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 当期目录

《岩性油气藏》

  •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集团西北地质研究所有限公司
  • 甘肃省石油学会
  • 周  期:双月 出版单位:科学出版社
  • 国际刊号:ISSN 1673-8926
  • 国内刊号:CN 62-1195/TE
  • 编辑出版:《岩性油气藏》编辑部
  • 创刊时间:1989年

刊出日期:2013-04-20

  • 简明目录
  • 带摘要目录
油气地质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珠江组海底扇深水重力流沉积特征

郑荣才,郑哲,高博禹,胡晓庆,王昌勇

2013, Vol.25(2): 1–8    摘要 ( 627 )    HTML( ) PDF (1068 KB)  ( 508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3.02.001

陆相湖盆块体搬运体的沉积特征、识别标志与形成机制

潘树新,郑荣才,卫平生,王天奇,陈彬滔,梁苏娟

2013, Vol.25(2): 9–18    摘要 ( 470 )    HTML( ) PDF (1562 KB)  ( 642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3.02.002

柴达木盆地英东油田N22 和N21 砂岩储层特征

黄叶秋,宋光永,王波,李森明,王艳清,黄革萍

2013, Vol.25(2): 19–25    摘要 ( 486 )    HTML( ) PDF (800 KB)  ( 686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3.02.003

松辽盆地榆树林—肇州地区葡萄花油层沉积相类型及沉积演化特征

付宪弟,王胜男,张亮,赵庆海,丛琳

2013, Vol.25(2): 26–30    摘要 ( 563 )    HTML( ) PDF (681 KB)  ( 417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3.02.004

泌阳凹陷孙岗地区地震相识别

肖学,杨蕾,王旭

2013, Vol.25(2): 31–35    摘要 ( 509 )    HTML( ) PDF (640 KB)  ( 375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3.02.005

潮水盆地构造特征

赵宏波,何昕睿,王筱烨,谷道会

2013, Vol.25(2): 36–40    摘要 ( 386 )    HTML( ) PDF (617 KB)  ( 492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3.02.006

阿姆河盆地恰什古伊地区卡洛夫—牛津阶储层特征

王强,费怀义,刘合年,程绪彬,吴蕾,王兴志

2013, Vol.25(2): 41–48    摘要 ( 590 )    HTML( ) PDF (1036 KB)  ( 554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3.02.007

子洲地区北部下二叠统山2 段储层特征及其形成机理

许 星,李文厚

2013, Vol.25(2): 49–54    摘要 ( 453 )    HTML( ) PDF (769 KB)  ( 419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3.02.008

技术方法

扇三角洲岩性油气藏储层描述技术研究———以营子街地区为例

李国栋,白卫卫,孙金磊,黄玉燕

2013, Vol.25(2): 55–59    摘要 ( 369 )    HTML( ) PDF (607 KB)  ( 429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3.02.009

叠前同时反演技术在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谷明峰,徐美茹,周进高,倪超,辛勇光,郝毅

2013, Vol.25(2): 60–64    摘要 ( 466 )    HTML( ) PDF (583 KB)  ( 665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3.02.010

准噶尔盆地中拐凸起石炭系火山岩岩性测井识别及应用

尚玲,谢亮,姚卫江,党玉芳,梁则亮

2013, Vol.25(2): 65–69    摘要 ( 604 )    HTML( ) PDF (711 KB)  ( 453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3.02.011

澳大利亚布劳斯盆地深水区Jamieson组AVO 异常成因分析

金莉,骆宗强,李萍

2013, Vol.25(2): 70–75    摘要 ( 412 )    HTML( ) PDF (959 KB)  ( 465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3.02.012

地震反射波与散射波波场分离方法初探

陈可洋,杨微,吴清岭,范兴才,李来林,刘振宽

2013, Vol.25(2): 76–81    摘要 ( 411 )    HTML( ) PDF (1020 KB)  ( 742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3.02.013

低渗气藏压裂井动态产能预测模型研究

熊健,刘向君,陈朕

2013, Vol.25(2): 82–85    摘要 ( 389 )    HTML( ) PDF (415 KB)  ( 508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3.02.014

油气田开发

“三低”油藏空气泡沫驱低温氧化可行性研究———以甘谷驿油田唐80区块为例

张新春,杨兴利,师晓伟

2013, Vol.25(2): 86–91    摘要 ( 552 )    HTML( ) PDF (345 KB)  ( 460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3.02.015

累积油汽比法在蒸汽吞吐稠油油藏证实储量评估中的应用

黄祥光

2013, Vol.25(2): 92–94    摘要 ( 432 )    HTML( ) PDF (298 KB)  ( 346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3.02.016

正方形反九点井网压力梯度及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研究

李标,唐海,吕栋梁

2013, Vol.25(2): 95–99    摘要 ( 388 )    HTML( ) PDF (477 KB)  ( 483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3.02.017

新疆油田超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储层损害研究

徐豪飞,马宏伟,尹相荣,赵旭斌,刘学功,赖南君

2013, Vol.25(2): 100–106    摘要 ( 537 )    HTML( ) PDF (691 KB)  ( 432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3.02.018

苏里格气田水平井一点法产能公式研究

钟家峻,唐海,吕栋梁,张宗达,李东林

2013, Vol.25(2): 107–111    摘要 ( 597 )    HTML( ) PDF (315 KB)  ( 499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3.02.019

论坛与综述

煤层气其实是吸附气

李传亮,彭朝阳,朱苏阳

2013, Vol.25(2): 112–115    摘要 ( 625 )    HTML( ) PDF (577 KB)  ( 507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3.02.020

页岩气勘探和开发进展综述

张小龙,张同伟,李艳芳,闫建萍,张铭杰,胡沛青

2013, Vol.25(2): 116–122    摘要 ( 788 )    HTML( ) PDF (467 KB)  ( 1132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3.02.021

断层封闭性研究方法评述

张新顺,王建平,李亚晶,吴红烛

2013, Vol.25(2): 123–128    摘要 ( 539 )    HTML( ) PDF (388 KB)  ( 538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3.02.022

油气地质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珠江组海底扇深水重力流沉积特征

郑荣才,郑哲,高博禹,胡晓庆,王昌勇

2013, Vol.25(2): 1–8    摘要 ( 627 )    PDF (1068 KB) ( 508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3.02.001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珠江组油气藏以其较大的规模、典型的海底扇结构、优越的储集性和巨大的油气勘探开发前景在国内外引起高度关注。 通过对白云凹陷 W 和 H 这 2 个气田珠江组各种原生沉积构造及古生物等相标志分析,确定了珠江组属于以深水重力流沉积为主的海底扇沉积体系;划分出内扇、中扇和外扇 3 个亚相,水道、水道间和前缘朵体等微相,颗粒流、碎屑流、近源浊流和远源浊流等重力流沉积类型;在对各类重力流沉积特征和分布规律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集源、渠、汇三位一体的海底扇沉积模式。

陆相湖盆块体搬运体的沉积特征、识别标志与形成机制

潘树新,郑荣才,卫平生,王天奇,陈彬滔,梁苏娟

2013, Vol.25(2): 9–18    摘要 ( 470 )    PDF (1562 KB) ( 642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3.02.002

块体搬运体已经成为大陆边缘重力流勘探的新领域。与大陆边缘相比,陆相湖盆是否存在大规模的 块体搬运体及其沉积特征、识别标志、形成机制、分布规模、外部形态及与浊积岩的差异性都是值得探索 的重要课题。利用松辽和二连等坳陷或断陷盆地的地震及岩心、分析化验资料,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和 研究。陆相湖盆的重力流可以分为块体搬运体和浊积岩,二者在沉积特征、流体浓度、流态、流变学特征及 地震响应特征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块体搬运体以层流为主,具有固体和宾汉流体的特征,常见弹性、 脆性及塑性形变,除常见块状砂岩外,还发育大量包卷层理、滑塌变形构造、布丁构造及微断裂等同沉积 或软沉积变形构造,同时也可见到泥岩漂砾等;浊积岩以紊流为主,具有牛顿流体的特征,发育递变层理。 厚层块体搬运体在地震上具有透明和乱岗状的弱反射特征,而薄层块体搬运体具有眼球形的强反射结构。块体流不仅具有重力流的粒度分布特征,同时还具有牵引流的粒度分布特征。与浊积岩相比,块体搬 运体在陆相湖盆的分布更为广泛,不仅层数多,而且单层厚度大,具有更好的储集性能,是中国陆相湖盆 重力流勘探的新领域。

柴达木盆地英东油田N22 和N21 砂岩储层特征

黄叶秋,宋光永,王波,李森明,王艳清,黄革萍

2013, Vol.25(2): 19–25    摘要 ( 486 )    PDF (800 KB) ( 686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3.02.003

柴达木盆地英东油田 N22 和 N21 砂岩储层具有层数多、单层厚度薄、粒度细的特点,油气分布与储层性质密切相关。 根据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X 射线衍射等资料,对英东油田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作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①储层主要为细—粉粒岩屑长石砂岩,成分成熟度中等,结构成熟度高,杂基含量低,胶结物以方解石为主,含量中等,成岩作用整体较弱。 ②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占绝对优势,含少量溶蚀孔及粒内裂隙孔,孔隙结构类型主要为中孔-中喉型、大孔-中喉型和大孔-粗喉型。 ③埋藏浅是研究区优质储层发育的重要前提,沉积微相、原始组构及胶结物含量控制着储层物性差异;压实作用是储层减孔的主控因素,其次为方解石胶结作用。 ④研究区储层可划分为 4 类,其中Ⅰ 类、Ⅱ类和Ⅲ类储层为有效储层,Ⅳ类储层为无效储层或需要利用改造措施加以改造的储层。 根据该区储层特征总结出“有砂即储”的规律,并指出其油气勘探的重点在于寻找有利相带及砂体。

松辽盆地榆树林—肇州地区葡萄花油层沉积相类型及沉积演化特征

付宪弟,王胜男,张亮,赵庆海,丛琳

2013, Vol.25(2): 26–30    摘要 ( 563 )    PDF (681 KB) ( 417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3.02.004

运用薄片鉴定、粒度分析、岩心观察、测井分析和物性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松辽盆地榆树林—肇州地区葡萄花油层的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特征、测井相类型、物性特征及含油性特征等。 结果表明:榆树林— 肇州地区葡萄花油层为河控三角洲沉积,可进一步划分为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分流间湾、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前缘席状砂及前三角洲泥等 8 种沉积微相类型。 通过单井垂向层序、平面沉积微相及储层含油性与沉积微相类型关系的分析,认为葡萄花油层经历了早期基准面下降后期基准面上升的沉积演化过程,且沉积微相类型控制了储层的含油性。 研究成果对该区岩性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泌阳凹陷孙岗地区地震相识别

肖学,杨蕾,王旭

2013, Vol.25(2): 31–35    摘要 ( 509 )    PDF (640 KB) ( 375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3.02.005

泌阳凹陷孙岗地区钻、测井资料较少,而地震资料较丰富。 为了解研究区沉积特征,利用地震相识别方法对该区内典型地震相以及地震相平面特征进行了研究。 根据地震相与沉积相的对应关系,参照瞬时频率地震属性平面图、古地貌发育情况以及少量井的单井相特征,将地震相平面展布图转化为沉积相平面展布图。 通过研究,共识别出 4 种典型地震相:楔状前积地震相、斜交前积地震相、叠瓦状前积地震相、平行—亚平行地震相。 在研究区北部,核三段Ⅰ砂组上段和下段沉积时期均大面积发育不同期次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体;在研究区南部,上段沉积时期仅发育 1 个扇三角洲前缘朵叶,下段沉积时期发育 2 个扇三角洲前缘朵叶。

潮水盆地构造特征

赵宏波,何昕睿,王筱烨,谷道会

2013, Vol.25(2): 36–40    摘要 ( 386 )    PDF (617 KB) ( 492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3.02.006

为了研究潮水盆地中生代断层展布特征、断层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断裂系统是否控制沉积作用,借助地震剖面绘制出了盆地内多条地震地质剖面和不同时期所形成的断裂展布图。 研究认为:盆地内主要经历了 4 期构造运动,构造特征复杂多样,其中早—中侏罗世主要形成一系列近东西走向的正断层,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沉积作用;晚侏罗世主要形成一系列近东西走向的逆断层,对沉积无影响;早白垩世仅在陈家新井凹陷形成一些小型正断层,其对沉积作用影响不大;新生代除了形成一系列东西走向的逆冲推覆断层外,部分早—中侏罗世形成的正断层反转。 盆地的演化经历了早—中侏罗世的断陷成盆期、晚侏罗世的坳陷期、晚侏罗世末到白垩纪的隆升萎缩期和新生代喜山运动的改造消亡期 4 个阶段。 盆地内生油层、储层和盖层发育良好,具有形成构造圈闭的条件,沿着断裂带寻找构造圈闭将是下一步的勘探方向。

阿姆河盆地恰什古伊地区卡洛夫—牛津阶储层特征

王强,费怀义,刘合年,程绪彬,吴蕾,王兴志

2013, Vol.25(2): 41–48    摘要 ( 590 )    PDF (1036 KB) ( 554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3.02.007

恰什古伊气田是中亚管线的核心供气气田之一,受早期恰什古伊地区钻井成功率低及取心收获率低的影响,其储层特征不明确,这给该区的勘探评价与开发工作造成了较大困难。 利用目的层段的系统岩心资料,开展了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岩心物性和孔隙结构分析等实验,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该气田主要层段的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恰什古伊地区储层的储集性能主要表现为中— 低孔、低渗,储层孔喉组合以中、小孔-小喉组合为主。 通过综合评价,将区块内储层分为 3 级,并研究了各级储层特征,同时发现区块的岩石类型、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对储层发育影响显著。 该研究可为恰什古伊气田的进一步评价提供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气田周边的滚动勘探与开发提供借鉴。

子洲地区北部下二叠统山2 段储层特征及其形成机理

许 星,李文厚

2013, Vol.25(2): 49–54    摘要 ( 453 )    PDF (769 KB) ( 419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3.02.008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子洲地区北部下二叠统山 2 段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及测井等资料的分析,研究了其储层特征及形成机理。 结果表明:研究区山 2 段储层主要发育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山 23 亚段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孔-溶孔,山 22 和山 21 亚段储集空间主要为微孔;研究区储层属于低孔、低渗型;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是形成储层的主要相带,储层特征受控于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孔隙结构类型及其组合形式;研究区强烈的压实-压溶作用及胶结作用是导致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低的主要原因。

技术方法

扇三角洲岩性油气藏储层描述技术研究———以营子街地区为例

李国栋,白卫卫,孙金磊,黄玉燕

2013, Vol.25(2): 55–59    摘要 ( 369 )    PDF (607 KB) ( 429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3.02.009

制约深洼区隐蔽性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的因素较多,其中准确描述储层空间展布特征是主要因素。以营子街地区为例,通过对该区地震相的精细划分以及砂体的识别描述研究,形成了扇三角洲岩性油气藏储层描述“五步法”技术,包括拓频处理识储层、地震响应明特征、地震相分析定区带、测井约束反演定目标、分频属性圈边界。 勘探实践表明,该项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建立不同类型砂体的地震波形识别模式及砂体横向接触关系,并可明确前缘亚相、前三角洲亚相的地震特征。 利用该项技术预测了洼陷带岩性油气藏有利发育区,为勘探部署提供了可靠依据。

叠前同时反演技术在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谷明峰,徐美茹,周进高,倪超,辛勇光,郝毅

2013, Vol.25(2): 60–64    摘要 ( 466 )    PDF (583 KB) ( 665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3.02.010

四川盆地川中龙岗地区雷口坡组雷四3 亚段为低孔、低渗白云岩储层,与石灰岩(非储层)的波阻抗差异小,利用叠后反演技术难以有效预测储层。 从测井岩石物理分析入手,利用参数 λρ,μρ和 vP/vS 构建了对储层更敏感的储层指示因子,然后使用叠前同时反演技术计算出该指示因子,并进行了储层预测。经钻井证实,利用储层指示因子进行储层预测的结果吻合程度高,说明叠前同时反演技术是复杂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的一种有效手段。  

准噶尔盆地中拐凸起石炭系火山岩岩性测井识别及应用

尚玲,谢亮,姚卫江,党玉芳,梁则亮

2013, Vol.25(2): 65–69    摘要 ( 604 )    PDF (711 KB) ( 453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3.02.011

储层岩性分析是储层评价和油藏勘探的基础。火山岩储层岩性复杂、种类较多,严重影响了油藏的 勘探开发效果。以中拐凸起石炭系火山岩薄片、录井、岩心及岩屑等资料为基础,分析了研究区的主要岩 石类型,建立了岩性与电性的对应关系图版,并结合常规测井交会图识别法来识别岩性,从而归纳、总结 出了研究区火山岩岩性的常规测井响应特征。

澳大利亚布劳斯盆地深水区Jamieson组AVO 异常成因分析

金莉,骆宗强,李萍

2013, Vol.25(2): 70–75    摘要 ( 412 )    PDF (959 KB) ( 465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3.02.012

针对澳大利亚布劳斯盆地深水区钻探的失利,通过目的层 Jamieson 组岩心薄片鉴定,结合区域沉积环境分析,对该区深水区钻探进行了综合分析。 结果表明:这套硅质岩和硅质泥岩的特殊岩性体中富含放射虫与硅藻,且虫体内微孔隙发育,由于处于成岩演化的早期 B 阶段,微孔隙得以保存,使岩石具有高束缚孔和低密度的特征,从而产生了测井上的“含气砂岩”特征和地震上的 AVO 异常。 类似的 AVO 异常并不少见,尤其是在深水浅层沉积中,而事实上这类异常是由岩性造成的,并不表示含气,因此,今后的深水区勘探应注意规避此类风险。

地震反射波与散射波波场分离方法初探

陈可洋,杨微,吴清岭,范兴才,李来林,刘振宽

2013, Vol.25(2): 76–81    摘要 ( 411 )    PDF (1020 KB) ( 742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3.02.013

与地震反射波相比,地震散射波具有更好的刻画地层细节特征的能力,为此开展了地震反射波和散射波波场分离方法的探索性研究。 从理论上探讨了地震反射波和散射波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并根据热传导的相关理论,提出了采用基于热传导方程的扩散滤波方法进行地震反射波和散射波波场多尺度分离的思路和方法。 以实际三维地震工区叠前偏移数据为例,开展了地震反射波和散射波的波场分离数值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相对地分离地震反射波和散射波能量,且能够分别反映出地层的宏观特征和微观特征,其中分离出的反射波剖面信噪比得到了明显提高,而散射波剖面信噪比较低,但却能够反映出地层的裂缝分布和非均匀地质体的边缘特征,可以更加有效地刻画掩盖在常规地震反射波能量之下的微观地层细节特征,对于实际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低渗气藏压裂井动态产能预测模型研究

熊健,刘向君,陈朕

2013, Vol.25(2): 82–85    摘要 ( 389 )    PDF (415 KB) ( 508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3.02.014

根据气井压后气体渗流规律的变化特征,基于稳定流理论,考虑地层条件下气体的 PVT 参数随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再结合气藏的物质平衡方程,推导、建立了考虑非线性渗流特征影响的低渗气藏无限导流垂直裂缝井产能动态预测模型,并分析了非线性渗流特征影响因素和生产因素对气井产量变化规律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和渗透率变形系数越大,气井稳产年限下降幅度越大,开采年限越长,地层压力下降速度越慢,其中渗透率变形系数的影响更大;滑脱因子越大,气井稳产年限增加幅度越大,开采年限越短,地层压力下降速度越快;采气速度越大,气井稳产年限下降幅度越大,开采年限越短,地层压力下降速度越快;井底压力变化对气井产量影响较小。

油气田开发

“三低”油藏空气泡沫驱低温氧化可行性研究———以甘谷驿油田唐80区块为例

张新春,杨兴利,师晓伟

2013, Vol.25(2): 86–91    摘要 ( 552 )    PDF (345 KB) ( 460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3.02.015

甘谷驿油田“三低”油藏具有非均质性强、水源匮乏和单井产能低等特点,而低成本、高调驱能力的空气泡沫驱技术在该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为了进一步验证空气泡沫驱低温氧化的可行性,并确保注空气的安全性,通过调研该技术的应用现状、室内动静态低温氧化模拟实验研究及实际矿场试验检测,研究了不同压力、不同温度下原油与空气的氧化反应以及实际矿场试验含氧量监测分析。 结果表明:在该类“三低”油藏条件下同样可发生低温氧化反应,且反应速度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加快。

累积油汽比法在蒸汽吞吐稠油油藏证实储量评估中的应用

黄祥光

2013, Vol.25(2): 92–94    摘要 ( 432 )    PDF (298 KB) ( 346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3.02.016

辽河油区以稠油为主,在SEC 储量评估方法中,尚未提及蒸汽吞吐稠油油藏的储量评估方法。因 此,在该区提出了一种基于累积产油量与累积注汽量来求取证实储量的新方法,同时引入了蒸汽吞吐稠 油油藏的注汽量和产油量2 个重要参数,并以辽河油区杜229 区块为例,证实了该方法的适用性和可行 性,对其他同类型油田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正方形反九点井网压力梯度及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研究

李标,唐海,吕栋梁

2013, Vol.25(2): 95–99    摘要 ( 388 )    PDF (477 KB) ( 483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3.02.017

根据达西渗流理论及势的叠加原理,推导出正方形反九点井网正常生产时的压力梯度平面分布规 律,并将其应用于正方形反九点井网有效注采系统的形成条件及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的研究中。以实际油 田为例,研究了正方形反九点井网可动油范围及水驱储量动用程度随注采压差变化的规律,为正方形反 九点井网调整井的部署提供了理论依据。

新疆油田超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储层损害研究

徐豪飞,马宏伟,尹相荣,赵旭斌,刘学功,赖南君

2013, Vol.25(2): 100–106    摘要 ( 537 )    PDF (691 KB) ( 432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3.02.018

超低渗透储层由于其特殊的孔喉特性,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对外来流体的悬浮物含量与结垢性等都 有很严格的要求,如何在注水开发过程中降低储层损害与有效保护储层孔喉成为高效开发超低渗透油藏 的关键。以新疆油田某区块为例,通过储层敏感性评价与注入水结垢分析,明确了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的 损害因素。结果表明:该区块储层具有中等偏强的水敏、较强的盐敏以及中等偏强的碱敏性损害;混合注 入水容易产生以Ca2+ 为主的不溶性结垢,导致堵塞注水管线及储层孔喉。因此,超低渗透油藏在注水开 发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储层保护措施,更要严格控制注入水水质,从而有效地保护储层,为长期高效的开 发奠定基础。

苏里格气田水平井一点法产能公式研究

钟家峻,唐海,吕栋梁,张宗达,李东林

2013, Vol.25(2): 107–111    摘要 ( 597 )    PDF (315 KB) ( 499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3.02.019

水平井产能是油(气)田开发的重要参数之一,也是油(气)井配产的重要依据。 对于低(特低)渗透油气藏油(气)井产能的确定,一点法产能试井是一种快捷而有效的方法,只需一个稳定点测试资料即可完成,较其他常规回压试井和修正等时试井方法简单、省时、经济。一点法产能公式的得出,对于苏里格低(特低)渗透气藏的产能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应用气藏数值模拟方法,选择苏里格气田典型井建立气藏单井模型,结合二项式产能方程,得到了苏里格气田水平井一点法产能公式,并对该公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一点法产能公式应用于苏里格气田的水平井产能分析具有较高的精度。

论坛与综述

煤层气其实是吸附气

李传亮,彭朝阳,朱苏阳

2013, Vol.25(2): 112–115    摘要 ( 625 )    PDF (577 KB) ( 507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3.02.020

煤层气开发正迅速发展,但学术界对煤层气的赋存状态问题仍存有争议。 针对此问题,主要从煤层气的赋存机理和开采机理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①泥岩烃源岩的有机质含量低,吸附的甲烷数量少,基本上不具有开采价值;煤岩的有机质含量高,有机质吸附的甲烷数量多,具有开采价值。②煤岩的有机质极性弱,易于吸附极性弱的甲烷分子,而极性较强的矿物质则倾向于吸附水分子。 ③煤岩由基质岩块和裂缝组成,是裂缝性泥岩,由煤岩基质生成的甲烷自由气都运移到裂缝并散失掉了,只有吸附气保存了下来。④煤层气需要排水降压,使地层水脱气、吸附气解吸并形成自由气后运移至裂缝中才能被开采出来。⑤煤层气开采存在临界产气压力,并且在开采过程中不存在扩散现象。

页岩气勘探和开发进展综述

张小龙,张同伟,李艳芳,闫建萍,张铭杰,胡沛青

2013, Vol.25(2): 116–122    摘要 ( 788 )    PDF (467 KB) ( 1132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3.02.021

页岩气是指以吸附或游离状态聚集在暗色泥页岩或高碳泥页岩中的一种非常规天然气,储集空间为有机质孔隙及矿物基质孔隙和裂缝,其来源有生物成因和热解成因 2 种,具有典型的自生自储特征。页岩气孔隙度(<10%)和渗透率(μD~nD)较低,需通过压裂(一般为水力压裂)来增强连通性,进而获得经济开发。页岩气在美国的成功开发展示了页岩气是基础地质和石油工程高度结合的典范。页岩气勘探程度低,技术不成熟,页岩气藏主控因素不清楚,成藏理论或模式有待深入研究,是当前我国页岩气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断层封闭性研究方法评述

张新顺,王建平,李亚晶,吴红烛

2013, Vol.25(2): 123–128    摘要 ( 539 )    PDF (388 KB) ( 538 )

doi: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3-8926.2013.02.022

断层在油气藏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对其封闭性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断层封闭性的方法很多,但还没有一种可适用于所有地区断层封闭性研究的方法,所以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基础资料来选取与其相适应的方法,以此来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全面概述了近几年国内外研究断层封闭性的主要思路和方法,并对这些方法所需的基础资料、关键步骤、优缺点、适用范围和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断层封闭性研究的定性评价参数主要涉及断裂方向、断距大小及断移地层砂地比等方面;定量评价参数主要涉及断面正压力、泥岩涂抹因子和泥岩流体超压等方面。 目前使用最多的研究方法是以 Yielding 提出的断层泥比率(SGR)为基础,在选取合适的方法后,通过研究区及邻近地区的已知断层来确定所采用方法中的地区参数或评价标准,进而评价研究区的断层封闭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