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 当期目录

《岩性油气藏》

  •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集团西北地质研究所有限公司
  • 甘肃省石油学会
  • 周  期:双月 出版单位:科学出版社
  • 国际刊号:ISSN 1673-8926
  • 国内刊号:CN 62-1195/TE
  • 编辑出版:《岩性油气藏》编辑部
  • 创刊时间:1989年

刊出日期:2009-09-16

  • 简明目录
  • 带摘要目录
油气地质

松辽北部汪深1 区块火山岩相和储层特征研究

胡明毅,马艳荣,刘仙晴,杨申谷,王延奇,胡志华

2009, Vol.21(3): 1–6    摘要 ( 452 )    HTML( ) PDF (860 KB)  ( 410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01

徐家围子断陷盖层分布对天然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

付广,郭杜军

2009, Vol.21(3): 7–11    摘要 ( 342 )    HTML( ) PDF (381 KB)  ( 298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02

层序地层学在泰国湾盆地柬埔寨海域D 区块的应用

徐兆辉,刘震,王露,梁全胜,常迈

2009, Vol.21(3): 12–17    摘要 ( 501 )    HTML( ) PDF (1353 KB)  ( 381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03

新疆三塘湖盆地牛东区块晚石炭世—二叠纪火山岩相及储层特征

聂保锋,于炳松,李正科,文川江,刘永顺,宋本彪

2009, Vol.21(3): 18–22    摘要 ( 518 )    HTML( ) PDF (714 KB)  ( 324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04

三塘湖盆地石炭系火山岩油藏特征及主控因素

刘俊田,朱有信,李在光,闫立纲,覃新平,刘媛萍

2009, Vol.21(3): 23–28    摘要 ( 465 )    HTML( ) PDF (714 KB)  ( 511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05

吐哈盆地北部山前带石油地质条件及勘探方向

李在光,陈启林,吕锡敏,杨占龙,黄云峰,吴青鹏

2009, Vol.21(3): 29–34    摘要 ( 554 )    HTML( ) PDF (850 KB)  ( 390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06

鄂尔多斯盆地大路沟地区长6 油层组沉积相特征研究

武春英,韩会平,蒋继辉,王宝清,季海锟,赵小会,陈娟萍

2009, Vol.21(3): 35–39    摘要 ( 478 )    HTML( ) PDF (550 KB)  ( 393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07

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双阳组水下扇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刘国超

2009, Vol.21(3): 40–44    摘要 ( 407 )    HTML( ) PDF (521 KB)  ( 485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08

板桥—北大港地区沙三段重力流沉积特征研究

王春连,侯中健,刘丽红

2009, Vol.21(3): 45–49    摘要 ( 379 )    HTML( ) PDF (402 KB)  ( 336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09

碳酸盐岩中白云石有序度的控制因素———来自塔河下古生界和川东北三叠系的研究

钟倩倩,黄思静,邹明亮,佟宏鹏,黄可可,张雪花

2009, Vol.21(3): 50–55    摘要 ( 504 )    HTML( ) PDF (408 KB)  ( 615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10

澳大利亚北波拿巴盆地北部地区中生界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特征研究

周川,王英民,黄志超,陈玲玲,王彦青,卓海腾

2009, Vol.21(3): 56–59    摘要 ( 419 )    HTML( ) PDF (584 KB)  ( 544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11

麻黄山地区中生界油气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分析

冯一波,丁晓琪,谢世文,张发旺

2009, Vol.21(3): 60–64    摘要 ( 479 )    HTML( ) PDF (596 KB)  ( 318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12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长62 储层含油性研究

葛鹏莉,张哨楠,丁晓琪,乐锦波

2009, Vol.21(3): 65–69    摘要 ( 448 )    HTML( ) PDF (579 KB)  ( 503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13

川南麻柳场—大塔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相研究

刘娟,田景春,张翔,王文之

2009, Vol.21(3): 70–75    摘要 ( 483 )    HTML( ) PDF (834 KB)  ( 376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14

技术方法

测井技术在X 气田油藏描述中的应用

王洪亮,王军,杨英波,罗兴平,万丙乾,王炜

2009, Vol.21(3): 76–81    摘要 ( 420 )    HTML( ) PDF (666 KB)  ( 328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15

兴9 砾岩体的分布预测及气藏评价研究

梁星如,罗永胜,杜新江,熊东方

2009, Vol.21(3): 82–85    摘要 ( 410 )    HTML( ) PDF (729 KB)  ( 410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16

随机模拟方法在阿尔及利亚Oued Mya 盆地的应用

高金玉,马明福,沙雪梅,张静

2009, Vol.21(3): 86–89    摘要 ( 510 )    HTML( ) PDF (496 KB)  ( 459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17

辽东湾锦州25-1 南潜山变质岩储层四性特征研究

韩雪芳,朱筱敏,董艳蕾

2009, Vol.21(3): 90–93    摘要 ( 502 )    HTML( ) PDF (399 KB)  ( 337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18

交会图技术在识别三塘湖盆地火成岩岩性中的应用

陈嵘,高楚桥,金云智

2009, Vol.21(3): 94–97    摘要 ( 445 )    HTML( ) PDF (375 KB)  ( 540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19

利用沃尔什变换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

徐云霞,王山山,杨帅

2009, Vol.21(3): 98–100    摘要 ( 347 )    HTML( ) PDF (477 KB)  ( 468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20

油气田开发

灰色综合评判法优选压裂井

欧阳传湘,涂志勇,付蓉

2009, Vol.21(3): 101–104    摘要 ( 328 )    HTML( ) PDF (265 KB)  ( 484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21

大洼油田洼20 区块产油量递减规律研究

何德志

2009, Vol.21(3): 105–107    摘要 ( 427 )    HTML( ) PDF (206 KB)  ( 566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22

基于灰色建模法的Logistic 模型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

文华,孙娜,田华丰

2009, Vol.21(3): 108–110    摘要 ( 375 )    HTML( ) PDF (251 KB)  ( 419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23

气井及凝析气井产能影响因素综合研究

李华,刘双琪,朱绍鹏

2009, Vol.21(3): 111–113    摘要 ( 381 )    HTML( ) PDF (211 KB)  ( 456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24

考虑应力敏感疏松砂岩气藏试井分析

史英,颜菲,李小波,高泽立,钟杰,谢世淑

2009, Vol.21(3): 114–117    摘要 ( 459 )    HTML( ) PDF (382 KB)  ( 532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25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三维两相黑油数值模拟研究

杨凯,郭肖

2009, Vol.21(3): 118–121    摘要 ( 555 )    HTML( ) PDF (358 KB)  ( 731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26

讨论与争鸣

油气“倒灌”论质疑

张景廉

2009, Vol.21(3): 122–128    摘要 ( 426 )    HTML( ) PDF (465 KB)  ( 465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27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 油层组岩性油藏成藏机理研究

史建南,郑荣才,韩永林,王海红,王成玉,牛小兵,梁晓伟,辛红刚

2009, Vol.21(3): 129–133    摘要 ( 457 )    HTML( ) PDF (560 KB)  ( 585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28

岩石压缩系数的计算及其对气藏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研究

雷芳菲,贺成才

2009, Vol.21(3): 134–137    摘要 ( 462 )    HTML( ) PDF (279 KB)  ( 476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29

油气地质

松辽北部汪深1 区块火山岩相和储层特征研究

胡明毅,马艳荣,刘仙晴,杨申谷,王延奇,胡志华

2009, Vol.21(3): 1–6    摘要 ( 452 )    PDF (860 KB) ( 410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01

以松辽盆地北部汪深1 区块为例,对火山岩岩性、岩相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火山岩相类型与储层发育特征的关系,进而对火山岩储层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研究表明,汪深1 区块营城组火山岩分为火山通道相、爆发相、溢流相、火山沉积相等4 种岩相类型,其中以爆发相和溢流相为主,并据此建立了火山岩喷发模式。该区火山岩发育6 种储集空间类型,火山岩储层主要受控于岩性、岩相和成岩后作用的影响,其中有利的储层主要分布在溢流相上部亚相自碎角砾状熔岩以及爆发相空落亚相的普通火山角砾岩带中。对孔、缝的形成及保存有利的成岩作用主要有冷凝收缩作用、挥发份逸散作用、溶解作用和构造作用。最后对该区火山岩储层进行了评价,该区主要分布Ⅱ,Ⅲ类储层。

徐家围子断陷盖层分布对天然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

付广,郭杜军

2009, Vol.21(3): 7–11    摘要 ( 342 )    PDF (381 KB) ( 298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02

通过对徐家围子断陷天然气藏盖层分布及封闭能力的研究,得到徐家围子断陷天然气藏主要有泥岩、高声波时差火山岩、低声波时差火山岩和泥质砾岩4 种盖层。泥岩主要分布在登二段以上地层中,为区域性盖层。高声波时差火山岩盖层主要分布在营一段顶部,为局部盖层。低声波时差火山岩盖层分布在营一段和营三段内部,泥质砾岩盖层分布在营四段,二者均为夹层。泥岩、高声波时差火山岩和泥质砾岩盖层封闭能力强,低声波时差火山岩盖层封闭能力弱。通过盖层与天然气分布之间的关系研究得到,徐家围子断陷盖层对天然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3 个方面:①登二段和营一段顶部盖层控制着天然气的纵向分布;②盖层分布层位差异造成断陷南北具有不同的天然气储盖组合,天然气富集程度不同;③高声波时差与低声波时差火山岩盖层之间的差异造成天然气主要分布在火山岩体顶部。

层序地层学在泰国湾盆地柬埔寨海域D 区块的应用

徐兆辉,刘震,王露,梁全胜,常迈

2009, Vol.21(3): 12–17    摘要 ( 501 )    PDF (1353 KB) ( 381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03

泰国湾盆地柬埔寨海域D 区块属低勘探新区,邻区的石油地质综合研究较为深入,认识比较成熟,但是研究区内尚缺乏系统的层序地层划分方案。此次研究以二维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边缘的一口钻井资料,分别进行了单井层序划分和地震层序划分,得到综合层序划分方案,最终划分出6 套沉积层序,建立起了该区首套等时的层序地层格架。之后,以层序为单元,分析了地震相的剖面特征和平面展布。文中所用方法为海上低勘探地区的层序地层学研究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新疆三塘湖盆地牛东区块晚石炭世—二叠纪火山岩相及储层特征

聂保锋,于炳松,李正科,文川江,刘永顺,宋本彪

2009, Vol.21(3): 18–22    摘要 ( 518 )    PDF (714 KB) ( 324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04

详细分析了新疆三塘湖盆地牛东区块晚石炭世—二叠纪火山岩岩石类型、岩相及储层发育特征。岩石类型主要有火山碎屑岩、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包括凝灰岩、火山角砾岩以及火山集块岩;火山熔岩包括玄武岩、玄武安山岩。不同岩性在纵向上具有明显的韵律性,气孔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多分布于熔岩流单元的顶板和底板,中上部为杏仁玄武岩、杏仁玄武安山岩过渡带,中部及中下部为致密熔岩。顶板气孔-杏仁熔岩带和底板气孔-杏仁熔岩带原生气孔发育,气孔之间通过构造裂缝连通,是储层物性最好的岩相带之一。

三塘湖盆地石炭系火山岩油藏特征及主控因素

刘俊田,朱有信,李在光,闫立纲,覃新平,刘媛萍

2009, Vol.21(3): 23–28    摘要 ( 465 )    PDF (714 KB) ( 511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05

分析了三塘湖盆地石炭系哈尔加乌组(C2h)及卡拉岗组(C2k)油藏特征,认为有效烃源岩、有利岩相带和断裂带、邻近生油凹陷的古构造以及后期的改造作用,是三塘湖盆地石炭系火山岩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三塘湖盆地火山岩储层复杂,油气以纵向运移为主,侧向运移距离有限,有效烃源岩对油气分布具有非常明显的控制作用。继承性发育的古凸起、古构造,为多期运聚成藏提供了良好的构造背景。火山活动受深大断裂的控制,断层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深部位生成的油气沿断层或裂缝向隆起部位运移聚集成藏。溢流相上部亚相是有利火山岩储集相带,火山角砾岩储集性能和含油性最好,其次为玄武岩和安山岩。构造运动、风化淋滤产生的微裂缝有效地改善了储集空间,油气主要赋存于裂缝沟通的火山溶孔中。指出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条湖凹陷、条山凸起、苇北凸起和南缘冲断带是有利的勘探领域,对该区的石炭系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吐哈盆地北部山前带石油地质条件及勘探方向

李在光,陈启林,吕锡敏,杨占龙,黄云峰,吴青鹏

2009, Vol.21(3): 29–34    摘要 ( 554 )    PDF (850 KB) ( 390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06

吐哈盆地北部山前带紧邻胜北、丘东、小草湖三大生油气凹陷。南北为近物源沉积,发育多套储盖组合。经历燕山期、喜山期等多期构造运动,从北至南发育逆掩带、背斜带和斜坡鼻隆带,油气多期运聚成藏。目前,已发现鄯勒、恰勒坎、柯柯亚、玉果、七泉湖5 个油气田,6 套层系获得工业油气流,证实为复式油气聚集带。燕山期古构造、现今构造高点、断层、储层、盖层等控制了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下一步应在积极拓展J2 s 主力油气藏的同时,加强水西沟群J 1-2 sh 油气藏的勘探及中—东段浅层油气藏的勘探。

鄂尔多斯盆地大路沟地区长6 油层组沉积相特征研究

武春英,韩会平,蒋继辉,王宝清,季海锟,赵小会,陈娟萍

2009, Vol.21(3): 35–39    摘要 ( 478 )    PDF (550 KB) ( 393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07

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 油层组是鄂尔多斯盆地大路沟地区重要的勘探开发目的层。文章依据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及相关测试资料,对大路沟地区三叠纪长6 期的沉积类型、沉积微相特征及时空演化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大路沟地区三叠纪长6 油层组发育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包括三角洲平原亚相和三角洲前缘亚相,缺前三角洲亚相;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砂为储集层骨架砂体;长6 油层组各微相经历了从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到混合载荷高弯度河的沉积演化过程。同时对长6 油层组各小层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油气聚集受沉积微相的控制,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和三角洲平原亚相的分流河道微相是砂岩储层分布和发育的最有利相带,也是今后勘探开发的方向。

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双阳组水下扇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刘国超

2009, Vol.21(3): 40–44    摘要 ( 407 )    PDF (521 KB) ( 485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08

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双阳组地层中发育有大量的水下扇砂体。大量的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统计分析表明,水下扇储层属于中低孔、低渗—特低渗、细喉储层,储集空间类型以原生粒间孔隙和次生溶蚀孔隙为主,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砂岩与岩屑长石砂岩为主,中扇储层物性好于外扇储层。根据区域储层评价结果预测有利储层,在平面上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靠山凹陷西南部以及尖山凸起东南部,这些地区水下扇砂体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板桥—北大港地区沙三段重力流沉积特征研究

王春连,侯中健,刘丽红

2009, Vol.21(3): 45–49    摘要 ( 379 )    PDF (402 KB) ( 336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09

在对黄骅坳陷板桥—北大港地区重力流沉积特征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详细描述了该区重力流沉积的岩石学特征、结构特征、构造特征以及生物特征。通过单井沉积剖面特征研究,分析了浊积岩发育的一般规律,识别出深水浊积扇沉积和重力流水道沉积等2 种类型的沉积物重力流;并进一步分析了沉积微相、沉积组合序列,建立了浊积岩沉积序列模式,探讨了形成沉积物重力流的环境特征。

碳酸盐岩中白云石有序度的控制因素———来自塔河下古生界和川东北三叠系的研究

钟倩倩,黄思静,邹明亮,佟宏鹏,黄可可,张雪花

2009, Vol.21(3): 50–55    摘要 ( 504 )    PDF (408 KB) ( 615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10

作为矿物学特征的白云石有序度是白云岩形成机制和碳酸盐储层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塔河地区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和川东北地区三叠系碳酸盐岩的X 射线衍射分析,讨论了白云石有序度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白云石的有序度与其结晶程度有关,自形程度好、晶体相对较大(如细—中晶)的白云石有序度好于泥晶或微晶白云石;②白云石的有序度与其CaCO3摩尔分数有关,CaCO3摩尔分数越低,白云石越接近理想组成,白云石有序度越好;③白云石有序度与碳酸盐岩白云石化程度有关,白云石化越彻底,白云石的有序度越高;④在控制白云石有序度(包括其它相应的矿物学因素)的各种因素中,结晶温度最为重要,相对较高温度条件下形成的白云石有序度好于相对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白云石。因此认为,从白云石化的机理而论,与渗透回流、蒸发泵等准同生白云石化有关的白云石有序度较差,而与埋藏白云石化作用有关的白云石有序度较好,与大气水/海水的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有关的白云石的有序度可能在这二者之间。

澳大利亚北波拿巴盆地北部地区中生界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特征研究

周川,王英民,黄志超,陈玲玲,王彦青,卓海腾

2009, Vol.21(3): 56–59    摘要 ( 419 )    PDF (584 KB) ( 544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11

在北波拿巴盆地北部地区,针对该区域的地质特征重点分析了中生界的层序地层和沉积相特征。在研究过程中,利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原理,将中生界划分为4 个二级层序和9 个三级层序,并将其分为2 种层序组合序列。中下部层序下降旋回占主体,属海退式沉积组合序列;上部层序上升旋回占主体,多为海进式沉积组合序列。沉积环境从海洋环境过渡到陆相河流环境再逐渐过渡到海陆过渡相三角洲环境和浅海相环境,再到海相沉积,整体上是一个完整的水退至水进的沉积过程。最后,指出北部地区Sahul台地三级层序Ⅳ,Ⅴ和Ⅵ的三角洲、滨岸和东部斜坡带滨岸区为该区域的有利油气勘探区带。

麻黄山地区中生界油气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分析

冯一波,丁晓琪,谢世文,张发旺

2009, Vol.21(3): 60–64    摘要 ( 479 )    PDF (596 KB) ( 318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12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麻黄山地区中生界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在对麻黄山地区构造、岩心和测井分析的前提下,探讨了不同构造带的油气分布规律、成藏过程以及油气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认为在构造稳定带主要发育岩性、岩性-构造油气藏,而在断裂带主要发育断块、断鼻油气藏;油气分布纵向上跨度大,为上油下水,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平面上主要分布在构造部位高、砂体发育的背斜或断背斜轴部;油气分布主要受沉积相、成岩作用和构造控制。纵向上胶结作用弱、溶蚀作用强的砂体为油气的主要富集场所,平面上处于构造高部位、水动力强的分流河道与河道砂体为油气的主要富集部位。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长62 储层含油性研究

葛鹏莉,张哨楠,丁晓琪,乐锦波

2009, Vol.21(3): 65–69    摘要 ( 448 )    PDF (579 KB) ( 503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13

延长组是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镇泾油田的重要勘探层位,通过岩心观察、测井解释、薄片分析和试 油结论等,对长62 储层进行了含油性研究。研究表明:长62 储层为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主要产油层位 于长6 2-2 的水下分流河道中,沉积细砂岩且物性较好,河道中心地区的产油量相对较高,而河道侧翼地区 的产油量相对较低。长62 中的油层分布主要受岩性控制,是在北西倾斜的单斜背景上发育的岩性油藏。目 前油藏开发集中于长6 2-2 的上部砂体,中部粒度细的过渡带聚集着低于目前工业价值的剩余油,可以作为 下一步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

川南麻柳场—大塔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相研究

刘娟,田景春,张翔,王文之

2009, Vol.21(3): 70–75    摘要 ( 483 )    PDF (834 KB) ( 376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14

通过野外剖面观测及钻井岩心的详细观察,在岩石颜色、沉积构造、剖面结构、测井相等沉积相识别标志研究的基础上,将川南麻柳场—大塔场须家河组划分为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2 个沉积相,进一步在三角洲中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及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湖泊进一步划分为滨湖和浅湖亚相,并对各微相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这些研究成果的取得,可以更详尽地了解川南须家河时期的沉积环境,为川南地区须家河组的油气勘探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技术方法

测井技术在X 气田油藏描述中的应用

王洪亮,王军,杨英波,罗兴平,万丙乾,王炜

2009, Vol.21(3): 76–81    摘要 ( 420 )    PDF (666 KB) ( 328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15

X 凝析气田石炭系气藏包括X17,X14,X18,X10 等4 个井区。在岩性研究的基础上,分7 种岩性建立储层骨架参数图版,并根据储层岩性、岩相特征的差异,建立了玄武岩、流纹岩、次火山岩、砂砾岩岩电参数关系图版。在储层参数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确定不同岩性有效厚度划分的下限,为油藏描述提供了准确的储量参数。通过密闭取心井分析的含气饱和度、岩心分析孔隙度检验数字处理成果,计算的孔隙度和含气饱和度满足储量计算的误差要求,在X 气田石炭系天然气探明储量计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兴9 砾岩体的分布预测及气藏评价研究

梁星如,罗永胜,杜新江,熊东方

2009, Vol.21(3): 82–85    摘要 ( 410 )    PDF (729 KB) ( 410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16

综合利用EPS 反演、AIW 波阻抗反演、多属性分析、地质统计等技术和方法,对兴9 砾岩体平面分布特征、厚度变化规律、动态资料及含油气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以兴9 砾岩体为例,总结形成了适合此类砾岩体的预测技术和有效的评价方法。该方法在兴9 砾岩体的预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随机模拟方法在阿尔及利亚Oued Mya 盆地的应用

高金玉,马明福,沙雪梅,张静

2009, Vol.21(3): 86–89    摘要 ( 510 )    PDF (496 KB) ( 459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17

储层随机模拟是一种以地质统计学为基础的储层预测方法,它综合利用地震、地质、测井并结合地质模式,对储层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模拟。在对储层测井响应特征和物性参数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反演参数,可进行随机反演和岩性模拟,进而预测储层的分布规律。研究及实际应用表明,随机模拟方法可提高储层反演的分辨率。在阿尔及利亚Oued Mya 盆地泥盆系储层分布特征及物性展布规律的预测中,该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辽东湾锦州25-1 南潜山变质岩储层四性特征研究

韩雪芳,朱筱敏,董艳蕾

2009, Vol.21(3): 90–93    摘要 ( 502 )    PDF (399 KB) ( 337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18

根据岩心、常规测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运用岩石学、储层地质学、测井地质学等理论和方法,对辽东湾锦州25-1 南地区潜山变质岩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电性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该区岩性以片麻岩类和碎裂岩类为主,局部出现变质花岗岩,在平面上呈条带状分布。变质花岗岩和碎裂岩含油性较好,片麻岩较差。物性分析表明,研究区储集层物性整体相对较好,但非均质性强。在常规双侧向测井曲线上,变质岩有利储层正差异明显;在孔隙度测井曲线中,声波时差测井和中子测井值高,密度测井值低。锦州25-1 南地区潜山变质岩有利储层厚度在西部较薄,东部较厚。系统研究锦州25-1 南地区潜山变质岩的四性特征,对指导该区油气勘探有重要意义。

交会图技术在识别三塘湖盆地火成岩岩性中的应用

陈嵘,高楚桥,金云智

2009, Vol.21(3): 94–97    摘要 ( 445 )    PDF (375 KB) ( 540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19

新疆三塘湖盆地油气区发育大面积、多套火成岩。通过对常规测井和ECS 测井(元素俘获谱测井)资料的分析研究,结合岩石薄片分析和岩屑录井资料,统计出研究区玄武岩、安山岩、凝灰岩、辉绿岩、砂岩及泥岩的测井响应特征(值)。优选出对火成岩岩性反应敏感的物理量和参数进行交会分析,建立一套适合研究区特征的岩性图版,并确定出不同岩性的测井参数范围,从而建立岩性识别标准,为下一步定量计算储集层参数打下基础。

利用沃尔什变换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

徐云霞,王山山,杨帅

2009, Vol.21(3): 98–100    摘要 ( 347 )    PDF (477 KB) ( 468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20

文中将基于沃尔什变换的滤波技术应用于压制地震资料噪音、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中。该方法通过对地震信号进行序谱分析,以实现对噪声的压制。通过理论模型试算以及实际地震资料的应用,认为该方法在压制噪音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且简单易实现、运算速度快,在压制噪音、提高信噪比方面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油气田开发

灰色综合评判法优选压裂井

欧阳传湘,涂志勇,付蓉

2009, Vol.21(3): 101–104    摘要 ( 328 )    PDF (265 KB) ( 484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21

介绍了灰色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各被选方案的重要程度,进而确定最优方案。选取合适的井进行压裂是获得良好经济效果的基础条件,目前油田主要依靠专家经验来选择压裂井层,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而影响压裂效果的因素主要分为地质因素、施工因素以及其它人为因素,关系复杂且呈非线性。文章主要考虑地质因素的影响,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素的权重,同时结合灰色关联法计算各候选井与最优井的关联度,最后通过对比排序优选适合压裂的候选井。运用此方法对江汉油田黄场区块7 口井进行优选,与现场结果吻合,从而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为现场选井提供了理论基础。

大洼油田洼20 区块产油量递减规律研究

何德志

2009, Vol.21(3): 105–107    摘要 ( 427 )    PDF (206 KB) ( 566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22

利用J. J. Arps 提出的3 种产量递减公式,以及由此引申出的2 种产量递减公式,对洼20 区块进行产量递减回归,几种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均大于0.8,回归结果接近生产实际情况。其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双曲线递减方式对油田的未来产量递减情况进行了预测。同时结合油田开发现状,提出了减缓产量递减的对策。

基于灰色建模法的Logistic 模型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

文华,孙娜,田华丰

2009, Vol.21(3): 108–110    摘要 ( 375 )    PDF (251 KB) ( 419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23

准确预测油气田产量对油气田的科学开发决策至关重要,而油气田的开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非线性演变过程。基于自然界生物生长的增长规律,建立起预测油气田产量的Logistic 模型,再利用灰色建模法对Logistic 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估计。实例表明,基于灰色建模法的Logistic 模型预测精度较回归辨识方法高,预测效果较好。

气井及凝析气井产能影响因素综合研究

李华,刘双琪,朱绍鹏

2009, Vol.21(3): 111–113    摘要 ( 381 )    PDF (211 KB) ( 456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24

影响气井及凝析气井产能的因素众多,且某些因素的取值存在不确定性,如何全面客观地评价这些因素,对气井及凝析气井无阻流量的确定非常重要。研究引入了基于正交试验的产能参数分析方法,分析并筛选了不易确定的影响产能的主要因素,还分析了各因素对产能影响的权重,为气井及凝析气井产能评价的客观化和全面化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技术手段。

考虑应力敏感疏松砂岩气藏试井分析

史英,颜菲,李小波,高泽立,钟杰,谢世淑

2009, Vol.21(3): 114–117    摘要 ( 459 )    PDF (382 KB) ( 532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25

疏松砂岩气藏在开采过程中由于岩石骨架结构变形和本体变形,以及存在强烈的应力敏感性,导致孔隙度和渗透率降低,用常规试井模型不能准确地进行试井解释。文中建立了考虑应力敏感均质圆形封闭边界气藏渗流数学模型,分析了该试井模型的特征曲线。研究表明:应力敏感主要表现在中后期的拟稳定阶段,对于指数变化关系的渗透率-压力关系,只有当B>0.1 MPa-1 时对试井动态的影响结果明显。拟压力上翘特征与不存在应力敏感砂岩气藏和不渗透外边界试井模型相类似。考虑应力敏感试井模型可用于疏松砂岩气藏试井分析,对该类气藏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三维两相黑油数值模拟研究

杨凯,郭肖

2009, Vol.21(3): 118–121    摘要 ( 555 )    PDF (358 KB) ( 731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26

大量实验和现场数据表明,低渗透油藏中普遍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并且裂缝对应力的敏感比基质更强,文中在双孔、双渗达西渗流的数学模型基础上引入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建立了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双孔、双渗渗流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全隐式联立求解以及实例计算。

讨论与争鸣

油气“倒灌”论质疑

张景廉

2009, Vol.21(3): 122–128    摘要 ( 426 )    PDF (465 KB) ( 465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27

油气运移是石油地质学的重要课题,而油气“倒灌”成藏则是备受争议的议题之一。该文以3 个盆地)为例,分析了在这些盆地油气藏存在深部油气向上运移成藏的可能性。相比之下,油气“倒灌”违背物理学基本定律,即油气总是在浮力作用下自下而上运移的。确立油气深部来源的观点,可以解放思想,拓宽勘探领域,特别是为基岩油气藏的勘探提供了理论基础。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 油层组岩性油藏成藏机理研究

史建南,郑荣才,韩永林,王海红,王成玉,牛小兵,梁晓伟,辛红刚

2009, Vol.21(3): 129–133    摘要 ( 457 )    PDF (560 KB) ( 585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28

致密砂岩型岩性油藏的成藏机理是制约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深入勘探的核心问题。综合利用储层岩石学、油气/油藏地球化学及盆地数值模拟领域中先进的技术与研究方法,从有效烃源岩出发,以压力场演化及其控制的流体动力学和运动学过程为核心,探讨了姬塬地区延长组长8 油层组岩性油藏的成藏机理。结果表明,长8 油层组原油主要来源于长7 段及长8 段的生烃有机质,油藏存在2 期充注过程,以早白垩世晚期(105~95 Ma)充注为主。210 Ma 以来,压力场经历了早期升高→中期迅速升高→后期降低的演化过程。早白垩世大量生烃及中晚燕山期构造挤压是超压发育的主要成因机制,受强超压控制,长8油层组岩性油藏呈现近源充注、隐性输导、快速聚集的成藏模式。

岩石压缩系数的计算及其对气藏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研究

雷芳菲,贺成才

2009, Vol.21(3): 134–137    摘要 ( 462 )    PDF (279 KB) ( 476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09.03.029

岩石压缩系数是气藏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其取值影响着气藏数值模拟的计算结果。目前计算岩石压缩系数的方法有很多,在矿场上,最常用的计算方法是Hall 图版经验公式法,但其计算结果与实际值有较大差距。文中对比分析了Hall 图版经验公式法和弹性模量法,并研究了不同的计算方法对气藏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由Hall 图版经验公式法计算得到的岩石压缩系数偏大,即对地层岩石的弹性能量估计偏大,从而导致气藏数值模拟计算的压降速度偏慢;而采用弹性模量法计算岩石压缩系数,其结果相对较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