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3, Vol. 25 ›› Issue (4): 111115.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3.04.021
张 宇
ZHANG Yu
摘要:
通过实验研究了影响体膨颗粒膨胀能力的主要因素。 结果表明:对于同类型颗粒,粒径越小,吸水膨胀能力越强;对于不同类型颗粒,吸水膨胀速度差异较大;温度对体膨颗粒吸水膨胀能力的影响不大;随着 pH 值增大,体膨颗粒的吸水膨胀能力增强;矿化度对体膨颗粒吸水膨胀能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Ca2+ 和 Mg2+ 的浓度上,与总矿化度关系不大,具体表现为 Ca2+ 和 Mg2+ 的浓度越大,体膨颗粒的吸水膨胀能力越弱;聚合物浓度对体膨颗粒的吸水膨胀能力没有明显影响,但是对于同类型颗粒,加入聚合物后,吸水膨胀速度减慢,悬浮能力增强,且聚合物浓度越高,吸水膨胀速度下降幅度越大,悬浮能力越强。该研究结果为现场利用体膨颗粒配制高强度调驱剂进行深部调驱提供了实验依据。
[1] 金毓荪,巢华庆,赵世远,等.采油地质工程[M].第2 版.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3:15-56. [2] 孙明,李治平.注水开发砂岩油藏优势渗流通道识别与描述技术[J].新疆石油天然气,2009,5(1):51-56. [3] 曾流芳.疏松砂岩油藏大孔道形成机理及渗流规律研究[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2002:19-22. [4] 毛振强,谷建伟,董平志.疏松砂岩油藏大孔道形成机理与预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1,18(1):77-79. [5] 吴素英,孙国,程会明,等.长期水驱砂岩油藏储层参数变化机理研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4,11(2):9-11. [6] 崔勇,郭鹏,姚新玲,等.体膨颗粒复合调剖体系性能研究与应用[J].石油化工应用,2011,30(12):47-50. [7] 郭松林.大庆油田体膨颗粒调剖剂参数测定研究及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9,(29):89-90. [8] 王鑫,王清发,卢军.体膨颗粒深部调剖技术及其在大庆油田的应用[J].油田化学,2004,21(2):150-153. [9] 王志瑶,李颖,吕昌森,等.预交联体膨颗粒类调剖剂性能评价方法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24(6):77-79. [10] 马丽梅,刘凤珍.萨南开发区预交联体膨颗粒深度调剖效果分析[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4,23(4):66-67. [11] 贺广庆,李长春,吕茂森,等.无机有机复合凝胶颗粒调剖剂的研制及矿场应用[J].油田化学,2006,23(4):334-336. [12] 王志瑶,邵振波,孟静,等.影响预交联体膨颗粒调剖剂膨胀倍数的因素分析[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5,27(S2):392-393. [13] 唐孝芬,刘玉章,杨立民,等.缓膨高强度深部液流转向剂实验室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9,36(4):494-497. |
[1] | 陈康, 戴隽成, 魏玮, 刘伟方, 闫媛媛, 郗诚, 吕龑, 杨广广. 致密砂岩AVO属性的贝叶斯岩相划分方法——以川中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沙一段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11-121. |
[2] | 薄尚尚, 田继先, 李曜良, 王晔桐, 王昊, 孙国强. 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物源分析[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2): 99-112. |
[3] | 周东红, 谭辉煌, 张生强. 渤海海域垦利6-1油田新近系复合河道砂体地震描述技术[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4): 13-21. |
[4] | 徐宇轩, 代宗仰, 胡晓东, 徐志明, 李丹. 川东北沙溪庙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以五宝场地区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1): 209-219. |
[5] | 张艳, 高世臣, 孟婉莹, 成育红, 蒋思思. 致密砂岩储层AVO正演模拟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分析[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6): 120-128. |
[6] | 李新豫, 张静, 包世海, 张连群, 朱其亮, 闫海军, 陈胜. 川中地区须二段气藏地震预测陷阱分析及对策——以龙女寺区块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1): 120-127. |
[7] | 刘雁婷. 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储层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1): 78-86. |
[8] | 彭达, 肖富森, 冉崎, 谢冰, 陈骁, 张福宏, 陈康, 许翔. 基于KT模型流体替换的岩石物理参数反演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5): 82-90. |
[9] | 王威. 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高效成藏模式探讨[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3): 27-34. |
[10] | 王秀姣, 黄家强, 姜仁, 曾庆才. 不同含气砂岩的AVO响应类型及其近似式误差分析[J]. 岩性油气藏, 2017, 29(5): 120-126. |
[11] | 章宇路,文华国,郑荣才,周 刚,张 兵,曹脊翔. 川东北铁山—双家坝地区长兴组白云岩成因[J]. 岩性油气藏, 2016, 28(5): 34-43. |
[12] | 韩光明,潘光超,付 琛,罗 琪,邵 远,汪 锐. 含气储层及盖层速度变化对地震响应和AVO 类型的影响[J]. 岩性油气藏, 2016, 28(2): 107-113. |
[13] | 冯小英,秦凤启,唐钰童,刘 慧,王 亚 . 沁水盆地煤层含气后的 AVO 响应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15, 27(4): 103-108. |
[14] | 胡浩,路遥,唐群英,汪敏. 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储层成岩作用对孔隙演化影响的定量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4, 26(4): 103-108. |
[15] | 李胜军,高建虎,雍学善,王耀,魏新建. 小尺度体反射系数近似公式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4, 26(1): 96-9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