 龙鹏宇, 罗金洋, 盛军. 中国典型白云岩储集层特征及成藏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3): 86-98. |
[10] | 柳忠泉, 赵乐强, 曾治平, 田继军, 李正强, 罗锦昌, 胡美玲. 准噶尔盆地阜康断裂带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成藏条件[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3): 126-137. |
[11] | 徐壮, 石万忠, 王任, 骆福嵩, 夏永涛, 覃硕, 张晓. 塔北隆起西部地区白垩系碎屑岩油气成藏规律及成藏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2): 31-46. |
[12] | 韩云浩, 姜振学, 张志遥, 朱光有. 含油气盆地超高油气柱形成的有利地质条件[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2): 125-135. |
[13] | 隋立伟, 杨文璐, 李军辉, 樊晓东, 姜洪福, 文全, 张大智, 袁勇. 断陷湖盆滩坝沉积特征及其控藏作用——以塔南凹陷白垩系铜钵庙组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5): 100-109. |
[14] | 朱志良, 高小明. 陇东煤田侏罗系煤层气成藏主控因素与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1): 86-94. |
[15] | 李娟, 郑茜, 孙松领, 张斌, 陈广坡, 何巍巍, 韩乾凤. 应用测井储层因子预测变质碎屑岩裂缝-孔隙型储层——以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基岩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6): 165-17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