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5, Vol. 27 ›› Issue (2): 119125.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5.02.019
袁 淋1,李晓平1,延懿宸2,汪晓磊1,程子洋1
YUAN Lin1, LI Xiaoping1, YAN Yichen2, WANG Xiaolei1, CHENG Ziyang1
摘要:
水平井酸化工艺已在气田开发过程中广泛应用,但由于水平井渗流模式以及井筒附近污染方式的特殊性,酸化后地层渗流将变得更加复杂,因而酸化后的产能研究显得至关重要。以水平井周围污染带以及酸化带的非均匀分布为基础,将水平井酸化后井筒附近复合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均质区域,利用相似流动替换法得到一个水平井酸化后表皮因子计算的新方法,同时考虑井筒压降,建立了水平井酸化后地层渗流与井筒管流的耦合模型。实例分析表明,酸化后水平井产量大大提高,且随着气层厚度、酸化带渗透率以及酸液作用距离的增大,增产倍比逐渐增大,而随着污染带渗透率以及泥浆浸入半径的增大,增产倍比则逐渐减小。
[1]Borisov J P. Oil production using horizontal and multiple deviation wells[M]. Oklahoma:The R & D Library Translation,1984:253-256. |
[1] | 肖博雅. 二连盆地阿南凹陷白垩系凝灰岩类储层特征及有利区分布[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135-148. |
[2] | 闫建平, 来思俣, 郭伟, 石学文, 廖茂杰, 唐洪明, 胡钦红, 黄毅. 页岩气井地质工程套管变形类型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14. |
[3] | 张文播, 李亚, 杨田, 彭思桥, 蔡来星, 任启强. 四川盆地简阳地区二叠系火山碎屑岩储层特征与成岩演化[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2): 136-146. |
[4] | 周浩, 梁利侠. 水平井探测半径计算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157-168. |
[5] | 杨兆臣, 卢迎波, 杨果, 黄纯, 弋大琳, 贾嵩, 吴永彬, 王桂庆. 中深层稠油水平井前置CO2蓄能压裂技术[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178-184. |
[6] | 蔡晖, 屈丹, 陈民锋. 组合井网储量动用规律及水平井加密合理技术策略——以渤海HD油田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4): 147-155. |
[7] | 张运来, 陈建波, 周海燕, 张吉磊, 章威. 海上底水油藏水平井水驱波及系数定量表征[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6): 146-153. |
[8] | 李伟, 刘平, 艾能平, 邵远, 侯静娴. 莺歌海盆地乐东地区中深层储层发育特征及成因机理[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1): 19-26. |
[9] | 姜瑞忠, 张春光, 郜益华, 耿艳宏, 余辉, 李昊远.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平井分形非线性渗流[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6): 118-126. |
[10] | 安杰, 唐梅荣, 曹宗熊, 王文雄, 陈文斌, 吴顺林. 超低渗透低压油藏水平井转变开发方式试验[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5): 134-140. |
[11] | 徐有杰, 刘启国, 王瑞, 刘义成. 复合油藏压裂水平井复杂裂缝分布压力动态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5): 161-168. |
[12] | 王蓓, 刘向君, 司马立强, 徐伟, 李骞, 梁瀚. 磨溪龙王庙组碳酸盐岩储层多尺度离散裂缝建模技术及其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2): 124-133. |
[13] | 黄全华, 林星宇, 童凯, 陆云, 付云辉. 非达西渗流边水气藏水平井见水时间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1): 147-152. |
[14] | 李传亮, 朱苏阳, 柴改建, 董凤玲. 直井与水平井的产能对比[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N): 12-16. |
[15] | 李继庆, 刘曰武, 黄灿, 高大鹏. 页岩气水平井试井模型及井间干扰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6): 138-14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