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1, Vol. 23 ›› Issue (6): 6972.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1.06.012
于雷1,陈建文1,李元2,李伟华1,陈振波1
YU Lei1, CHEN Jianwen1, LI Yuan2, LI Weihua1, CHEN Zhenbo1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三叠系储层中存在大量天然裂缝。该文通过岩心、显微薄片、测井解释多 尺度裂缝描述方法,以及应用古地磁、地应力、均一化温度测试等裂缝检测技术对姬塬油田堡子湾南长 4+5 储层天然裂缝特征和形成期次进行了分析,并对影响裂缝分布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 长4+5 储层天然裂缝发育密度大,裂缝有效程度高,并以高角度裂缝为主;裂缝方向受区域构造运动影 响,主要为北东—南西向;岩性、岩层厚度、沉积微相等是影响裂缝发育的主要因素。
[1] 梁晓伟,韩永林,王海红,等.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裂缝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岩性油气藏,2009,21(6):49-53. [2] 赵靖舟,吴少波,武富礼.论低渗透储层的分类与评价标准[J].岩性油气藏,2007,19(3):28-31. [3] 史成恩,万晓龙,赵继勇,等.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透油层开发特征[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4(5):538-542. [4] 王崇孝,田多文,魏军,等.酒泉盆地窟窿山油藏裂缝分布特征[J].岩性油气藏,2008,20(4):20-25. [5] 周文.裂缝性油气储层评价方法[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6] 张娟,周文,邓虎成,等.麻黄山地区延安组、延长组储层裂缝特征及识别[J].岩性油气藏,2009,21(4):53-57. [7] 袁云峰,才业,樊佐春,等.准噶尔盆地红车断裂带石炭系火山岩储层裂缝特征[J].岩性油气藏,2011,23(1):47-51. [8] 王瑞飞,孙卫.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上三叠统延长组超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研究[J].地质论评,2009,55(3):444-448. [9] 刘格云.长庆油田华庆地区延长组长63储层裂缝发育特征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0. [10] 郭川,朱玉双,李文清,等.安塞油田坪桥地区长6 储层裂缝特征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9(1):97-101. [11] 袁士义,宋新民,冉启权.裂缝性油藏开发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 [12] 南郡祥,王素荣,姚卫华,等.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6—8 特低渗透储层微裂缝研究[J].岩性油气藏,2007,19(4):40-44. [13] 周新桂,操成杰,袁嘉音.储层构造裂缝定量预测与油气渗流规律研究现状和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3,18(3):398-404. [14] Groshong R H. Forced folds and fractures:Geological society special publication[J]. Tectonophysics,2001,334(1):57-59. [15] 曲春霞,杨秋莲,刘登飞,等.长庆油田延长组特低渗透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分析[J].岩性油气藏,2008,20(2):43-47. |
[1] | 关蕴文, 苏思羽, 蒲仁海, 王启超, 闫肃杰, 张仲培, 陈硕, 梁东歌.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旬宜地区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77-88. |
[2] | 孔令峰, 徐加放, 刘丁. 三塘湖盆地侏罗系西山窑组褐煤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脱水演化规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5-24. |
[3] | 申有义, 王凯峰, 唐书恒, 张松航, 郗兆栋, 杨晓东. 沁水盆地榆社—武乡区块二叠系煤系页岩储层地质建模及“甜点”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98-108. |
[4] | 朱彪, 邹妞妞, 张大权, 杜威, 陈祎. 黔北凤冈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4): 147-158. |
[5] | 李启晖, 任大忠, 甯波, 孙振, 李天, 万慈眩, 杨甫, 张世铭.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侏罗系延安组煤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2): 76-88. |
[6] | 薄尚尚, 田继先, 李曜良, 王晔桐, 王昊, 孙国强. 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物源分析[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2): 99-112. |
[7] | 杨博伟, 石万忠, 张晓明, 徐笑丰, 刘俞佐, 白卢恒, 杨洋, 陈相霖. 黔南地区下石炭统打屋坝组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含气性评价[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45-58. |
[8] | 黄彦庆, 刘忠群, 王爱, 肖开华, 林恬, 金武军.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三段致密砂岩气甜点类型与分布[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2): 21-30. |
[9] | 姚秀田, 王超, 闫森, 王明鹏, 李婉. 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新近系馆陶组储层敏感性[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2): 159-168. |
[10] | 肖玲, 陈曦, 雷宁, 易涛, 郭文杰.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三叠系长7段页岩油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2): 80-93. |
[11] | 文志刚, 罗雨舒, 刘江艳, 赵春雨, 李士祥, 田伟超, 樊云鹏, 高和婷. 陇东地区三叠系长7段页岩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成因机制[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6): 47-59. |
[12] | 张凤奇, 李宜浓, 罗菊兰, 任小锋, 张兰馨, 张芥瑜.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奥陶系乌拉力克组页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5): 50-62. |
[13] | 苏亦晴, 杨威, 金惠, 王志宏, 崔俊峰, 朱秋影, 武雪琼, 白壮壮. 川西北地区三叠系须家河组深层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5): 86-99. |
[14] | 张记刚, 杜猛, 陈超, 秦明, 贾宁洪, 吕伟峰, 丁振华, 向勇. 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储层孔隙结构定量表征[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4): 89-102. |
[15] | 程丹华, 焦霞蓉, 王建伟, 庄东志, 王政军, 江山. 黄骅坳陷南堡凹陷古近系沙一段页岩油储层特征及油气意义[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3): 70-8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