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4, Vol. 26 ›› Issue (2): 7480.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4.03.012
颜雪1,郑荣才1,文华国1,黄建良2,蒋欢3,张韬4
YAN Xue1, ZHENG Rongcai1 , WEN Huaguo1, HUANG Jianliang2, JIANG Huan3, ZHANG Tao4
摘要:
在薄片鉴定及物性资料统计的基础上,对阜东斜坡头屯河组砂岩的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特征及其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该套砂岩剩余原生粒间孔隙发育,为有效的储集层,储层物性主要受控于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等因素,其中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储层发育较为重要的控制因素。
在分析储层特征及其与沉积相发育关系的基础上,以头屯河组 3 个亚段为编图单元编制沉积微相图和砂体等厚图,预测砂岩储层平面分布特征,并对有利储层发育区和远景区进行预测和评价,识别出5 个具有较大勘探潜力的有利区块。
[1] | 苏皓, 郭艳东, 曹立迎, 喻宸, 崔书岳, 卢婷, 张云, 李俊超. 顺北油田断控缝洞型凝析气藏衰竭式开采特征及保压开采对策[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78-188. |
[2] | 白佳佳, 司双虎, 陶磊, 王国庆, 王龙龙, 史文洋, 张娜, 朱庆杰. DES+CTAB复配驱油剂体系提高低渗致密砂岩油藏采收率机理[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169-177. |
[3] | 杨兆臣, 卢迎波, 杨果, 黄纯, 弋大琳, 贾嵩, 吴永彬, 王桂庆. 中深层稠油水平井前置CO2蓄能压裂技术[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178-184. |
[4] | 赵长虹, 孙新革, 卢迎波, 王丽, 胡鹏程, 邢向荣, 王桂庆. 薄层超稠油驱泄复合开发蒸汽腔演变物理模拟实验[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5): 161-168. |
[5] | 薛罗, 史忠生, 马轮, 赵艳军, 岳世俊, 洪亮, 王磊, 雷明. 南苏丹Melut盆地北部地区中—新生界稠油成藏模式及勘探潜力[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3): 76-85. |
[6] | 卢迎波. 超稠油注气次生泡沫油生成机理及渗流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6): 152-159. |
[7] | 马奎前, 刘东, 黄琴. 渤海旅大油田新近系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驱油物理模拟实验[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5): 152-161. |
[8] | 金秋月, 杨希冰, 胡林, 卢梅. 北部湾盆地稠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4): 81-88. |
[9] | 杜旭林, 戴宗, 辛晶, 李海龙, 曹仁义, 罗东红. 强底水稠油油藏水平井三维水驱物理模拟实验[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2): 141-148. |
[10] | 黄广庆. 离子组成及矿化度对低矿化度水驱采收率的影响[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5): 129-133. |
[11] | 张吉磊, 罗宪波, 张运来, 何逸凡, 周焱斌. 提高稠油底水油藏转注井注水效率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4): 141-148. |
[12] | 韩培慧, 闫坤, 曹瑞波, 高淑玲, 佟卉. 聚驱后油层提高采收率驱油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2): 143-150. |
[13] | 张运来, 廖新武, 胡勇, 李廷礼, 苏进昌. 海上稠油油田高含水期开发模式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4): 120-126. |
[14] | 刘晨, 王凯, 王业飞, 周文胜. 针对A油田的抗温、抗盐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油体系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7, 29(3): 152-158. |
[15] | 陈丽华. 强水敏储层矿物高温变化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以金家油田沙一段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6, 28(4): 121-1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