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1, Vol. 23 ›› Issue (2): 3540.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1.02.007
连小翠1,王振奇1,叶春2,刘作强1,李士涛1
LIAN Xiaocui1,WANG Zhen-qi1, YE Chun2, LIU Zuoqiang1, LI Shitao1
摘要:
白家海凸起三工河组一段(J1 s1)及二段(J1s2)是侏罗系重要的勘探目的层。文中利用铸体薄片图像分析、扫描电镜、压汞分析等技术手段,对J1s1、J1s2的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J1s 孔隙类型以剩余粒间孔和次生溶蚀孔为主,喉道类型以片状、弯片状及管束状为主。根据孔隙结构特征参数统计结果,将喉道划分为5 类,J1s2储层以Ⅱ类、Ⅲ类喉道为主;J1s1储层以Ⅲ类喉道为主。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是影响研究区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且成岩作用中的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的影响最大。
[1] 况军,唐勇,朱国华,等.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储集层的基本特征及其主控因素分析[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29(1):52-60. [2] 王敏芳,焦养泉,张福顺,等.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储集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5,24(5):20-24. [3] 王卓飞,蒋宜勤,祝嗣全.准噶尔盆地侏罗系低渗透油气储层特征及成因探讨[J].断块油气田,2003,10(5):23-36. [4] 沙文武,邵江,郭耀华.镇泾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储层评价[J].天然气工业, 2001,21(增刊):35-39. [5] 卫平生,谭开俊,魏郑铁.巴彦浩特盆地石炭系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8,19(5):581-586. [6] 刘国超.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双阳组水下扇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J].岩性油气藏,2009,21(3):40-44. [7] 谢武仁,杨威,杨光,等.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0,21(3):435-439. [8] 刘林玉,王震亮.白豹地区延长组长3 储层的成岩作用与成岩相[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8(1):99-102. [9] 禚喜准,王琪,陈国俊,等.恩平凹陷恩平组下段成岩过程分析与储层动态评价[J].沉积学报,2008,26(2):257-282. [10] 黄龙,田景春,肖玲,等.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6 砂岩储层特征及评价[J].岩性油气藏,2008,20(1):83-87. [11] 徐樟有,宋丽,吴欣松,等.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典型气藏解剖与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J].岩性油气藏,2009,21(2):7-11. [12] 龙玉梅. 鄂尔多斯盆地坪北油田上三叠统延长组成岩作用及孔隙结构[D].西安:西北大学,2002. [13] 袁静.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上侏罗统孔隙特征及影响因素[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4,32(2):7-10. [14] 李少华,陈新民,龙玉梅,等.坪北油田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2,22(3):25-29. [15] 刘孟慧,赵澄林.碎屑岩储层成岩演化模式[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3:48-51. |
[1] | 关蕴文, 苏思羽, 蒲仁海, 王启超, 闫肃杰, 张仲培, 陈硕, 梁东歌.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旬宜地区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77-88. |
[2] | 徐田录, 吴承美, 张金凤, 曹爱琼, 张腾. 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天然裂缝特征与压裂模拟[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35-43. |
[3] | 申有义, 王凯峰, 唐书恒, 张松航, 郗兆栋, 杨晓东. 沁水盆地榆社—武乡区块二叠系煤系页岩储层地质建模及“甜点”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98-108. |
[4] | 邓远, 陈轩, 覃建华, 李映艳, 何吉祥, 陶鑫, 尹太举, 高阳. 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一段沉积期古地貌特征及有利储层分布[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136-144. |
[5] | 武小宁, 邓勇, 林煜, 钟厚财, 康晓宁, 汪钰婷, 屈琳. 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石炭系有利岩相预测及勘探方向[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4): 125-136. |
[6] | 罗锦昌, 田继军, 马静辉, 闫嘉启, 梁雅菲, 胡卓浩. 吉木萨尔凹陷吉页1井区二叠系芦草沟组沉积环境及有机质富集机理[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5): 73-85. |
[7] | 张记刚, 杜猛, 陈超, 秦明, 贾宁洪, 吕伟峰, 丁振华, 向勇. 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储层孔隙结构定量表征[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4): 89-102. |
[8] | 柳忠泉, 曾治平, 田继军, 李艳丽, 李万安, 张文文, 张治恒. 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甜点”成因与分布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3): 15-28. |
[9] | 程丹华, 焦霞蓉, 王建伟, 庄东志, 王政军, 江山. 黄骅坳陷南堡凹陷古近系沙一段页岩油储层特征及油气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3): 70-81. |
[10] | 崔俊, 毛建英, 陈登钱, 施奇, 李雅楠, 夏晓敏.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古近系湖相碳酸盐岩储层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2): 45-53. |
[11] | 王永骁, 付斯一, 张成弓, 范萍.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2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6): 12-20. |
[12] | 赵小萌, 郭峰, 彭晓霞, 张翠萍, 郭岭, 师宇翔. 鄂尔多斯盆地安边地区延10砂质辫状河相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6): 124-134. |
[13] | 杜江民, 龙鹏宇, 秦莹民, 张桐, 马宏宇, 盛军. 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渐新统E32储层特征及成藏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5): 1-10. |
[14] | 张文文, 韩长城, 田继军, 张治恒, 张楠, 李正强. 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层序地层划分及演化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5): 45-58. |
[15] | 尹兴平, 蒋裕强, 付永红, 张雪梅, 雷治安, 陈超, 张海杰. 渝西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龙一1亚段页岩岩相及储层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4): 41-5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