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2, Vol. 24 ›› Issue (6): 4348.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2.06.008
赵卫卫1,宋和平2,杨云祥2,李得路1
ZHAO Weiwei1, SONG Heping2, YANG Yunxiang2, LI Delu1
摘要:
基于大量钻井、测井、录井及试油资料,结合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对下寺湾油田龙咀沟地区长2 油 藏的油气富集规律及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下寺湾油田长2 油藏的形成和富集受沉积相带、 优质储层、鼻状隆起背景、断裂、区域盖层、运移通道等因素的控制。其中,鼻状隆起部位油藏最为富集,裂 缝等垂向运移通道对长2 油藏的形成和分布具有重要控制作用。长2 油藏类型复杂多样,除岩性油藏以 外,构造-岩性油藏也是其主要类型。
[1] 武富礼,赵靖舟,闫世可,等.陕北地区中生界石油补偿成藏规律研究[J].石油学报,2007,28(3):23-26. [2] 赵靖舟,武富礼,闫世可,等.陕北斜坡东部三叠系油气富集规律研究[J].石油学报,2006,27(5):24-27. [3] 赵靖舟,王永东,孟祥振,等.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部三叠系长2 油藏分布规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7,34(1):23-27. [4] 白玉彬,赵靖舟,章爱诚,等.蟠龙油田三叠系长2 油组油气富集规律[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2(4):67-71. [5] 赵靖舟,蒙晓灵,杨县超,等.鄂尔多斯盆地蟠龙油田长2 油层沉积相特征及其控油规律[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27(1):180-182. [6] 李克永,郭艳琴,袁珍,等.鄂尔多斯盆地镰刀湾地区长2 油藏成因探讨[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7(4):55-57. [7] 冯娟萍,李文厚,欧阳征健,等.陕北青化砭油田长2 砂岩储层物性的控制因素[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38(3):417-423. [8] 赵卫卫,杨兆林,王乃军,等.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长2 段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油气成藏[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7(5):30-35. [9] 金祥纯.陕北油区丰富川油田长2油层油气成藏规律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7,14(1):45-48. [10] 戴亚权.靖安油田长21砂组油藏分布主控因素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31(1):16-18. [11] 赵靖舟,杨县超,武富礼,等.论隆起背景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区三叠系油藏形成和分布的控制作用[J].地质学报,2006,80(5):648-655. |
[1] | 邱玉超, 李亚丁, 文龙, 罗冰, 姚军, 许强, 文华国, 谭秀成. 川东地区寒武系洗象池组构造特征及成藏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22-132. |
[2] | 邹连松, 徐文礼, 梁西文, 刘皓天, 周坤, 霍飞, 周林, 文华国. 川东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东岳庙段泥页岩沉积特征及物质来源[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122-135. |
[3] | 包汉勇, 刘皓天, 陈绵琨, 盛贤才, 秦军, 陈洁, 陈凡卓. 川东地区高陡构造带寒武系洗象池群天然气成藏条件[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2): 43-51. |
[4] | 温思宇, 张兵, 姚永君, 马恺, 王艳, 杨凯. 川东地区二叠系吴家坪组页岩中黄铁矿形态及其对大洋缺氧事件的指示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5): 71-80. |
[5] | 胡忠贵, 王纪煊, 李世临, 郭艳波, 左云安, 庞宇来. 川东地区寒武系高台组白云岩-蒸发岩共生地层高频层序划分及地质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2): 113-124. |
[6] | 文华国, 罗冰, 钟克修, 冯青平, 刘磊, 廖义沙, 彭才, 蔡家兰, 徐文礼, 朱宜新, 郝静, 罗鑫, 徐姁. 川东地区三叠系嘉陵江组邻水-丰都台凹的发现及油气勘探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1): 12-24. |
[7] | 谢瑞, 张尚锋, 周林, 刘皓天, 姚明君, 蒋雪桂. 川东地区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致密储层油气成藏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1): 108-119. |
[8] | 何文渊, 云建兵, 钟建华. 川东北二叠系长兴组碳酸盐岩云化成储机制[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5): 1-25. |
[9] | 罗晓彤, 文华国, 彭才, 李云, 赵研. 巴西桑托斯盆地L油田BV组湖相碳酸盐岩沉积特征及高精度层序划分[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3): 68-81. |
[10] | 刘雁婷. 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储层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1): 78-86. |
[11] | 章宇路,文华国,郑荣才,周 刚,张 兵,曹脊翔. 川东北铁山—双家坝地区长兴组白云岩成因[J]. 岩性油气藏, 2016, 28(5): 34-43. |
[12] | 朱逸青,王兴志,冯明友,李 可. 川东地区下古生界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岩相划分及其与储层关系[J]. 岩性油气藏, 2016, 28(5): 59-66. |
[13] | 胡忠贵,黎 荣,胡明毅,向小玲,秦 鹏,孙跃东. 川东华蓥山地区长兴组台内礁滩内部结构及发育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15, 27(5): 67-72. |
[14] | 刘诗宇,胡明毅,胡忠贵,戴危艳. 四川盆地东部石炭系黄龙组白云岩成因[J]. 岩性油气藏, 2015, 27(4): 40-46. |
[15] | 周刚,郑荣才,罗韧,刘划一,文华国. 环开江—梁平海槽长兴组生物礁类型及储层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13, 25(1): 81-8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