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0, Vol. 22 ›› Issue (1): 129133.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0.01.026
邱红兵
QIU Hongbing
摘要:
对辽河曙光油田曙13938 裂缝性潜山油藏底水运动规律和剩余油分布进行研究,确定了剩余油分布方式。研究结果表明:①针对含油带剩余油,应实施补孔并配合化学堵水来进行挖潜;②针对过渡带剩余油(目前的生产井段),应实施化学堵水挖潜;③针对过渡带剩余油(早期的封堵层),应实施钻塞下返并配合化学堵水来进行挖潜。在区块开发后期,该项研究有效地解决了因底水锥进造成的油井高含水等开发问题,可为同类潜山油藏开发后期的剩余油挖潜提供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仲伟仁,张之武,剧世锋.杜66 潜山稠油油藏治水方法研究[J].特种油气藏,1999,6(4):29-33. [2] 孙洪斌,张凤莲.辽河坳陷古近系构造-沉积演化特征[J].岩性油气藏,2008,20(2):60-65. [3] 孟凡勤,张宝龙,温庆志.曙一区超稠油出水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7,14(1):96-99. [4] 陈铁铮,郭斌建,赵永军,等.裂缝性稠油潜山油藏稳油控水技术[C]∥谢文彦,刘喜林.辽河油田公司优秀科技成果汇编.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36-241. [5] 白宝君,李宇乡,刘翔鹗.国内外化学堵水调剖技术综述[J].断块油气田,1998,5(1):1-4. [6] 刘一江,王香增.化学调剖堵水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37-39,78-80. |
[1] | 周刚, 杨岱林, 孙奕婷, 严威, 张亚, 文华国, 和源, 刘四兵. 四川盆地及周缘寒武系沧浪铺组沉积充填过程及油气地质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25-34. |
[2] | 邱玉超, 李亚丁, 文龙, 罗冰, 姚军, 许强, 文华国, 谭秀成. 川东地区寒武系洗象池组构造特征及成藏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22-132. |
[3] | 夏茂龙, 张本健, 曾乙洋, 贾松, 赵春妮, 冯明友, 李勇, 尚俊鑫. 川中地区蓬莱气田震旦系灯影组二段储层发育主控因素及分布规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50-60. |
[4] | 岑永静, 梁锋, 王立恩, 刘倩虞, 张鑫哲, 丁熊. 四川盆地蓬莱—中江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二段成藏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2): 89-98. |
[5] | 杜江民, 崔子豪, 贾志伟, 张毅, 聂万才, 龙鹏宇, 刘泊远.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5亚段沉积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5): 37-48. |
[6] | 张振华, 张小军, 钟大康, 苟迎春, 张世铭. 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南翼山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3): 29-39. |
[7] | 杜江民, 刘泊远, 张毅, 贾志伟, 付基友, 龙鹏宇, 罗金洋, 盛军. 中国典型白云岩储集层特征及成藏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3): 86-98. |
[8] | 冯明友, 高瑞琪, 王兴志, 徐亮, 赵金, 刘小洪, 尚俊鑫. 川西南宝兴地区二叠系栖霞组一段白云岩储层充填序列及流体指示[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2): 11-20. |
[9] | 胡忠贵, 王纪煊, 李世临, 郭艳波, 左云安, 庞宇来. 川东地区寒武系高台组白云岩-蒸发岩共生地层高频层序划分及地质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2): 113-124. |
[10] | 文华国, 罗冰, 钟克修, 冯青平, 刘磊, 廖义沙, 彭才, 蔡家兰, 徐文礼, 朱宜新, 郝静, 罗鑫, 徐姁. 川东地区三叠系嘉陵江组邻水-丰都台凹的发现及油气勘探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1): 12-24. |
[11] | 王亮, 苏树特, 马梓柯, 蒲静, 姚蔺芳, 刘宇, 罗洋. 川中地区寒武系沧浪铺组沉积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6): 19-31. |
[12] | 李凌, 张照坤, 李明隆, 倪佳, 耿超, 唐思哲, 杨文杰, 谭秀成. 四川盆地威远—高石梯地区二叠系栖霞阶层序地层特征及有利储层分布[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6): 32-46. |
[13] | 耿夏童, 邢凤存, 闫海军, 付辉, 柴寒冰, 刘志波, 陈孝全, 古强. 四川盆地磨溪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四段储层特征及勘探启示[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6): 126-140. |
[14] | 阮蕴博, 周刚, 霍飞, 孙豪飞, 郭佩, 罗涛, 蒋华川, 文华国. 川中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三段源储特征及配置关系[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5): 139-151. |
[15] | 何文渊, 云建兵, 钟建华. 川东北二叠系长兴组碳酸盐岩云化成储机制[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5): 1-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