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4, Vol. 26 ›› Issue (2): 8995.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4.02.014
赵宏波1,唐辉2,程刚3,王定峰1,张于勤1,张孝栋1
ZHAO Hongbo1, TANG Hui2, CHENG Gang3, WANG Dingfeng1, ZHANG Yuqin1, ZHANG Xiaodong1
摘要: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将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 8 油层组三角洲前缘短期基准面旋回分为对称型和非对称型两大类,其中非对称型旋回包含向上变深和向上变浅 2 种类型,对称型旋回包含上升半旋回厚度大于下降半旋回厚度、上升半旋回厚度小于下降半旋回厚度和上升半旋回厚度近似等于下降半旋回厚度 3 种类型。 长 8 油层组储集砂体按成因可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复合式坝和远砂坝砂体四大类,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包含削截式和完整式 2 种类型,河口坝砂体包含孤立式和叠加式 2 种类型,复合式坝砂体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直接叠加在河口坝砂体之上形成,它们明显受基准面升降引起的可容纳空间(A)和沉积物补给量(S)之间变化关系的影响。 在基准面上升过程中,主要形成削截式和完整式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前者A/S < 1,后者A/S > 1;在基准面下降过程中,主要形成孤立式、叠加式河口坝和远砂坝砂体,前者A/S < 1,后两者A/S > 1;在一个完整的基准面升降旋回中,如果既保留了短期基准面上升期的沉积,又保留了下降期的沉积,则形成复合式坝砂体。 姬塬油田长 8 油层组属岩性油藏,搞清短期基准面旋回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砂体的控制作用,预测水下分流河道、叠加式坝和河口坝等砂体将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点。
[1] | 马正武, 官大勇, 王启明, 刘尧均, 李晓辉. 辽中凹陷古近系东三段湖底扇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2): 131-140. |
[2] | 徐诗雨, 林怡, 曾乙洋, 赵春妮, 何开来, 杨京, 黎洋, 祝怡. 川西北双鱼石地区下二叠统栖霞组气水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1): 63-72. |
[3] | 熊加贝, 何登发. 全球碳酸盐岩地层-岩性大油气田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1): 187-200. |
[4] | 赵小萌, 郭峰, 彭晓霞, 张翠萍, 郭岭, 师宇翔. 鄂尔多斯盆地安边地区延10砂质辫状河相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6): 124-134. |
[5] | 尹兴平, 蒋裕强, 付永红, 张雪梅, 雷治安, 陈超, 张海杰. 渝西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龙一1亚段页岩岩相及储层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4): 41-51. |
[6] | 田清华, 刘俊, 张晨, 王文胜, 黄丹. 苏里格气田下古生界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2): 33-42. |
[7] | 黄健玲, 傅强, 邱旭明, 赵世杰, 李林祥. 咸化断陷湖盆混积岩特征及沉积模式——以金湖凹陷阜二段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2): 54-66. |
[8] | 杨占龙, 沙雪梅, 魏立花, 黄军平, 肖冬生. 地震隐性层序界面识别、高频层序格架建立与岩性圈闭勘探——以吐哈盆地西缘侏罗系—白垩系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6): 1-13. |
[9] | 段治有, 李贤庆, 陈纯芳, 马立元, 罗源. 杭锦旗地区J58井区下石盒子组气水分布及其控制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3): 45-54. |
[10] | 王良军. 川北地区灯影组四段优质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2): 35-45. |
[11] | 孟凡洋, 陈科, 包书景, 李浩涵, 张聪, 王劲铸. 湘西北复杂构造区下寒武统页岩含气性及主控因素分析——以慈页1井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5): 29-39. |
[12] | 姚泾利, 李勇, 陈世加, 邱雯, 苏恺明, 何清波. 定边—吴起地区长61储层特征及其对含油性的控制[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4): 56-64. |
[13] | 杨有星, 金振奎, 白忠凯, 高永进, 韩淼, 张金虎. 辫状河单河道砂体接触关系及主控因素分析——以新疆克拉玛依,山西柳林、大同和陕西延安辫状河露头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2): 30-38. |
[14] | 时瑞坤, 高秋菊, 韩小锋, 巴素玉, 师涛, 韩敏. 车镇凹陷沙二段滩坝砂体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2): 50-57. |
[15] | 廖恒杰, 杨志兴, 李元生, 程俊阳, 程超. 西湖凹陷气藏出水规律及控制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17, 29(6): 135-14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