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1, Vol. 23 ›› Issue (2): 3034.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1.02.006
刘康林,吴熙纯,刘树根,林杰,李金玺
LIU Kanglin, WU Xichun, LIU Shugen, LIN Jie, LI Jinxi
摘要:
基于实测剖面资料,对川西北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大隆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晚二叠世长兴组初期以来,广元—梁平海湾属于上扬子台地内部产生的裂谷型同沉积拉张性断裂形成的海湾,鱼洞梁和坪上长兴组剖面发育浅水潮坪-开阔台地相,其间有生屑滩沉积,在坪上剖面见有尚未发育成熟的海绵生物礁;研究区北部的长江沟剖面则发育与长兴组同时异相的大隆组深水沉积,富含海绵骨针和放射虫。长兴组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粒间溶孔、晶间孔、裂缝型洞穴、构造缝及溶蚀缝等。综合而言,川西北广元—旺苍海湾边缘礁位于江油二郎庙与广元下寺之间,长兴组深埋地腹,是勘探地下生物礁-滩组合的有利地区。
[1] 范嘉松,吴亚生.世界二叠纪生物礁的基本特征及其古地理分布[J].古地理学报,2005,7(3):287-304. [2] 牟传龙,谭钦银,于谦,等.川东北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组成及成礁模式[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4,24(3):65-71. [3] 徐世琦,周建文,曾庆,等. 龙门山北段隐伏断层前锋构造带与二叠系含油气远景[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4,27(3):7-10. [4] 朱永刚,蓝贵,张豫,等.川西北部鱼洞梁飞一段储层特征[J].天然气工业,2004,24(7):19-21. [5] 王一刚,文应初,洪海涛,等.四川盆地北部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碳酸盐岩斜坡相带沉积特征[J].古地理学报,2009,11(2):143-156. [6] 彭劲,黄仁春,郭金才,等.江油二郎庙长兴飞仙关组沉积特征及其对元坝勘探的启示[J].南方油气,2007,20(1/2):1-5. [7] 张金友,王兴志,张帆,等.川西北地区飞仙关组滩体类型及储集性研究[J].岩性油气藏,2008,20(3):64-68. [8] 李国军,郑荣才,唐玉林,等.川东北地区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J].岩性油气藏,2007,19(4):64-70. [9] 文华国,郑荣才,党陆瑞,等.四川盆地东部五百梯地区长兴组礁、滩相储层特征[J].岩性油气藏,2010,22(2):24-31. [10] 洪海涛,王一刚,杨天泉,等.川北地区长兴组沉积相和生物礁气藏分布规律[J].天然气工业,2008,28(1):1-4. [11] 耿威,郑荣才,李爽,等.开江—梁平台内海槽东段长兴组礁、滩相储层特征[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08,35(6):639-647. [12] 张兵,郑荣才,文华国,等.开江—梁平台内海槽东段长兴组识别标志及其预测[J].高校地质学报,2009,15(2):273-284. [13] 王一刚,文应初,洪海涛,等.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内发现大隆组[J].天然气工业,2009,26(9):32-36. [14] 叶朝阳,秦启荣,龙胜祥,等.川西飞仙关组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特征与评价[J].岩性油气藏,2009,21(1):61-66. |
[1] | 闫建平, 来思俣, 郭伟, 石学文, 廖茂杰, 唐洪明, 胡钦红, 黄毅. 页岩气井地质工程套管变形类型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14. |
[2] | 周浩, 梁利侠. 水平井探测半径计算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157-168. |
[3] | 杨兆臣, 卢迎波, 杨果, 黄纯, 弋大琳, 贾嵩, 吴永彬, 王桂庆. 中深层稠油水平井前置CO2蓄能压裂技术[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178-184. |
[4] | 孟智强, 葛丽珍, 祝晓林, 王永平, 朱志强. 气顶边水油藏气/水驱产油量贡献评价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5): 162-170. |
[5] | 蔡晖, 屈丹, 陈民锋. 组合井网储量动用规律及水平井加密合理技术策略——以渤海HD油田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4): 147-155. |
[6] | 张运来, 陈建波, 周海燕, 张吉磊, 章威. 海上底水油藏水平井水驱波及系数定量表征[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6): 146-153. |
[7] | 姜瑞忠, 张春光, 郜益华, 耿艳宏, 余辉, 李昊远.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平井分形非线性渗流[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6): 118-126. |
[8] | 贾红兵, 赵辉, 包志晶, 赵光杰, 毛伟, 李亚光. 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新方法及其矿场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5): 101-107. |
[9] | 安杰, 唐梅荣, 曹宗熊, 王文雄, 陈文斌, 吴顺林. 超低渗透低压油藏水平井转变开发方式试验[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5): 134-140. |
[10] | 徐有杰, 刘启国, 王瑞, 刘义成. 复合油藏压裂水平井复杂裂缝分布压力动态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5): 161-168. |
[11] | 王蓓, 刘向君, 司马立强, 徐伟, 李骞, 梁瀚. 磨溪龙王庙组碳酸盐岩储层多尺度离散裂缝建模技术及其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2): 124-133. |
[12] | 黄全华, 林星宇, 童凯, 陆云, 付云辉. 非达西渗流边水气藏水平井见水时间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1): 147-152. |
[13] | 李传亮, 朱苏阳, 柴改建, 董凤玲. 直井与水平井的产能对比[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N): 12-16. |
[14] | 李继庆, 刘曰武, 黄灿, 高大鹏. 页岩气水平井试井模型及井间干扰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6): 138-144. |
[15] | 王新杰. 致密气藏压裂水平井产能计算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5): 161-16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