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09, Vol. 21 ›› Issue (4): 2831.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09.04.005
李本才,孙凯,白洪彬,王宏伟
LI Bencai,SUN Kai,BAI Hongbin,WANG Hongwei
摘要:
针对狭长的双断式断陷盆地伊通盆地地层对比困难的问题,该文在区域构造分析、地层对比、沉积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二级、三级层序界面的特征,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通过研究认为:Tf 界面虽然不具有区域性不整合面的特征,但是利用多种方法综合分析,最终认定Tf 界面属于二级层序界面;通过对Tc 和Td 不整合面级次的比较,最终确定了永一段地层的归属问题。利用录井、测井、地震等资料,采用测井-地震相结合,总结了各层序地层的特征,对伊通盆地的地层进行了系统划分与对比,建立了各个标志层的划分与对比标准。
[1] 邓宏文,王洪亮,祝永军,等.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2. [2] 王英民.对层序地层学工业化应用中层序分级混乱问题的探讨[J].岩性油气藏,2007,19(1):9-15. [3] 马良,周江羽,王旭丽,等.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始新统地层对比[J].石油实验地质,2008,30(3):260-269. [4] 孙镇城,乔子真,张海泉,等.Agip 公司YHD-1 井地层对比的思考与教训[J].中国石油勘探,2006,11(6):113-119. [5] 焦存礼,吕延仓,朱俊玲,等.塔中地区古生界层序地层学与非构造圈闭研究[J].中国石油勘探,2003,3(4):17-23. |
[1] | 何文渊, 云建兵, 钟建华. 川东北二叠系长兴组碳酸盐岩云化成储机制[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5): 1-25. |
[2] | 何贤, 闫建平, 王敏, 王军, 耿斌, 李志鹏, 钟光海, 张瑞湘. 低渗透砂岩孔隙结构与采油产能关系——以东营凹陷南坡F154区块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1): 106-117. |
[3] | 毛锐, 牟立伟, 王刚, 樊海涛. 基于核磁共振自由弛豫特征的含油性评价方法——以玛湖凹陷下乌尔禾组砾岩储层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5): 140-147. |
[4] | 符勇, 李忠诚, 万谱, 阙宜娟, 王振军, 吉雨, 黄礼, 罗静兰, 鲍志东. 三角洲前缘滑塌型重力流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以松辽盆地大安地区青一段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1): 198-208. |
[5] | 张满郎, 孔凡志, 谷江锐, 郭振华, 付晶, 郑国强, 钱品淑. 九龙山气田珍珠冲组砂砾岩储层评价及有利区优选[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3): 1-13. |
[6] | 罗晓彤, 文华国, 彭才, 李云, 赵研. 巴西桑托斯盆地L油田BV组湖相碳酸盐岩沉积特征及高精度层序划分[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3): 68-81. |
[7] | 宋宣毅, 刘月田, 马晶, 王俊强, 孔祥明, 任兴南. 基于灰狼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产能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2): 134-140. |
[8] | 潘有军, 荆文波, 徐赢, 赵嗣君, 李继成, 陶登海. 火山岩油藏水平井体积压裂产能预测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3): 159-164. |
[9] | 李友全, 韩秀虹, 阎燕, 张德志, 周志为, 孟凡坤. 低渗透油藏CO2吞吐压力响应曲线分析[J]. 岩性油气藏, 2017, 29(6): 119-127. |
[10] | 葛小波, 李吉君, 卢双舫, 陈方文, 杨德相, 王权. 基于分形理论的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表征——以冀中坳陷致密砂岩储层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7, 29(5): 106-112. |
[11] | 陈明强, 王宁, 张阳, 任龙. 渭北油田浅层油藏产能预测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17, 29(5): 134-139. |
[12] | 方辉煌,汪吉林,宫云鹏,张娅婷. 基于灰色模糊理论的页岩气储层评价——以重庆南川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6, 28(5): 76-81. |
[13] | 郑荣才,郭春利,梁西文,常海亮,卢炳雄. 四川盆地大安寨段非常规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与评价[J]. 岩性油气藏, 2016, 28(1): 16-29. |
[14] | 陈 波,刘云利,刘海上,陈 朕,文 革,史基安 . 准噶尔盆地乌尔禾地区二叠系夏子街组储层特征及评价[J]. 岩性油气藏, 2015, 27(4): 53-60. |
[15] | 于兴河,李顺利,杨志浩. 致密砂岩气储层的沉积-成岩成因机理探讨与热点问题[J]. 岩性油气藏, 2015, 27(1): 1-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