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 ›› 2013, Vol. 25 ›› Issue (6): 6770.doi: 10.3969/j.issn.1673-8926.2013.06.012
韩长城,林承焰,马存飞
HAN Changcheng, LIN Chengyan, MA Cunfei
摘要:
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非均质性极强,横向变化快,给地震储层预测带来很大困难。首先从地震单属 性出发,筛选出与储层对应关系较好的时间、振幅、频率和吸收衰减属性;其次对筛选出的地震属性作相关 系数分析和交会分析,对相关系数较高的地震属性保留其中1 种,减少冗余性;然后对保留的地震属性与 缝洞型储层参数作聚类和灰色关联度分析,优选出与缝洞型储层参数灰色关联度高的振幅变化、弧长和 有效带宽等3 种地震属性;最后利用三维交会分析及神经网络分析进行储层识别与预测。
[1] 孙家振,李兰斌.地震地质综合解释教程[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2:148-151. [2] 韩力群.人工神经网络理论、设计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51-56. [3] 王永刚,谢东,乐友喜,等.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7(3):30-32. [4] 王开燕,徐清彦,张桂芳,等.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综述[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3,28(2):815-821. [5] 刘立峰,孙赞东.地震波吸收衰减技术在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9,44(增刊1):121-124. [6] 张景廉,金之钧,杨雷,等.塔里木盆地深部地质流体与油气藏的关系[J].新疆石油地质,2001,(5):371-375. [7] 赵裕辉,胡建中,鲁新便,等.塔河油田上奥陶统覆盖区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10,32(1):62-67. [8] 王玉梅,季玉新,李东波,等.应用地震属性技术预测A 地区储层[J].石油物探,2001,40(4):69-76. [9] 陈军,陈岩.地震属性分析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石油物探,2001,40(3):94-99. [10] 陈遵德.储层地震属性优化方法[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2-3. [11] Brown A R.地震属性及其分类[J].严又生,译.国外油气勘探,1997,9(4):529-530. [12] 高林,杨勤勇.地震属性技术的新进展[J].石油物探,2004,43(增刊):10-16. [13] 陈哲,冯天瑾,陈刚.一种基于BP 算法学习的小波神经网络[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2001,31(1):122-128. |
[1] | 闫建平, 来思俣, 郭伟, 石学文, 廖茂杰, 唐洪明, 胡钦红, 黄毅. 页岩气井地质工程套管变形类型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5): 1-14. |
[2] | 周浩, 梁利侠. 水平井探测半径计算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157-168. |
[3] | 杨兆臣, 卢迎波, 杨果, 黄纯, 弋大琳, 贾嵩, 吴永彬, 王桂庆. 中深层稠油水平井前置CO2蓄能压裂技术[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1): 178-184. |
[4] | 蔡晖, 屈丹, 陈民锋. 组合井网储量动用规律及水平井加密合理技术策略——以渤海HD油田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21, 33(4): 147-155. |
[5] | 张运来, 陈建波, 周海燕, 张吉磊, 章威. 海上底水油藏水平井水驱波及系数定量表征[J]. 岩性油气藏, 2020, 32(6): 146-153. |
[6] | 姜瑞忠, 张春光, 郜益华, 耿艳宏, 余辉, 李昊远.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平井分形非线性渗流[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6): 118-126. |
[7] | 安杰, 唐梅荣, 曹宗熊, 王文雄, 陈文斌, 吴顺林. 超低渗透低压油藏水平井转变开发方式试验[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5): 134-140. |
[8] | 徐有杰, 刘启国, 王瑞, 刘义成. 复合油藏压裂水平井复杂裂缝分布压力动态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5): 161-168. |
[9] | 王蓓, 刘向君, 司马立强, 徐伟, 李骞, 梁瀚. 磨溪龙王庙组碳酸盐岩储层多尺度离散裂缝建模技术及其应用[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2): 124-133. |
[10] | 黄全华, 林星宇, 童凯, 陆云, 付云辉. 非达西渗流边水气藏水平井见水时间预测[J]. 岩性油气藏, 2019, 31(1): 147-152. |
[11] | 李传亮, 朱苏阳, 柴改建, 董凤玲. 直井与水平井的产能对比[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N): 12-16. |
[12] | 李继庆, 刘曰武, 黄灿, 高大鹏. 页岩气水平井试井模型及井间干扰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6): 138-144. |
[13] | 王新杰. 致密气藏压裂水平井产能计算方法[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5): 161-168. |
[14] | 张运来, 廖新武, 胡勇, 李廷礼, 苏进昌. 海上稠油油田高含水期开发模式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4): 120-126. |
[15] | 苏皓, 雷征东, 张荻萩, 李俊超, 鞠斌山, 张泽人. 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水平井参数优化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8, 30(4): 140-148. |
|