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4, Vol. 26 ›› Issue (4): 6672.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4.04.010
刘英辉1,2,朱筱敏1,朱茂1,廖宗宝3,王小军4,王俊怀4
摘要:
近年来,致密油已成为国内外油气勘探的新热点。 通过岩心、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薄片的观察和鉴定以及物性压汞数据分析,对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二叠系风城组致密油储层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特征、物性特征及储层“甜点”区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风城组主要发育 5 种岩石类型:云质岩类、凝灰岩类、砂岩类、泥岩类和盐岩类,并以云质岩类为主;致密油储层常见 4 类储集空间类型:裂缝、溶孔、晶间孔和原生粒间孔,其中裂缝占储集空间的 53%,溶孔占储集空间的 35%;油层属典型低孔、低渗致密储层,孔隙度为 1%~10%,平均为 3.86%,渗透率 < 2 mD 的样品占 85%以上,平均为 0.17 mD;致密油储层“甜点”区主要受白云石化、裂缝和溶孔发育程度等的共同影响。
[1] 雷群,王红岩,赵群,等.国内外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现状及建议[J].天然气工业,2008,28(12):7-10. [2] 李玉喜,张金川.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类型和潜力[J].国际石油经济,2011,19(3):61-67. [3] 贾承造,邹才能,李建忠,等.中国致密油评价标准、主要类型、基本特征及资源前景[J].石油学报,2012,33(3):343-350. [4] 付锁堂,张道伟,薛建勤,等.柴达木盆地致密油形成的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分析[J].沉积学报,2013,31(4):672-682. [5] 匡立春,唐勇,雷德文,等.准噶尔盆地二叠系咸化湖相云质岩致密油形成条件与勘探潜力[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2,39(6):657-667. [6] 姚泾利,邓秀芹,赵彦德,等.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特征[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3,40(2):150-158. [7] 林森虎,邹才能,袁选俊,等.美国致密油开发现状及启示[J].岩性油气藏,2011,23(4):25-30. [8] Arthur J D,Bohm B,Coughlin B J ,et al. Evaluating the 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of hydraulic fracturing in shale gas reservoirs [C]. SPE Americas E & P Environment and Safety Conference:San Antonio,Texas,2008. [9] 冯建伟,戴俊生,鄢继华,等.准噶尔盆地乌夏前陆冲断带构造活动-沉积响应[J].沉积学报, 2009,27(3):494-502. [10] 陈发景,汪新文.准噶尔盆地的原型和构造演化[J].地学前缘,2005,12(3):77-89. [11] 曲江秀,邱贻博,时振峰,等.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断裂带断裂活动与油气运移[J].新疆石油地质,2007,28(4):403-405. [12] 陈新,卢华复,舒良树,等.准噶尔盆地构造演化分析新进展[J].高校地质学报,2002,8(3):257-267. [13] 牛海青,陈世悦,张鹏,等.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二叠系储集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古地理学报,2009,11(4):425-434. [14] 冯有良,张义杰,王瑞菊,等.准噶尔盆地西北缘风城组白云岩成因及油气富集因素[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1,38(6):685-692. [15] 朱世发.混积地层储层发育机理和主控因素分析———以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二叠系风城组为例[D].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1. [16] 蒋宜勤,文华国,祁利祺,等.准噶尔盆地乌尔禾地区二叠系风城组盐类矿物和成因分析[J].矿物岩石,2012,32(2):105-114. [17] 潘晓添,郑荣才,文华国,等.准噶尔盆地乌尔禾地区风城组云质致密油储层特征[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0(3):315-325. [18] 潘晓添.准噶尔盆地西北缘风城组湖相热液白云岩形成机理[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3. [19] 赵靖舟,吴少波,武富礼.论低渗透储层的分类与评价标准———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J].岩性油气藏,2007,19(3):28-31. [20] 殷建国,丁超,辜清,等.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风地区风城组白云质岩类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J].岩性油气藏,2012,24(5):83-88. |
[1] | 闫建平, 来思俣, 郭伟, 石学文, 廖茂杰, 唐洪明, 胡钦红, 黄毅. 页岩气井地质工程套管变形类型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14. |
[2] | 周浩, 梁利侠. 水平井探测半径计算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157-168. |
[3] | 杨兆臣, 卢迎波, 杨果, 黄纯, 弋大琳, 贾嵩, 吴永彬, 王桂庆. 中深层稠油水平井前置CO2蓄能压裂技术[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178-184. |
[4] | 蔡晖, 屈丹, 陈民锋. 组合井网储量动用规律及水平井加密合理技术策略——以渤海HD油田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4): 147-155. |
[5] | 张运来, 陈建波, 周海燕, 张吉磊, 章威. 海上底水油藏水平井水驱波及系数定量表征[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6): 146-153. |
[6] | 姜瑞忠, 张春光, 郜益华, 耿艳宏, 余辉, 李昊远.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平井分形非线性渗流[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6): 118-126. |
[7] | 安杰, 唐梅荣, 曹宗熊, 王文雄, 陈文斌, 吴顺林. 超低渗透低压油藏水平井转变开发方式试验[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5): 134-140. |
[8] | 徐有杰, 刘启国, 王瑞, 刘义成. 复合油藏压裂水平井复杂裂缝分布压力动态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5): 161-168. |
[9] | 王蓓, 刘向君, 司马立强, 徐伟, 李骞, 梁瀚. 磨溪龙王庙组碳酸盐岩储层多尺度离散裂缝建模技术及其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2): 124-133. |
[10] | 黄全华, 林星宇, 童凯, 陆云, 付云辉. 非达西渗流边水气藏水平井见水时间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1): 147-152. |
[11] | 李传亮, 朱苏阳, 柴改建, 董凤玲. 直井与水平井的产能对比[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N): 12-16. |
[12] | 李继庆, 刘曰武, 黄灿, 高大鹏. 页岩气水平井试井模型及井间干扰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6): 138-144. |
[13] | 王新杰. 致密气藏压裂水平井产能计算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5): 161-168. |
[14] | 张运来, 廖新武, 胡勇, 李廷礼, 苏进昌. 海上稠油油田高含水期开发模式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4): 120-126. |
[15] | 苏皓, 雷征东, 张荻萩, 李俊超, 鞠斌山, 张泽人. 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水平井参数优化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4): 140-14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