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2, Vol. 24 ›› Issue (6): 5459.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2.06.010
鲁新川1,史基安1,葛冰2,张顺存1
LU Xinchuan1, SHI Ji’an1, GE Bing2, ZHANG Shuncun1
摘要:
利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资料,依据沉积学原理和方法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拐— 五八区二叠系上乌尔禾组砂砾岩储层进行了研究,认为该组砂砾岩储层主要发育于“复合扇”沉积序列的多期冲积扇相中,可进一步分为扇根、扇中和扇缘亚相。 砂砾岩储层以砾岩—粗砂岩为主,含少量细砂岩,砾石成分以凝灰岩、安山岩岩屑为主;成岩作用以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为主,沸石类胶结物的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起建设性作用;成岩阶段主要为晚成岩阶段 A 期,其孔隙度主要为 5%~15%,平均为 9.4%,渗透率主要为 0.1~80.0 mD,平均为 3.1 mD,总体上属Ⅱ—Ⅲ类储层。
[1] 昝灵,王顺华,张枝焕,等.砂砾岩储层研究现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3):63-66. [2] 孙龙德.东营凹陷北部斜坡带沙三—四段砂砾岩体与油气聚集[J].沉积学报,2003,21(2):278-282. [3] 王成,官艳华,肖利梅,等.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砾岩储层特征[J].石油学报,2006,27(增刊):52-56. [4] 赵志超,罗运先,田景春.中国东部陆相盆地砂砾岩成因类型及地震地质特征[J].石油物探,1996,35(4):76-86. [5] 刘书会,张繁昌,印兴耀,等.砂砾岩储集层的地震反演方法[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3,30(3):124-125. [6] 孙海宁,王洪宝,欧浩文,等.砂砾岩储层地震预测技术[J].天然气工业,2007,27(增刊A):397-398. [7] 宋子齐,路向伟,王静,等.克拉玛依油田七中东区砾岩油层有效厚度下限标准[J].测井技术,2006,30(1):91-93. [8] 陈钢花,张孝珍,吴素英,等.特低渗砂砾岩储层的测井评价[J].石油物探,2009,48(4):412-416. [9] 颜泽江,唐伏平,姚颖,等.洪积扇砂砾岩储集层测井精细解释研究———以克拉玛依油田为例[J].新疆石油地质,2008,29(5):557-560. [10] 张顺存,刘振宇,刘巍,等.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百断裂下盘二叠系砂砾岩储层成岩相研究[J].岩性油气藏,2010,22(4):43-51. [11] 吕锡敏,谭开俊,姚清洲,等.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拐—五八区二叠系天然气地质特征[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6,17(5):708-710. [12] 匡立春,薛新克,邹才能,等.火山岩岩性地层油藏成藏条件与富集规律———以准噶尔盆地克—百断裂带上盘石炭系为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7,34(3):285-290. [13] 况军,齐雪峰.准噶尔前陆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勘探方向[J].新疆石油地质,2006,27(1):5-9. [14] 雷振宇,鲁兵,蔚远江,等.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构造演化与扇体形成和分布[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26(1):86-91. [15] 蔚远江,李德生,胡素云,等.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扇体形成演化与扇体油气藏勘探[J].地球学报,2007,28(1):62-71. [16] 雷振宇,卞德智,杜社宽,等.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扇体形成特征及油气分布规律[J].石油学报,2005,26(1):8-12. [17] 方少仙,侯方浩.石油天然气储层地质学[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8:145-167. [18] 冯增昭. 沉积岩石学[M].第二版.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19] 冯增昭,王英华,刘焕杰,等.中国沉积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 [20] 邱隆伟,姜在兴,陈文学,等.一种新的储层孔隙成因类型———石英溶解型次生孔隙[J].沉积学报,2002,20(4):621-627. [21] 刘成林,朱筱敏,朱玉新,等.不同构造背景天然气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特点[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26(6):746-753. [22] 罗静兰,张晓莉,张云翔,等.成岩作用对河流—三角洲相砂岩储层物性演化的影响———以延长油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 2砂岩为例[J].沉积学报,2001,19(4):541-547. [23] 牟泽辉.鄂尔多斯盆地庆阳以南三叠系延长组长5、长6、长7储层成岩作用[J].天然气工业,2001,21(2):13-17. [24] 史基安,王金鹏,毛明陆,等.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6—8 段储层砂岩成岩作用研究[J].沉积学报,2003,21(3):373-380. [25] 张金亮,司学强,梁杰,等.陕甘宁盆地庆阳地区长8 油层砂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性质的影响[J].沉积学报,2004,22(2):225-233. [26] 应凤祥,何东博、龙玉梅,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 5477-2003 碎屑岩成岩阶段划分[S].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1-14. [27] 姜在兴.沉积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217-235. [28] 裘怿楠,薛淑浩.油气储层评价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
[1] | 赵军, 李勇, 文晓峰, 徐文远, 焦世祥. 基于斑马算法优化支持向量回归机模型预测页岩地层压力[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12-22. |
[2] | 关蕴文, 苏思羽, 蒲仁海, 王启超, 闫肃杰, 张仲培, 陈硕, 梁东歌.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旬宜地区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77-88. |
[3] | 王子昕, 柳广弟, 袁光杰, 杨恒林, 付利, 王元, 陈刚, 张恒. 鄂尔多斯盆地庆城地区三叠系长7段烃源岩特征及控藏作用[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33-144. |
[4] | 尹虎, 屈红军, 孙晓晗, 杨博, 张磊岗, 朱荣幸.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三叠系长7油层组深水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45-155. |
[5] | 牟蜚声, 尹相东, 胡琮, 张海峰, 陈世加, 代林锋, 陆奕帆.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三叠系长7段致密油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71-84. |
[6] | 申有义, 王凯峰, 唐书恒, 张松航, 郗兆栋, 杨晓东. 沁水盆地榆社—武乡区块二叠系煤系页岩储层地质建模及“甜点”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98-108. |
[7] | 宋志华, 李垒, 雷德文, 张鑫, 凌勋. 改进的U-Net网络小断层识别技术在玛湖凹陷玛中地区三叠系白碱滩组的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40-49. |
[8] | 曹江骏, 王茜, 王刘伟, 李诚, 石坚, 陈朝兵.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三叠系长7段夹层型页岩油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158-171. |
[9] | 王天海, 许多年, 吴涛, 关新, 谢再波, 陶辉飞.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沉积相展布特征及沉积模式[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98-110. |
[10] | 尹路, 许多年, 乐幸福, 齐雯, 张继娟.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59-68. |
[11] | 龙盛芳, 侯云超, 杨超, 郭懿萱, 张杰, 曾亚丽, 高楠, 李尚洪.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庆城地区三叠系长7段—长3段层序地层特征及演化规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145-156. |
[12] | 尹艳树, 丁文刚, 安小平, 徐振华.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塞160井区三叠系长611储层构型表征[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4): 37-49. |
[13] | 覃建华, 王建国, 李思远, 李胜, 窦智, 彭仕宓. 玛湖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致密砾岩储层水力裂缝特征及形成机制[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4): 29-36. |
[14] | 薛楠, 邵晓州, 朱光有, 张文选, 齐亚林, 张晓磊, 欧阳思琪, 王淑敏. 鄂尔多斯盆地平凉北地区三叠系长7段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环境[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3): 51-65. |
[15] | 文雯, 杨西燕, 向曼, 陶夏妍, 杨容, 李阳, 范家兴, 蒲柏宇. 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东侧三叠系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2): 68-7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