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3, Vol. 25 ›› Issue (6): 2024.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3.06.004
李涛1,2,张怀光1,3,曲春霞1,2,杨卫国1,2
LI Tao 1,2, ZHANG Huaiguang 1,3, QU Chunxia 1,2, YANG Weiguo 1,2
摘要:
基于安塞油田G52 井区长10 油藏初期产能分布特点,从沉积微相、成岩作用(成岩相)等地质因 素的角度分析了其对初期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初期产能的分布与沉积微相关系密切,即分流河道 微相砂体厚度大,油层较厚,物性较好,初期产能较高;河道边缘微相砂体厚度小,油层薄,物性差,初期 产能较低。②初期产能的大小受成岩作用(成岩相)影响明显,即强溶蚀成岩相储层物性最好,初期产能 最高;溶蚀成岩相储层物性较好,初期产能较高;长石溶蚀-绿泥石薄膜胶结成岩相储层物性较差,初期 产能较低;沿西南方向,由于破坏性成岩作用逐渐增强,储层物性变差,导致部分油层厚度较大且位于分 流河道主体部位井的初期产能很低甚至无产能。
[1] 王道富.鄂尔多斯盆地特低渗透油田开发[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293-310. [2] 张永强,李涛,王进,等.安塞油田高 52 井区长 10 油层沉积微 相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0,9(17):5-8. [3] 罗蛰潭,王允诚.油气储集层的孔隙结构[M].北京:北京科学出 版社,1986:21-50. [4] 杨浩,杨进,周长所,等.生产压差对稠油储层产量的影响[J].石 油钻采工艺,2008,30(3):63-65. [5] 何顺利,郑祥克,魏俊之,等.沉积微相对单井产能的控制作用 [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29(4):72-73. [6] 王峰,田景春,陈蓉,等.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盒8 储层 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J].沉积学报,2009,27(2):238-245. [7] 兰朝利,张永忠,张君峰,等.神木气田太原组储层特征及其控 制因素[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5(1):7-11. [8] 张关龙,陈世悦,王海方.济阳坳陷二叠系储集层特征及其控制 因素[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9,36(5):575-582. [9] 曲春霞,杨秋莲,刘登飞,等.长庆油田延长组特低渗透储层物 性影响因素分析[J].岩性油气藏,2008,20(2):43-47. [10] 魏钦廉,郑荣才,肖玲,等.鄂尔多斯盆地吴旗地区长6 储层特 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岩性油气藏,2007,19(4):45-50. [11] 李书恒,方国庆,杨金龙,等.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透储层成因 研究及意义[J].岩性油气藏,2012,24(6):32-37. [12] 兰朝利,何顺利,张君峰,等.苏里格气田储层“甜点”控制因素 探讨[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2(1):45-48. [13] 郑荣才,耿威,周刚,等.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长6 砂岩成岩 作用与成岩相研究[J].岩性油气藏,2007,19(2):1-8. [14] 杨克文,庞军刚,李文厚.志丹地区延长组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 演化[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39(4):662-668. [15] 徐波,孙卫.姬塬油田长 4+5 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与成岩作用 [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38(6):953-958. [16] 高辉,孙卫.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8 储层成岩作用与有利成 岩相带[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40(3):542-548. [17] 樊婷婷,柳益群,黄进腊,等.合水地区长 8 储层成岩作用及对 储层物性的影响[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0(3): 481-487. |
[1] | 崔传智, 李静, 吴忠维. 扩散吸附作用下CO2非混相驱微观渗流特征模拟[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6): 181-188. |
[2] | 闫建平, 来思俣, 郭伟, 石学文, 廖茂杰, 唐洪明, 胡钦红, 黄毅. 页岩气井地质工程套管变形类型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14. |
[3] | 刘仁静, 陆文明. 断块油藏注采耦合提高采收率机理及矿场实践[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3): 180-188. |
[4] | 包汉勇, 刘超, 甘玉青, 薛萌, 刘世强, 曾联波, 马诗杰, 罗良. 四川盆地涪陵南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古构造应力场及裂缝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14-22. |
[5] | 周浩, 梁利侠. 水平井探测半径计算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157-168. |
[6] | 杨兆臣, 卢迎波, 杨果, 黄纯, 弋大琳, 贾嵩, 吴永彬, 王桂庆. 中深层稠油水平井前置CO2蓄能压裂技术[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178-184. |
[7] | 李丰丰, 倪小威, 徐思慧, 魏新路, 刘迪仁. 斜井各向异性地层随钻侧向测井响应规律及快速校正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3): 161-168. |
[8] | 吕栋梁, 杨健, 林立明, 张恺漓, 陈燕虎. 砂岩储层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表征模型及其在数值模拟中的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1): 145-159. |
[9] | 张威, 李磊, 邱欣卫, 龚广传, 程琳燕, 高毅凡, 杨志鹏, 杨蕾. A/S对断陷湖盆三角洲时空演化的控制及数值模拟——以珠江口盆地陆丰22洼古近系文昌组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3): 131-141. |
[10] | 董敏, 郭伟, 张林炎, 吴中海, 马立成, 董会, 冯兴强, 杨跃辉. 川南泸州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古构造应力场及裂缝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1): 43-51. |
[11] | 张皓宇, 李茂, 康永梅, 吴泽民, 王广. 鄂尔多斯盆地镇北油田长3油层组储层构型及剩余油精细表征[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6): 177-188. |
[12] | 李传亮, 王凤兰, 杜庆龙, 由春梅, 单高军, 李斌会, 朱苏阳. 砂岩油藏特高含水期的水驱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5): 163-171. |
[13] | 蔡晖, 屈丹, 陈民锋. 组合井网储量动用规律及水平井加密合理技术策略——以渤海HD油田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4): 147-155. |
[14] | 严敏, 赵靖舟, 曹青, 吴和源, 黄延昭. 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地区二叠系石盒子组储层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2): 49-58. |
[15] | 黄芸, 杨德相, 李玉帮, 胡明毅, 季汉成, 樊杰, 张晓芳, 王元杰. 冀中坳陷杨税务奥陶系深潜山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2): 70-8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