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3, Vol. 25 ›› Issue (2): 112115.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3.02.020
李传亮1,彭朝阳2,朱苏阳1
LI Chuanliang1, PENG Chaoyang2, ZHU Suyang1
摘要:
煤层气开发正迅速发展,但学术界对煤层气的赋存状态问题仍存有争议。 针对此问题,主要从煤层气的赋存机理和开采机理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①泥岩烃源岩的有机质含量低,吸附的甲烷数量少,基本上不具有开采价值;煤岩的有机质含量高,有机质吸附的甲烷数量多,具有开采价值。②煤岩的有机质极性弱,易于吸附极性弱的甲烷分子,而极性较强的矿物质则倾向于吸附水分子。 ③煤岩由基质岩块和裂缝组成,是裂缝性泥岩,由煤岩基质生成的甲烷自由气都运移到裂缝并散失掉了,只有吸附气保存了下来。④煤层气需要排水降压,使地层水脱气、吸附气解吸并形成自由气后运移至裂缝中才能被开采出来。⑤煤层气开采存在临界产气压力,并且在开采过程中不存在扩散现象。
[1] 李传亮,朱苏阳.页岩气其实是自由气[J].岩性油气藏,2013,25(1):1-3. [2] 傅雪海,秦勇,韦重韬.煤层气地质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 出版社,2003:1-8,73-95. [3] 苏现波,林晓英.煤层气地质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16-37. [4] 李增学,魏久传,刘莹.煤地质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1-15. [5] 赵澄林,朱筱敏.沉积岩石学[M].第 3 版.北京:石油工业出版 社,2001:117-124,222-227. [6] 张厚福,方朝亮,高先志,等.石油地质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 版社,1999:83-87. [7] 李传亮.地下没有亲油的岩石[J].新疆石油地质,2011,32(2):197-198. [8]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物理化学[M].第 2 版.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1983:173-179. [9] 李传亮,彭朝阳.煤层气的开采机理研究[J].岩性油气藏,2011,23(4):9-11. |
[1] | 洪智宾, 吴嘉, 方朋, 余进洋, 伍正宇, 于佳琦. 纳米限域下页岩中可溶有机质的非均质性及页岩油赋存状态[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160-168. |
[2] | 唐述凯, 郭天魁, 王海洋, 陈铭. 致密储层缝内暂堵转向压裂裂缝扩展规律数值模拟[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169-177. |
[3] | 李启晖, 任大忠, 甯波, 孙振, 李天, 万慈眩, 杨甫, 张世铭.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侏罗系延安组煤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2): 76-88. |
[4] | 彭妙, 张磊, 陶金雨, 赵康, 张祥辉, 张昌民. 玛湖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砂砾岩中砾石磨圆度定量表征[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5): 121-129. |
[5] | 张记刚, 杜猛, 陈超, 秦明, 贾宁洪, 吕伟峰, 丁振华, 向勇. 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储层孔隙结构定量表征[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4): 89-102. |
[6] | 易志凤, 张尚锋, 王雅宁, 徐恩泽, 赵韶华, 王玉瑶. 差异曲率下的曲流河点坝砂体定量表征——以黄河源区白河现代沉积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1): 34-42. |
[7] | 柴毓, 王贵文, 柴新. 四川盆地金秋区块三叠系须二段储层非均质性及成因[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4): 29-40. |
[8] | 龙盛芳, 王玉善, 李国良, 段传丽, 邵映明, 何咏梅, 陈凌云, 焦煦. 苏里格气田苏49区块盒8下亚段致密储层非均质性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2): 59-69. |
[9] | 王立辉, 夏惠芬, 韩培慧, 曹瑞波, 孙先达, 张思琪. 剩余油分布的微观特征及其可动用程度的定量表征[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2): 147-154. |
[10] | 梁志凯, 李卓, 李连霞, 姜振学, 刘冬冬, 高凤琳, 刘晓庆, 肖磊, 杨有东.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沙河子组页岩孔径多重分形特征与岩相的关系[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6): 22-35. |
[11] | 曹江骏, 陈朝兵, 罗静兰, 王茜. 自生黏土矿物对深水致密砂岩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合水地区长6油层组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6): 36-49. |
[12] | 戚涛, 胡勇, 李骞, 赵梓寒, 张春, 李滔. 考虑弥散的混溶驱替模拟[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5): 161-169. |
[13] | 陈怡婷, 刘洛夫, 王梦尧, 窦文超, 徐正建.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长6、长7储集层特征及控制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1): 51-65. |
[14] | 徐波, 王建, 于乐丹, 王凯泽, 董凤娟, 刘峰. 致密油储层成岩相类型及其对产能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姜家川地区长8储层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6): 109-116. |
[15] | 臧士宾, 郑永仙, 崔俊, 毛建英, 张小波. 砂砾岩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定量评价——以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3): 35-4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