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针对油气勘探中存在的油水关系复杂问题,采用油气藏解剖和油气分布与成藏条件之间的空间 匹配关系,对齐家—鸳鸯沟地区沙河街组油气富集规律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齐家—鸳鸯沟 地区油气在纵向上主要分布在沙二段,平面上主要分布在Ⅲ 号台阶上,并以断层-岩性油气藏类型居多; 油气富集主要受到砂体储层是否发育、圈闭是否发育、断层侧向封闭性强弱、断裂后期活动性强弱4 个因 素的控制;不同层段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不同,沙二段、沙三1 亚段和沙四段圈闭不发育是造成失利井的 最主要原因,而沙三2 亚段和沙三3 亚段砂体储层不发育也是造成失利井的最主要原因。
[1] 李晓光,陈振岩,余成,等.坡洼过渡地区岩性油藏勘探实践———以齐家—鸳鸯沟地区为例[J].特种油气藏,2007,14(2):14-17. [2] 单俊峰,陈振岩,回雪峰.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坡洼过渡带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6):42-45. [3] 鞠俊成,张凤莲,喻国凡,等.辽河盆地西部凹陷南部沙三段储层沉积特征及含油气性分析[J].古地理学报,2001,3(1):63-69. [4] 窦欣,陈振岩,李成,等.辽河西部凹陷齐62 井区岩性油气藏储集层特征及识别技术[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6,33(4):412-415. [5] 孙洪斌,张风莲.辽河坳陷古近系构造-沉积演化特征[J].岩性油气藏,2008,20(2):60-65. [6] 李晓光,张金川,陈振岩,等.辽河坳陷西部凹陷油气成藏体系及天然气分布[J].天然气工业,2009,27(5):39-43. [7] 郭永强,刘洛夫.辽河西部凹陷沙三段岩性油气藏主控因素研究[J].岩性油气藏,2009,21(2):19-22. [8] 鞠俊成.辽河西部凹陷南部中生界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7,29(3):169-172. [9] 谢武仁,牛嘉玉,王洪亮,等.辽河西斜坡鸳鸯沟地区岩性油气藏研究[J].岩性油气藏,2008,20(4):75-79. [10] 刘立峰,姜振学,钟宁宁,等.辽河西部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生烃动力学特征[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9,34 (5):799-804. [11] 高先志,庞雄奇,李晓光,等.断陷盆地潜山构造带油气复式成藏特征及油气藏系列———以辽河西部凹陷兴隆台构造带为例[J].中国科学D 辑:地球科学,2008,38(增刊):95-102. [12] 孙洪斌,张风莲.断陷盆地优质储层的成因———以辽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储层为例[J].岩性油气藏,2009,21(1):51-54. [13] 张凤奇,庞雄奇,冷济高.辽河西部凹陷岩性圈闭含油性定量预测模型[J].岩性油气藏,2008,20(2):114-118. [14] 张凤奇,庞雄奇,王震亮,等.辽河西部凹陷复杂构造圈闭含油性主控因素及定量模式[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39(6):991-997. [15] 冯有良,鲁卫华,门相勇.辽河西部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与地层岩性油气藏预测[J].沉积学报,2009,27(1):57-63. [16] 刘立峰,姜振学,周新茂,等.烃源岩生烃潜力恢复与排烃特征分析———以辽河西部凹陷古近系烃源岩为例[J].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37(3):378-384. [17] 黄文彪,孟元林,卢双舫,等.利用流体包裹体和盆地模拟分析油气成藏史———以鸳鸯沟洼陷西斜坡为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39(4):650-655. [18] Allan U S. Model for hydrocarbon migration and entrapment within faulted structures[J]. AAPG Bulletin,1989,73(7):803-811. |
[1] | 张晓丽, 王小娟, 张航, 陈沁, 关旭, 赵正望, 王昌勇, 谈曜杰. 川东北五宝场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87-98. |
[2] | 陈康, 戴隽成, 魏玮, 刘伟方, 闫媛媛, 郗诚, 吕龑, 杨广广. 致密砂岩AVO属性的贝叶斯岩相划分方法——以川中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沙一段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11-121. |
[3] | 邵威, 周道容, 李建青, 章诚诚, 刘桃. 下扬子逆冲推覆构造后缘凹陷油气富集关键要素及有利勘探方向[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61-71. |
[4] | 王小娟, 陈双玲, 谢继容, 马华灵, 朱德宇, 庞小婷, 杨田, 吕雪莹. 川西南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78-87. |
[5] | 白佳佳, 司双虎, 陶磊, 王国庆, 王龙龙, 史文洋, 张娜, 朱庆杰. DES+CTAB复配驱油剂体系提高低渗致密砂岩油藏采收率机理[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169-177. |
[6] | 齐育楷, 郭景祥, 罗亮, 骆福嵩, 周学文, 姚威, 张坦, 林会喜. 库车坳陷南部斜坡带隐蔽圈闭发育模式及勘探方向[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5): 108-119. |
[7] | 黄彦庆, 刘忠群, 王爱, 肖开华, 林恬, 金武军.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三段致密砂岩气甜点类型与分布[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2): 21-30. |
[8] | 杨楷乐, 何胜林, 杨朝强, 王猛, 张瑞雪, 任双坡, 赵晓博, 姚光庆. 高温-超压-高CO2背景下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特征——以莺歌海盆地LD10区新近系梅山组-黄流组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1): 83-95. |
[9] | 米伟伟, 谢小飞, 曹红霞, 马强, 杜永慧, 张琼, 邓长生, 宋珈萱.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二叠系山2—盒8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6): 101-117. |
[10] | 隋立伟, 杨文璐, 李军辉, 樊晓东, 姜洪福, 文全, 张大智, 袁勇. 断陷湖盆滩坝沉积特征及其控藏作用——以塔南凹陷白垩系铜钵庙组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5): 100-109. |
[11] | 何贤, 闫建平, 王敏, 王军, 耿斌, 李志鹏, 钟光海, 张瑞湘. 低渗透砂岩孔隙结构与采油产能关系——以东营凹陷南坡F154区块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1): 106-117. |
[12] | 王永骁, 付斯一, 张成弓, 范萍.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2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6): 12-20. |
[13] | 张玉晔, 高建武, 赵靖舟, 张恒, 吴和源, 韩载华, 毛朝瑞, 杨晓.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6油层组致密砂岩成岩作用及其孔隙度定量恢复[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6): 29-38. |
[14] | 李传亮, 王凤兰, 杜庆龙, 由春梅, 单高军, 李斌会, 朱苏阳. 砂岩油藏特高含水期的水驱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5): 163-171. |
[15] | 张文凯, 施泽进, 田亚铭, 王勇, 胡修权, 李文杰. 川东南志留系小河坝组致密砂岩孔隙类型及成因[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4): 10-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