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1, Vol. 23 ›› Issue (2): 124127.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1.02.024
邓燕,郭建春,赵金洲
DENG Yan, GUO Jianchun, ZHAO Jinzhou
摘要:
测井方法可以连续测量岩石力学特性,但用于模拟计算应力时,数据误差则较大;岩心测试方法测量的力学特性准确,但数据有限;压裂测试被认为是直接测量就地应力的最佳方法,但受条件限制,该方法较少运用,而且不能获得连续的地应力剖面。文中提出了运用高温高压三轴应力试验测试岩石静态力学特性,利用测井资料计算岩层动态力学特性,建立起动、静态力学参数的关系,然后获得静态岩石力学参数的纵向连续数据,并结合压裂施工数据来确定分层地应力模型,从而获得地应力剖面的新方法。利用这一方法对二连盆地XX 区块建立了分层地应力剖面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证明了该方法正确、可靠,为该区的下一步开发提供了有效的技术参数。
[1] 葛洪魁,林英松,王顺昌.地应力测试及其在勘探开发中的应用[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2(1):94-99. [2] 王道富,付金华,雷启鸿,等.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与展望[J].岩性油气藏,2007,19(3):126-130. [3] 傅春梅,唐海,邹一锋,等.应力敏感对苏里格致密低渗气井废弃压力及采收率的影响研究[J].岩性油气藏,2009,21(4):96-98. [4] 史英,颜菲,李小波,等.考虑应力敏感疏松砂岩气藏试井分析[J].岩性油气藏,2009,21(3):114-117. [5] 王国刚,苏培东,秦启荣.罗家寨构造嘉陵江组嘉四2 段底部裂缝预测[J]. 岩性油气藏,2009,21(4):82-86. [6] 程玉琪,王树立,周志军,等.海拉尔油田不同区块地应力分布规律[J].新疆石油地质,2009,30(2):81-84. [7] 单钰铭,刘维国.地层条件下岩石动静力学参数的实验研究[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0,27(3):249-254. [8] 黄忠桥,康义达.应用声发射资料计算地应力的方法[J].特种油气藏,2003,10(4):4-5. [9] 王晓杰,彭仕宓,吕本勋,等.用正交偶极阵列声波测井研究地层地应力场[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2(4):42-46. [10] 刘江,石少波,汪光丽,等.常规测井三向应力计算方法研究[J].测井技术,2006,30(4):298-302. [11] 范宜仁,魏周拓,陈雪莲.基于测井资料的地层应力计算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测井技术,2009,33(5):415-420. [12] 王孟华,崔永谦,张锐峰,等.泥灰岩裂缝储层预测方法研究——以束鹿凹陷为例[J].岩性油气藏,2007,19(3):114-119. [13] 周伦先.成像测井技术在车镇凹陷地应力研究中的应用[J].新疆石油地质,2009,30(3):369-372. [14] 吕俊丰,刘鹏,林庆祥,等.地应力分析解释技术在压裂中的应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24(2):64-66. [15] 周文,闫长辉,王世泽,等.油气藏现今地应力场评价方法及应用[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123-156. |
[1] | 杨兆臣, 卢迎波, 杨果, 黄纯, 弋大琳, 贾嵩, 吴永彬, 王桂庆. 中深层稠油水平井前置CO2蓄能压裂技术[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178-184. |
[2] | 赵长虹, 孙新革, 卢迎波, 王丽, 胡鹏程, 邢向荣, 王桂庆. 薄层超稠油驱泄复合开发蒸汽腔演变物理模拟实验[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5): 161-168. |
[3] | 薛罗, 史忠生, 马轮, 赵艳军, 岳世俊, 洪亮, 王磊, 雷明. 南苏丹Melut盆地北部地区中—新生界稠油成藏模式及勘探潜力[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3): 76-85. |
[4] | 卢迎波. 超稠油注气次生泡沫油生成机理及渗流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6): 152-159. |
[5] | 马奎前, 刘东, 黄琴. 渤海旅大油田新近系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驱油物理模拟实验[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5): 152-161. |
[6] | 张运来, 陈建波, 周海燕, 张吉磊, 章威. 海上底水油藏水平井水驱波及系数定量表征[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6): 146-153. |
[7] | 金秋月, 杨希冰, 胡林, 卢梅. 北部湾盆地稠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4): 81-88. |
[8] | 杜旭林, 戴宗, 辛晶, 李海龙, 曹仁义, 罗东红. 强底水稠油油藏水平井三维水驱物理模拟实验[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2): 141-148. |
[9] | 关华, 郭平, 赵春兰, 谭保国, 徐冬梅. 渤海湾盆地永安油田永66区块氮气驱油机理[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2): 149-160. |
[10] | 宋明明, 韩淑乔, 董云鹏, 陈江, 万涛. 致密砂岩储层微观水驱油效率及其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1): 135-143. |
[11] | 刘秀婵, 陈西泮, 刘伟, 王霞. 致密砂岩油藏动态渗吸驱油效果影响因素及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5): 114-120. |
[12] | 张吉磊, 罗宪波, 张运来, 何逸凡, 周焱斌. 提高稠油底水油藏转注井注水效率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4): 141-148. |
[13] | 韩培慧, 闫坤, 曹瑞波, 高淑玲, 佟卉. 聚驱后油层提高采收率驱油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2): 143-150. |
[14] | 张运来, 廖新武, 胡勇, 李廷礼, 苏进昌. 海上稠油油田高含水期开发模式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4): 120-126. |
[15] | 尚庆华, 王玉霞, 黄春霞, 陈龙龙. 致密砂岩油藏超临界与非超临界CO2驱油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3): 153-15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