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6, Vol. 28 ›› Issue (3): 133136.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6.03.018
• 油气田开发 • 上一篇
姚振杰1,马永晶2,金 志1,闫文华3,郑晓松4
Yao Zhenjie1, Ma Yongjing2, Jin Zhi1, Y an Wenhua3, Zheng Xiaosong4
摘要:
辽河油田 J 区块多数油井高含水,储层非均质性强、层间矛盾突出,为了提高 J 区块的原油采收率,实施了二元复合驱。 二元复合驱会产生大量采出液,而采出液中含有化学剂,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处理成本较高。 利用室内驱替实验来模拟二元复合驱的采出液,优化采出液的回注方式,研究二元复合驱采出液回注的可行性。 结果表明:聚合物含量较高的采出液可直接作为二元复合驱油体系的前置段塞;采出液原样可直接作为后续保护段塞并后续水驱;采出液的不同回注方式均可提高化学驱采出程度(化学驱采出程度均大于 20% ),采出液的回注不仅可以节约聚合物的用量,同时可以解决采出液的污水处理问题。
[1] 曲金明.锦16 东油田高含水期深部液流转向试验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2. |
[1] | 姚秀田, 王超, 闫森, 王明鹏, 李婉. 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新生界断层精细表征及地质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4): 50-60. |
[2] | 钱真, 毛志强, 郑伟, 黄远军, 陈立峰, 曾慧勇, 李岗, 宋嫒. 井间单套缝洞型油藏橡胶颗粒调剖堵水实验[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4): 161-168. |
[3] | 刘桂珍, 高伟, 张丹丹, 陈龙, 李爱荣. 姬塬地区长81亚油层组浅水型三角洲砂体结构及成因[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2): 16-23. |
[4] | 张保康, 徐国瑞, 铁磊磊, 苏鑫, 卢祥国, 闫冬. “堵水+调剖”工艺参数优化和油藏适应性评价——以渤海SZ36-1油田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7, 29(5): 155-161. |
[5] | 胡浩. 基于砂体结构的剩余油挖潜调整措施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6, 28(4): 111-120. |
[6] | 董凤玲,周华东,李志萱,陈莹莹,毕玉帅,王磊. 卫42 断块特低渗油藏挖潜调整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3, 25(5): 113-116. |
[7] | 范玲玲,宋荣彩,金文辉,王勇,王姝. 鄂尔多斯盆地苏西X 井区盒8 段砂体发育模式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2, 24(4): 29-33. |
[8] | 欧阳传湘,左晨晓,张智君,袁海龙. 水平井气润湿反转堵水实验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1, 23(3): 106-109. |
[9] | 邱红兵. 曙光油田13938 潜山油藏剩余油挖潜效果评价[J]. 岩性油气藏, 2010, 22(1): 129-133. |
[10] | 刘晓彦, 谢吉兵, 廖建波, 张家彬. 靖安油田ZJ2 井区侏罗系油藏水驱状况研究与调整对策[J]. 岩性油气藏, 2007, 19(1): 124-12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