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07, Vol. 19 ›› Issue (2): 4144.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07.02.007
谭开俊1, 潘建国1, 2, 姚清洲1, 王彦君1, 尹路1, 任培罡1, 李德滋1, 黄玉1
TAN Kaijun1, PAN Jianguo 1, 2, YAO Qingzhou1, WANG Yanjun1, YIN Lu1,REN Peigang1, LI Dezi1, HUANG Yu1
摘要:
近年来, 按照断块油气藏的思路, 车拐地区侏罗系油气勘探进展缓慢。通过断裂体系和沉积体系的分析, 该区侏罗系具备地层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为了更好地指导该区油气勘探, 深刻剖析岩性油气藏的主控因素, 认为: 古凸起高部位有利于形成地层圈闭, 近东西向的断裂与南北向的沉积体系和东南倾的鼻状构造相配置, 有利于形成断层- 地层、断层- 岩性圈闭; 低位域的八道湾组和高位域的三工河组是最有利的勘探层位; 坡折带之下的三角洲前缘是最有利的岩性油气藏发育区; 疏导体系是控制古生新储型岩性油气藏形成的关键因素。
[ 1] 王英民. 对层序地层学工业化应用中层序分级混乱问题的探讨[ J] . 岩性油气藏, 2007, 19( 1) : 9- 15. [ 2] 蒲仁海, 梅志超, 唐忠华. 准噶尔盆地东部侏罗系陆相层序地层学探讨[ J] . 新疆石油地质, 1994, 15( 4) : 335- 341. [ 3] 周荔青. 中国陆相含油气盆地斜坡区大中型岩性型油气田形成条件[ J]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3, 24( 4) : 362- 366. [ 4] 李天明, 支东明, 靳军.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侏罗系层序地层格架[ J] . 新疆石油地质, 2002, 23( 1) : 286- 290. [ 5] 刘豪, 王英民, 王媛. 坳陷湖盆坡折带特征及其对非构造圈闭控制[ J] . 石油学报, 2004, 25( 2) :30- 35. [ 6] 王宜林, 王英民, 齐雪峰, 等.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划分[ J] . 新疆石油地质, 2001, 22( 5) :382- 385. [ 7] 张满郎, 张琴, 朱筱敏. 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区侏罗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J] . 古地理学报, 2000, 2( 3) :41- 45. [ 8] 鲍志东, 管守锐, 李儒峰, 等.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J]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29( 1) : 48- 51. [ 9] 夏显佰, 靳军.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拐地区侏罗系构造特征与勘探潜力分析[ J] . 中国石油勘探, 2003, 8( 4) : 29- 33. [ 10] 赵红格, 刘池洋. 物源分析方法与研究进展[ J] . 沉积学报,2003, 21( 3) : 410- 415. [ 11] 罗凯声.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非构造油气藏勘探前景[ J] . 新疆石油地质, 2004, 25( 6) : 603- 606. [ 12] 崔炳富, 王海东, 康素芳, 等. 准噶尔盆地车拐地区石油运聚规律研究[ J] . 新疆石油地质, 2005, 26( 1) : 36- 38. [ 13] 石昕, 张立平, 何登发, 等.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气成藏模式分析[ J]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5, 16( 4) : 460- 463. [ 14] 曾溅辉, 郑和荣, 王宁. 东营凹陷岩性油藏成藏动力学特征[ 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8, 19( 4) : 326- 329. [ 15] 付广, 薛永超, 付晓飞. 油气运移疏导系统及其对成藏的控制[ J] . 新疆石油地质, 2001, 22( 1) : 24- 26. [ 16] 刘银河.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沉积构造与油气分布[ J]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9, 26( 5) : 12- 15. |
[1] | 何文渊, 云建兵, 钟建华. 川东北二叠系长兴组碳酸盐岩云化成储机制[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5): 1-25. |
[2] | 罗晓彤, 文华国, 彭才, 李云, 赵研. 巴西桑托斯盆地L油田BV组湖相碳酸盐岩沉积特征及高精度层序划分[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3): 68-81. |
[3] | 阮基富,李新玲,唐青松. 相控建模技术在磨溪气田嘉二段气藏中的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13, 25(4): 83-88. |
[4] | 周刚,郑荣才,罗韧,刘划一,文华国. 环开江—梁平海槽长兴组生物礁类型及储层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13, 25(1): 81-87. |
[5] | 李彬,罗东红,梁卫,汪瑞良,王愫,戴建文. 双反射偏移技术实现礁灰岩油藏断层和裂缝的有效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12, 24(2): 92-97. |
[6] | 焦增玉,张帆,曾德铭,杜江民,张红霞,冯明友. 川东北温泉井及邻区长兴组生物礁储层特征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1, 23(6): 79-83. |
[7] | 王宏,王蓓蕾,王成俊. “两步法”相控随机建模在延长油田储层描述中的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11, 23(4): 110-114. |
[8] | 郑博,郑荣才,周刚,文华国. 川东五百梯长兴组台缘生物礁储层沉积学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11, 23(3): 60-69. |
[9] | 谢锐杰,张艳文,秦刚,骆旋. 相控建模在红连油田精细油藏描述中的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11, 23(1): 86-89. |
[10] | 胡 诚,郑荣才,戴朝成. 珠江口盆地珠江组流花生物礁及储层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10, 22(3): 59-65. |
[11] | 吕坐彬,赵春明,霍春亮,薛艳霞,张岚. 精细相控储层地质建模技术在老油田调整挖潜中的应用———以绥中36-1油田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0, 22(3): 100-105. |
[12] | 周刚,郑荣才,王炯,李瑜,文其兵,徐发波. 川东—渝北地区长兴组礁、滩相储层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09, 21(1): 15-21. |
[13] | 李联新,胡红,罗泽松. 川东高峰场构造长兴组生物礁储层测井评价[J]. 岩性油气藏, 2008, 20(4): 118-122. |
[14] | 王延奇,胡明毅,刘富艳,王辉,胡治华. 鄂西利川见天坝长兴组海绵礁岩石类型及礁体演化阶段[J]. 岩性油气藏, 2008, 20(3): 44-48. |
[15] | 胡光义,古莉, 王福利. 礁灰岩特征和块状体储层建模方法探讨[J]. 岩性油气藏, 2007, 19(2): 90-9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