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2, Vol. 24 ›› Issue (2): 1115.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2.02.003
郭伟1,李小刚1,刘尚军2,林社卿3,严永新3
GUO Wei1, LI Xiaogang1, LIU Shangjun2, LIN Sheqing3, YAN Yongxin3
摘要:
为了探究焉耆盆地博湖坳陷岩性圈闭发育的有利区带,在地震层序划分的基础上,利用地震波振 幅、频率、连续性、内部结构以及外部形态等特征,在研究区目的层划分出6 种地震相类型。通过井-震结 合,将地震相转化为与之相对应的沉积相。结果表明:三工河组下段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前缘、滨浅湖、浊积扇、半深湖等6 种沉积相(亚相)类型;同时该区发育5 个规模较大的沉积体,大 体上对应着北西、北东及南部3 个物源区。综合分析认为,三工河组下段整体上岩性圈闭发育条件较差, 局部发育的河口砂坝、滨浅湖滩坝、浊积扇等可以形成岩性圈闭。
[1] 花彩霞,李小刚,臧素华,等.焉耆盆地博湖坳陷八道湾组层序地层格架与模式分析[J].岩性油气藏,2011,23(1):42-46. [2] 姜在兴,吴明荣,陈祥,等.焉耆盆地侏罗系沉积体系[J].古地理学报,1999,1(3):19-27. [3] 柳广弟,张仲培,陈文学,等.焉耆盆地侏罗系油气系统特征与演化[J].石油学报,2002,23(6):20-23,28. [4] 吴明荣,姜在兴,操应长,等.焉耆盆地岩性油气藏勘探前景[J].新疆石油地质,2001,22(5):417-420. [5] 邱荣华,陈文礼,林社卿,等.焉耆盆地中生界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分析[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1,26(6):615-620. [6] 肖力,王华,杨道庆,等.焉耆盆地博湖坳陷西山窑组沉积相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30(2):182-186. [7] 宋传春.地震-地质综合研究方法述评[J].岩性油气藏,2010,22(2):133-139. [8] 吴嘉鹏,王英民,马贵明,等.孟加拉扇某区块地层层序划分及典型地震相识别[J].岩性油气藏,2010,22(2):69-73. [9] 曾令帮,段玉顺,毕明波,等.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礁滩相储层地震识别与勘探效果[J].岩性油气藏,2011,23(2):75-79. [10] 徐怀大,王世飞,陈开远.地震地层学解释基础[M].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0:47-108. [11] 刘震.储层地震地层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7:69-75. |
[1] | 岳世俊, 刘应如, 项燚伟, 王玉林, 陈汾君, 郑长龙, 景紫岩, 张婷静. 一种水侵气藏动态储量和水侵量计算新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5): 153-160. |
[2] | 温康, 闫建平, 钟光海, 井翠, 唐洪明, 王敏, 王军, 胡钦红, 李志鹏. 川南长宁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评价新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1): 95-105. |
[3] | 李冬梅, 李会会, 朱苏阳, 李涛. 断溶体油气藏流动物质平衡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1): 154-162. |
[4] | 姚海鹏, 于东方, 李玲, 林海涛. 内蒙古地区典型煤储层吸附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2): 1-8. |
[5] | 李沛, 张金川, 唐玄, 霍志鹏, 李振, 刘君兰, 李中明. 南华北盆地中牟—温县区块上古生界页岩气吸附特性[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3): 66-75. |
[6] | 余川, 周洵, 方光建, 汪生秀, 余忠樯. 地层温压条件下页岩吸附性能变化特征——以渝东北地区龙马溪组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6): 10-17. |
[7] | 何彦庆, 郑丽, 闫长辉, 田园媛, 吴婷婷, 赵可乐. 页岩储层标准等温吸附曲线的建立——以鄂尔多斯盆地长7页岩储层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3): 92-99. |
[8] | 陈 军,秦 柯,任洪伟,尹双江,李 冰. 利用气藏生产指示曲线计算凝析气藏水侵量[J]. 岩性油气藏, 2015, 27(2): 103-108. |
[9] | 钟海全,周俊杰,李颖川,蒲浩,谭燕. 流动物质平衡法计算低渗透气藏单井动态储量[J]. 岩性油气藏, 2012, 24(3): 108-111. |
[10] | 王德龙,郭平,陈恒,付微风,汪忠德,丁洪坤. 新吸附气藏物质平衡方程推导及储量计算[J]. 岩性油气藏, 2012, 24(2): 83-86. |
[11] | 陈恒,杜建芬,郭平,刘东华,肖峰,杨作明. 裂缝型凝析气藏的动态储量和水侵量计算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2, 24(1): 117-1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